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柔性导电膜的基材选择与处理优化方案

柔性导电膜的基材选择与处理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外,导电层薄膜在基材上的附着性,影响应用性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色透明,机械性能优良,气密性好,耐热温度可达到150℃,可用作透明导电膜的基材材料。

柔性导电膜的基材选择与处理优化方案

1.柔性导电膜基材的选择

柔性导电膜基材的选择,一般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①良好的透光性。500nm以上波长的透光率超过90%。

②良好的耐热性。满足磁控溅射等工艺要求,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50℃以上,并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强度。

③与导电薄膜的热膨胀系数要匹配。

④与导电薄膜的黏附性好。

⑤表面光洁、平整、无针孔、瑕点。

⑥阻氧、阻水蒸气性能好。

化学稳定。

根据以上基本要求,可用基材有:米拉(Mylar)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碳酸酯(PC)、聚丙烯(PP)、聚酰亚胺(PI)、对苯二甲酰胺(PPA)、聚四氟乙烯(PTF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常用的是PET和PI,PET可短期耐受150℃高温,PI可耐受400℃以下高温,温度升高时,薄膜致密性提高,密度增加。此外,导电层薄膜在基材上的附着性,影响应用性能。

(1)聚酰亚胺(PI)

在聚酰亚胺基材上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ZnO:AI的透明导电膜,可见透光率74%,最低电阻率为8.5×10-4Ω·cm。

(2)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无色透明,机械性能优良,气密性好,耐热温度可达到150℃,可用作透明导电膜的基材材料。(www.xing528.com)

(3)其他聚合物基材

有人在柔性透明基材如PC和环烯烃共聚物(COC)上,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沉积ITO导电膜,考察了溅射功率、厚度、氧气流量对ITO膜光学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发现沉积在玻璃、PC和COC上的ITO膜,可见透光率为85%~90%,电阻率分别为6.35×10-4Ω·cm、5.86×10-4Ω·cm和6.72×10-4Ω·cm,优选的ITO厚度为150~300nm。

2.柔性导电膜基材的处理

有机柔性基材不耐高温,给导电薄膜的沉积带来较大的难度。沉积材料的附着晶化一般要高于300℃,而一般的有机基材在130℃左右即开始变形;当基材温度太低时,沉积上去的原子团没有足够的能量迁移、结晶,增加薄膜中的缺陷,使获得的薄膜晶粒尺寸偏小,电阻率偏大,可见透光率低。

有机柔性基材与导电薄膜的晶格匹配也不如玻璃基材,薄膜不易附着。尤其当基材温度较低时,键合作用很弱,导电薄膜容易脱落或根本无法成膜;此外,对氧气、水蒸气的阻隔性能差。与此同时,有机基材的表面平整度较差,造成沉积的导电薄膜厚度不均匀,这些特点使在柔性基材上制备的透明导电膜的电阻率较大。因此,需要提高有机柔性基材的耐热温度和表面均匀性,增加与导电薄膜的晶格匹配性。

为了降低透明导电薄膜的电阻率,在沉积透明导电膜之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对柔性基材进行处理。

①在基材上施加一负偏压。

②在柔性基材上沉积无机缓冲层。

③在柔性基材上沉积有机缓冲层,如聚酰亚胺、聚对二甲苯等。

此外,偶联剂是有效连接无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桥梁,柔性基材通过硅烷偶联剂的处理,表面性能也可以得到明显改善。

无色聚酰亚胺膜是研究及产业化方向之一。表5-10是几种无色聚酰亚胺材料性能对比及应用。

表5-10 无色PI膜性能对比及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