首页 理论教育 砂和干混砂浆质量关系探讨

砂和干混砂浆质量关系探讨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砂的总表面积与砂粒之间的空隙均影响胶凝材料对它的胶结效果,与砂浆的强度密切相关。亚甲基蓝试验不合格的机制砂的石粉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泥。

砂和干混砂浆质量关系探讨

1.砂在干混砂浆中的作用

砂是干混砂浆中基础材料,加水后胶凝材料水化形成的浆体对它进行包裹,并填充砂粒之间的空隙。砂的总表面积与砂粒之间的空隙均影响胶凝材料对它的胶结效果,与砂浆的强度密切相关。砂在砂浆中起骨架作用,可以减小砂浆的收缩,抑制裂缝的产生。砂较其他材料价格低,它的用量提高也有利于砂浆成本的控制。

天然砂(河砂和海砂等)经水流冲刷,颗粒多近似球状,且表面少棱角、较光滑,配制的干混砂浆流动性往往比机制砂要好,但与水泥的黏结性能相对较差;机制砂表面较粗糙、不光滑,颗粒棱角多,粉末含量较大,故干混砂浆拌合物流动性相对较差,用水量或保水增稠材料用量需要适当增加,但与水泥的黏结性能较好。混合砂能克服机制砂和天然砂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势,配制出不同细度模数和级配区域的砂,可按干混砂浆拌合物性能要求或强度等级调整混合比例,用于配制不同要求的干混砂浆。

2.砂的质量对干混砂浆质量的影响

(1)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

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是评定砂质量的重要指标。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的平均粒径。砂越细,其表面积越大。例如,1m3粒径为2.5~5.0mm的砂,总表面积为1600m2;1m3粒径为0.05~0.14mm的砂,总表面积为160000m2。在砂浆中,砂的表面需要由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等)浆体包裹,砂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包裹的浆体就愈多。当砂浆拌合物的流动度要求一定时,用粗砂拌制的砂浆显然较用细砂拌制的砂浆所需的浆体要少。但砂粒过粗,会使砂浆拌合物容易产生离析、分层、泌水现象。同时由于砂浆层较薄,对砂最大粒径也应有所限制。

级配良好的砂,应当能使砂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均较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砂表面包裹和空隙填充所需的水泥浆数量,而且可以提高砂浆的密实度、强度及其他性能,还有利于降低砂浆的生产成本。若砂的粒径分布全在同一尺寸范围内,则会产生很大的空隙率,只有适宜的粒径分布,才能达到良好级配的要求。(www.xing528.com)

(2)含泥量(石粉含量)

砂的含泥量是影响砂浆质量最重要和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含泥量增大会加剧砂浆稠度损失,降低强度,增大收缩,增加空鼓开裂的风险。

机制砂的石粉含量也对砂浆的施工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机制砂中的石粉不完全是石粉,可能含泥的成分,需要通过亚甲基蓝试验进行定性判定。亚甲基蓝试验不合格的机制砂的石粉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泥。石粉含量过高,不仅会降低砂浆的流动性,提高稠度损失,而且会增加砂浆的收缩,增加空鼓开裂的风险。石粉含量过低对砂浆的黏聚性不利,容易导致离析、泌水,需要调整砂率,增加水泥和掺合料的用量,来保证砂浆的黏聚性。

(3)有害物质含量

砂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种。云母是一种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类矿物,呈薄片状,表面光滑,容易沿着解理面裂开,并且对水泥石的黏结性差,影响界面强度。轻物质是指表观密度小于2000kg/m2的物质,质地较软,容易使砂浆内部出现空洞,影响砂浆内部组成的均匀性。硫化物与硫酸盐将对硬化的水泥石交替产生硫酸盐侵蚀作用。有机物通常是植物的腐烂产物(主要是鞣酸和它的衍生物),并以腐殖土或有机土的形式出现,它的危害作用主要是阻碍、延缓水泥正常水化,降低砂浆的强度。氯化物含量高,会导致水泥水化加快,使砂浆稠度损失加大;若含量过高,也可能引起砂浆返卤现象。另外,虽然砂浆一般不会直接与钢筋接触,若接触,其对钢筋的锈蚀作用也需要加以注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