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黏胶纤维后处理的方法及设备选择

黏胶纤维后处理的方法及设备选择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不同品种的纤维,后处理的方法和所用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对于工业用的黏胶帘子线或某些短纤维,无须再进行专门的脱硫处理。由于留在纤维内部的硫是以胶体质点状态存在,必须用化学药剂处理。NaClO2漂白过程可以和纤维的增柔过程相结合,在连续纺丝后处理机上进行漂白,处理时间只需20~25s。上油后纤维轧压的程度,对上油率也有很大的影响。

黏胶纤维后处理的方法及设备选择

经成型拉伸后的初生黏胶纤维,必须经过后处理,其目的如下:

(1)除去纤维中含有的杂质:初生纤维会带出硫酸(占丝束总重的1%~1.2%)、硫酸盐(占总重的12%~14%)和胶态硫黄(占丝束总重的1%~1.5%)。这些杂质的存在会影响纤维外观,严重影响纤维的柔软性及手感。

图8-39 HR401型短纤维纺丝机

1-泵轴 2-计量泵 3-黏胶管 4-清水槽 5-烛形滤器 6-排气拉窗 7-导丝钩 8-分丝棒 9-导丝盘 10-导丝柱 11-拉窗重锤 12-排风罩 13-螺旋齿轮 14-机架 15-回酸槽 16-纺丝浴槽 17-喷丝头

(2)进一步完善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纺织加工性能:黏胶纤维后处理的主要项目有水洗、脱硫、漂白、酸洗、上油以及烘干等过程。对于不同品种的纤维,后处理的方法和所用的设备也不尽相同。如黏胶长丝除了上述项目外,还需加捻、络丝等纺织加工;对于短纤维还必须进行切断等。供丝织用的长丝要求颜色白、光泽好,对后处理要求高;而对工业用的黏胶帘子线在外观上并无特殊的要求,少量硫黄的存在并不影响其质量,因此,后处理过程就比较简单;有些特殊要求的纤维需要进行漂白,一般纤维则无须进行。

黏胶纤维的后处理主要有如下几道工序:

1.水洗由于水洗是最简单经济的办法,因此后处理的第一步就是水洗,而且每经脱硫、漂白、酸洗等化学处理后,仍需进行水洗。

水洗可以除去纤维从凝固浴带出的硫酸及硫酸盐、附着在丝条表面的硫黄以及生成的水溶性杂质。

水洗工序主要控制工艺参数如下:

(1)水质:后处理最好用纯净的软水。如果水中存在钙、镁、锰等杂质,会黏附在纤维上很难洗净。

(2)水温:水洗温度高,容易洗净;但温度过高,除消耗较多的热能外,还由于车间充满水蒸气而恶化劳动条件,必须加强通排风。一般将水温控制在60~70℃。

(3)水循环量:循环量越大,洗得越干净,但过大的循环量必然会消耗更多的水(蒸汽)和电。为了节约用水,除第一次水洗和脱硫后的第一次水洗水排出外,其余大部分采用逆流方式回收利用(补入部分新鲜水)。

2.脱硫经过70~80℃的热水洗涤后,附在纤维上的硫黄含量由1%~1.5%下降到0.25%~0.40%。对于工业用的黏胶帘子线或某些短纤维,无须再进行专门的脱硫处理。但对于大多数民用纤维,必须用脱硫剂进行更充分的脱硫,使纤维含硫量下降到0.05%~0.1%或更低。

由于留在纤维内部的硫是以胶体质点状态存在,必须用化学药剂处理。常用的脱硫剂有氢氧化钠硫化钠、硫化铵和亚硫酸钠等。其脱硫的化学反应式分别为:

6NaOH+4S→2Na2S+Na2S2O3+3H2O

Na2S+xS→Na2Sx+1

(NH42S+S→(NH42S2

Na2SO3+S→Na2S2O3

不溶性的胶态硫,经反应后生成一系列的水溶性含硫化合物,通过水洗即被除去。

脱硫工序主要控制脱硫剂浓度和溶液温度。对于黏胶短纤维,通常用NaOH脱硫,脱硫液中含NaOH浓度为3~6g/L,温度为65~70℃;对于黏胶长丝,通常用Na2SO3脱硫,脱硫液中含Na2SO3浓度为20~25g/L,温度为70~75℃。(www.xing528.com)

