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柔性导电膜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柔性导电膜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即使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ITO透明导电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发展,在可挠曲、透光率、导电性方面,取决于材料、工艺与技术成熟度。表5-23各种柔性透明导电膜之生产制备工艺对比续表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干式转移制备工艺,需要开发新的设备。图5-32柔性透明导电膜产业化进展在透明导电膜方面,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从材料特性、量产制备工艺与技术成熟度来看,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最具竞争力。

柔性导电膜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

人们已在玻璃等硬质基材上沉积了包括ITO、FTO、AZO、ATO等在内的各种透明导电薄膜,但仅ITO和FTO两种透明导电薄膜实现了商品化生产,并广泛应用于多种光电器件的制备中。其中,ITO市场占有率为大约94%,其余几种薄膜材料,只用于某些特定的领域。即使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ITO透明导电膜,依然存在以下问题。

(1)原料来源稀缺

关键原料铟是稀有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很低,且可供开采的铟仅占其储量的一半。自然界没有独立的铟矿,用于制备ITO薄膜的铟,大多取自于各种有色金属硫化矿物中,如硫化锌矿、硫化铜矿、方铅矿等。工业上一般在锌、锡、铅冶炼过程得到的副产物中提取铟,回收率在50%左右,经计算后实际可以利用的铟仅为大约1.5万吨。鉴于过去20年间铟金属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可以预期,随着ITO材料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铟金属的供应终将会出现短缺,寻找不使用铟的ITO透明导电膜替代材料,已成为当务之急。

(2)制备成本

目前,在磁控溅射、溶胶—凝胶和喷雾热解等常见的制备ITO薄膜的方法中,以磁控溅射法制备得到的ITO薄膜的性能最佳。与其他方法相比,高成本主要来自两个方面:①设备成本,要想获得高性能的ITO薄膜,就要求使用价格昂贵的高端、精密设备。②材料成本,在溅射过程中,只有少量ITO靶材会被溅射到基材上,其余大量的材料会被溅射到室壁上,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3)基材脆性

随着各种微电子产品日益向小型化、柔性化方向的发展,开发以PET、PI等塑料为基材的柔性透明导电膜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ITO材料本身缺乏柔韧,且目前商业化的ITO薄膜,大多是以玻璃等脆性材料为基材,限制了其在柔性电子产品中的应用。寻找可以方便地沉积于PET一类柔性基材上的柔性透明导电材料,并制备具有实际应用前景的透明导电薄膜,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与此同时,随着柔性电子器件在显示、能源及可穿戴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透明导电薄膜的柔性化提出了新的挑战。高导电性下仍然保持高透光率,是发展趋势。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发展,在可挠曲、透光率、导电性方面,取决于材料、工艺与技术成熟度。

1.材料

超薄金属导电薄膜柔性、导电性好,光电性能均匀稳定性,成本低和可大规模制备。有望成为替代ITO的理想材料。金属薄膜的超薄、低阈值厚度连续生长,是同时获得良好的光学和电学特性的关键。

部分材料制备的透明导电膜面电阻与透光率对比,如图5-31所示。

由图5-31可见,若以透光率大于80%为基准,当膜方阻大于100Ω/sq时,上述各技术都能达到需求;但到100Ω/sq以下时,石墨烯与碳纳米管就必须以真空法生长,再以转移技术成膜方可。

导电高分子与金属网格可以达标,而10Ω/sq以下,就只有金属网格与金属网络可以达标。纳米银线网络在100Ω/sq以下,甚至更低都能性能优异。这是由于银的导电性出色,少量的纳米银线,即可达到低电阻与高透光率性能。

图5-31 不同材料制备的导电膜面电阻与透光率

2.批量化制备技术(www.xing528.com)

批量化制备的复杂程度,与柔性透明导电膜的成本紧密关联,柔性透明导电膜技术的批量化制备对比如表5-23所示,薄金属膜与氧化物/金属薄膜/氧化物都是真空镀膜

表5-23 各种柔性透明导电膜之生产制备工艺对比

续表

碳纳米管、石墨烯的干式转移制备工艺,需要开发新的设备。蚀刻法的金属网格虽然制备工艺复杂,曝光、显影、蚀刻、剥膜的黄光设备昂贵,但技术成熟,铜网格透明导电膜,已经应用到触控面板产业。

印刷金属网格,是将黄光图案化的制备工艺以印刷工艺实现,预计可以再简化图案化设备投资,但需要低温烧结工艺与设备。自组装的金属网络,省去了图案化制备工艺,制造成本低于印刷金属网格。

涂布型碳纳米管,涂布成膜后须做掺杂处理;石墨烯在氧化石墨烯涂布成膜后须还原,设备与制造成本应该与自组装的金属网络接近。纳米线搭接的金属网络与导电高分子,利用涂布成膜设备即可生产,是最具竞争力的技术。

3.商业化

铜金属网格的触控面板已经上市;纳米银线触控面板在许多专业触控面板厂已有展示,接近商品产业化。导电高分子透明导电膜虽有多家展示,实际应用仍在开发探索阶段。以印刷、自组装工艺制备的金属网络,材料与制备工艺部分已有进展,量产制备工艺与设备则仍开发中(图5-32)。石墨烯在墨水材料与制备工艺技术上,尚处于开发阶段。

图5-32 柔性透明导电膜产业化进展

在透明导电膜方面,石墨烯、碳纳米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ITO在蓝光区有较强的吸收,影响了透光性。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光透射性,单层石墨烯的透光率在理论上为97.5%,而且没有波长依赖性。石墨烯非常薄,几乎不会出现其他薄膜存在的光封存问题,也具有很好的机械柔韧性。但是,由于无法得到较完美的大尺寸的石墨烯单层薄膜,所得石墨烯电极的方块电阻一般都在几百Ω/□以上。韩国研究的卷对卷在铜箔上通过CVD生长,再向PET衬底转移的工艺,通过叠加四层石墨烯和HNO3掺杂,可以得到接近30Ω/□的导电率。该工艺工艺复杂、成膜耗费时间、材料耗费大。

从材料特性、量产制备工艺与技术成熟度来看,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最具竞争力。在光电特性上,从数Ω/sq到百Ω/sq范围都有优异的透光率;低成本涂布成膜制备工艺,加上从纳米银线、墨水、柔性透明导电膜材到触控面板应用的产业链完整,唯需设备与制备工艺的整合。

银纳米线墨水,涂布成膜时均一性不易控制,针对银纳米线导电网络,需要开发特殊的涂布设备;另外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膜相对于ITO导电膜,耐候性较差,需要开发具有更佳耐候性的墨水配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