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知觉加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知觉加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觉知觉作为人们认识客观知觉的主要认知过程,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信息的有机整合。知觉的加工依赖于物体及感知的主体,由此,心理学家发展了两种加工模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模型。因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受知识经验、期待、兴趣等影响,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认知模型在数学建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目前,视觉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放在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上,用于目标检测。

知觉加工模式的研究与探讨

视觉知觉作为人们认识客观知觉的主要认知过程,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是对感觉信息的有机整合。知觉的加工依赖于物体及感知的主体,由此,心理学家发展了两种加工模型:自下而上的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模型和自上而下的加工(top-down processing)模型。自下而上的加工依赖于对物体特性的加工,又叫作数据驱动加工(data driving processing)。因自上而下加工又称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 driven processing),受知识经验、期待、兴趣等影响,又称为概念驱动加工(彭聃龄,2004)。认知模型在数学建模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目前,视觉心理学的研究重心放在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型上,用于目标检测(桑农,李正龙,张天序,2004)。

自下而上的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自动化加工程度,通常与意识活动的水平密切相关,自下而上的加工通常带有自动化和意识活动水平低的性质,因此,加工速度较快(如无意识迅速发现天空中出现的流星)。如果设计的目标容易引起自下而上的加工,就很容易被对方发现,所以,在迷彩设计中,颜色、斑块和纹理梯度的组合应该避免引起观察者的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www.xing528.com)

自上而下的加工则需要一定意识努力,需要有意识的注意才能够发现目标,所以,在设计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目标不会引起自下而上的加工,同时,即使激活自上而下的加工,也需要付出很大意识的努力去辨别目标,尽可能地使目标设计达到干扰和混淆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的目的。使观察者从背景中不能发现或者发现目标的概率大幅度降低。这就达到了迷彩设计与隐身隐形设计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