3.漂白经脱硫后的纤维,光泽虽较好,但对有特殊要求的纤维(尤其对用于织造色泽鲜艳的浅色织物的纤维),其白度仍然不够,因而必须进行漂白。漂白剂一般采用次氯酸钠过氧化氢和亚氯酸钠等。其他无氯漂白工艺也在发展中。

(1)次氯酸钠漂白:NaOCl能同纤维上不饱和的有色物质起加成反应,或使其氯化,从而达到漂白的效果。

通常控制漂白液含活性氯1.0~1.2g/L,PH值8~10。为严格控制PH值,通常在漂白液中加入一些缓冲剂(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等)。次氯酸钠漂白可以在室温下进行。

为了彻底去除NaOCl,并使黏附在纤维上的钙盐和铁盐等金属杂质转变为可溶性物质,在漂白、水洗后,还必须进行酸洗。

(2)过氧化氢漂白:H2O2在碱性介质中能释出原子态氧,与纤维上的不饱和有色物质起加成反应或使其氧化,生成淡色或无色物质。

通常控制漂白液含H2O21~2g/L,PH值8.0~9.0,浴温60~70℃。

(3)亚氯酸钠漂白:NaClO2的漂白应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因为在碱性介质中不能释出原子态氧而无漂白作用。

NaClO2漂白过程可以和纤维的增柔过程相结合,在连续纺丝后处理机上进行漂白,处理时间只需20~25s。

NaClO2的制造比较困难,价格也较贵,从而限制了它的广泛应用。

4.酸洗酸洗的目的是中和残存在纤维上的漂白(或脱硫)碱液,并把不溶性的金属盐类(或氧化物)转化为可溶性的金属盐,以进一步增加纤维的白度,提高纤维的质量和外观。

酸洗使用无机酸的水溶液,最常用的是盐酸和硫酸,浓度控制在2~3g/L,常温酸洗。

5.上油上油是为了调节纤维的表面摩擦力,使纤维具有柔软、平滑的手感,有良好的开松性和抗静电性,又要有适当的抱合力

所用的油剂因纤维品种而异。普通黏胶纤维常用磺化植物油(土耳其红油)、氨肥皂等的水溶液,或用颜色浅、黏度低的矿物油(如白节油、锭子油、凡士林油、冷冻机油等)的水乳液。根据油剂成分的不同,添加不同要求的浸润剂或乳化剂,如含12~18个碳的脂肪醇硫酸盐、平平加、聚氧乙烯脂肪醇醚(JFC)等。

黏胶纤维用油剂必须配成稳定的水溶液或水乳液,黏度低、无色、无臭、无味、无腐蚀、洗涤性好、来源充沛易得,且价格便宜。

纤维的上油率控制在0.15%~0.3%为宜,过低或过高都不能起到调节纤维表面摩擦力的作用。上油率是通过调节油浴中的油剂的浓度及PH值来控制的。通常使用的油浴含油剂2~5g/L,温度为常温。上油后纤维轧压的程度,对上油率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纤维轧压后的含水率为130%~150%。

6.干燥经过多项化学处理和水洗后,黏胶纤维含水一般为150%~250%。为了达到成品规格要求,使其含水率满足标准要求,必须将纤维烘干至含水率为6%~8%,然后再调湿至8%~13%。

刚成型的溶胀纤维的烘干过程,不是一个水分蒸发的简单过程,而是伴随着纤维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纤维经烘干后膨化度大为降低,断裂强度伸长率、钩接强度、染色性、手感及纤维尺寸稳定性等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不能通过再润湿而回到烘干前的状态。但经烘干后纤维的状态也并不是最终的定型状态,而必须把纤维经过多次反复地润湿和烘干之后,才能达到最终的定型状态。

黏胶纤维的干燥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循环热风干燥、热辊接触干燥、高频干燥及红外线干燥等。

干燥温度对黏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经120℃以下热风烘干的纤维,其结构的紧密度提高,大分子间可形成新的氢键,同时大分子中的链段又可获得适度的松弛。因此,烘干后纤维的染色性能下降;在120℃以下烘干,纤维的强度和延伸度都略有提高,高于120℃及较长时间作用,则纤维的断裂强度和延伸度都开始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