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煤炭业:劳资极端剥削与不平等现象背后的掌控者

煤炭业:劳资极端剥削与不平等现象背后的掌控者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文塔的描述与C.赖特·米尔斯对统治阶级的经典描绘很相似。既然巨大不平等现象铁证如山,那么学者们也一致认同煤炭业中劳资之间存在极端剥削关系的事实。在这些论述中,广泛流行的是这种精英观点,即“法律”只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是统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法律一样,国家也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结果就是煤炭工业兴起以来已有10万人死于采矿事故。不平等是煤田无可更改的生活现实。

煤炭业:劳资极端剥削与不平等现象背后的掌控者

第二个研究视角常常发生于煤炭工业研究中。这个视角非常强调社会关系结构,尤其关注资本家和工人间的不均衡权力关系。这种“阶级”主张基本上属于马克思主义观点,聚焦于煤矿公司金钱利益和他们所雇佣工人之间的冲突。在对阿巴拉契亚煤田(Appalachian Coalfields)的分析中,约翰·加文塔(John Gaventa)描述了上述境况:

在这种模式下,面对大量的不平等现象,阿巴拉契亚谷的人民(矿工)一再提出挑战,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权贵们阻挠或排斥。这些权贵们竭力保护着自己的这些不义之财……跟过去一样,这种模式现在也一直被用作维持和加强“不在场统治”的社会和政治秩序,这种秩序是在19世纪晚期的地区“殖民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当然随着时光变迁,阿巴拉契亚谷也发生了许多技术、文化及社会生活上的转变。但在这种变化中,基本的不平等模式、权贵和贫贱者的支撑模式即使没有强化,至少也被留存了下来。(1980,252)

加文塔的描述与C.赖特·米尔斯(Wright Mills)对统治阶级的经典描绘很相似。在赖特的笔触下,“结构内部一个庞大的权力精英阶层被描绘成被压迫者和穷人的反对者,他们禁止这些贫贱者参与政治,以防止他们改变当前现状”。(Mills,1956,29)这两段论述强调了两个以阶级为核心的主题:第一,存在一个权力分配不公的社会结构;第二,掌权者将会利用体制去维护他们的地位,同时拒绝无权者使用那些将会导致社会结构改变的政治手段。让我们仔细看一下这两个主题。

既然巨大不平等现象铁证如山,那么学者们也一致认同煤炭业中劳资之间存在极端剥削关系的事实。(Gaventa,1980;Caudill,1963,1977)从很早开始,经营者对工人的控制就几乎渗透到矿工生活的方方面面。最早使用以及最有效的控制工具就是煤矿小镇或工地宿舍,一切规则由雇主制定,矿工及其家庭在这里生老病死。工作和家庭一体化意味着对人的完全控制。如果一个人工作出了问题,不仅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失去工作,还意味着流离失所。公司小镇代表着一个社会体系,雇主能够借此影响和操纵工人,以便维系他们的地位。(www.xing528.com)

这也导出了第二个主题——利用其他社会机制以维系权贵对无权者的支配地位。哪些手段可用?哪些手段最有效?阶级视角的拥趸肯定会回答:“法律”。在这些论述中,广泛流行的是这种精英观点,即“法律”只是统治阶级意识的体现,是统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法律一样,国家也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它在帮助权贵阶层,却无视无权者的困境。哈里·考迪尔(Harry Caudill)写道:

在大部分历史时间中,煤矿都开在偏远地区,很少受到法律制定者及公众的注意。所采用的安全标准来自形同虚设的州(及联邦)矿务部门以及丧失良知的矿主:前者总是资金匮乏,因此工作岗位常常被那些“行业热爱者”(friendly to the industry)所充斥;后者很少遵守安全规程,因为他们的安全投入会削减利润。结果就是煤炭工业兴起以来已有10万人死于采矿事故。(1977,493)

正如对“灾难法”的一致性解释,阶级学说者所呈现的案例也是有力的。不平等是煤田无可更改的生活现实。但是当一个人考虑法律和国家的阶级模式概念时,问题也就浮现出来:所有的法律都是权贵利益的反映吗?政府总是以牺牲工人利益为代价而专为精英阶层服务吗?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当然,这并不是说阶级理论视角对社会剥削状况的描述不正确,而是说这种线性思维使我们难以全面理解煤矿立法得以推进的社会环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