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类腌制加工中脂肪氧化产物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鱼类腌制加工中脂肪氧化产物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多研究者提到正己醛是指示脂肪氧化的重要指标,由此可看出带鱼的脂肪氧化比蓝圆鲹出现得晚,但是幅度较大。图5-99蓝圆鲹及带鱼腌干加工过程中-3,5-辛二烯酮含量的变化综合以上4个与脂肪氧化相关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可知,带鱼中正己醛和-2,4-庚二烯醛的含量受腌干加工过程的影响程度要强于蓝圆鲹,带鱼的正己醛、-2,4-庚二烯醛的变化幅度要大于蓝圆鲹,而蓝圆鲹的-2-己烯醛和-3,5-辛二烯酮含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带鱼。

鱼类腌制加工中脂肪氧化产物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本部分重点考察与脂肪氧化相关的挥发性成分,包括正己醛、E-2-己烯醛、(E,E)-2,4-庚二烯醛及(3E,5E)-3,5-辛二烯酮4种化合物,它们在蓝圆鲹及带鱼腌干加工过程的变化如图5-96~图5-99所示。

图5-96所示为蓝圆鲹和带鱼腌干加工过程正己醛含量的变化。腌干加工过程对带鱼的正己醛含量呈极其显著影响(p<0.001),而对蓝圆鲹的影响不如带鱼显著,两种鱼的起始含量基本一样,都为350ng/g左右,蓝圆鲹的正己醛含量从腌制阶段开始显著增加(p<0.05),且成品阶段再次显著增加(p<0.05);而带鱼的正己醛含量从干燥阶段才开始显著增加(p<0.05),但是到成品阶段却出现显著下降(p<0.05),且带鱼的正己醛含量上升的幅度较蓝圆鲹的大,最高值达到2194.97ng/g,而蓝圆鲹的仅为1290.51ng/g。但是带鱼的正己醛降解得也很快。很多研究者提到正己醛是指示脂肪氧化的重要指标,由此可看出带鱼的脂肪氧化比蓝圆鲹出现得晚,但是幅度较大。

图5-96 蓝圆鲹及带鱼腌干加工过程中正己醛含量的变化

注:图上不同标注大写(A~C)及小写字母(a~c)表明不同加工阶段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下同。

图5-97所示为蓝圆鲹和带鱼腌干加工过程的一种不饱和醛—(2E,4E)-2,4-庚二烯醛含量的变化。加工过程对带鱼的(2E,4E)-2,4-庚二烯醛含量影响的显著(p<0.001)程度也高于蓝圆鲹(p<0.01),两种鱼的(2E,4E)-2,4-庚二烯醛的起始含量差别很大,蓝圆鲹为354.15ng/g,而带鱼仅为19.89ng/g。两种鱼的(2E,4E)-2,4-庚二烯醛含量都在干燥阶段出现显著增加(p<0.05),但带鱼的增加幅度超过蓝圆鲹,含量最高值大于蓝圆鲹,而到了成品阶段,带鱼的(2E,4E)-2,4-庚二烯醛含量却显著下降(p<0.05),而蓝圆鲹没有出现显著变化(p>0.05),前面提到该物质指示的是亚油酸等PUFA的氧化,可见带鱼的PUFA氧化更为剧烈,也与前面脂肪酸的分析及氧化关键酶的分析结论基本一致。

图5-97 蓝圆鲹及带鱼腌干加工过程中(2E,4E)-2,4-庚二烯醛含量的变化(www.xing528.com)

图5-98所示为蓝圆鲹和带鱼腌干加工过程另一种不饱和醛—(2E)-2-己烯醛含量的变化。加工过程对两种鱼的(2E)-2-己烯醛含量的都有极其显著影响(p<0.001),两种鱼的(2E)-2-己烯醛的起始含量差别不大,蓝圆鲹检测不出,而带鱼的含量为8.70ng/g。蓝圆鲹的(2E)-2-己烯醛含量在腌制和干燥阶段持续出现显著增加(p<0.05),但在成品阶段出现显著下降(p<0.05);而带鱼从干燥阶段才出现显著增加(p<0.05)。由图可看出,蓝圆鲹的曲线一直位于带鱼的曲线上方,说明蓝圆鲹(2E)-2-己烯醛含量的变化幅度比带鱼大。

图5-98 蓝圆鲹及带鱼腌干加工过程中(2E)-2-己烯醛含量的变化

图5-99所示为蓝圆鲹和带鱼腌干加工过程中(3E,5E)-3,5-辛二烯酮含量的变化。腌干加工过程对两种鱼的(3E,5E)-3,5-辛二烯酮含量都有极其显著影响(p<0.001)。两种鱼的(3E,5E)-3,5-辛二烯酮的起始含量差别很大,蓝圆鲹为424.08ng/g,而带鱼仅为170.80ng/g。两种鱼的(3E,5E)-3,5-辛二烯酮含量都在干燥阶段显著增加(p<0.05),蓝圆鲹的曲线都在带鱼之上,但到了干燥阶段,两者的含量基本一致,而到了成品阶段却出现了截然不同的变化。带鱼在成品阶段与(3E,5E)-3,5-辛二烯酮含量出现显著下降(p<0.05),与原料阶段的含量无显著差异;而蓝圆鲹的含量在成品阶段相对于干燥阶段,没有出现显著变化(p>0.05)。

图5-99 蓝圆鲹及带鱼腌干加工过程中(3E,5E)-3,5-辛二烯酮含量的变化

综合以上4个与脂肪氧化相关的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变化可知,带鱼中正己醛和(2E,4E)-2,4-庚二烯醛的含量受腌干加工过程的影响程度要强于蓝圆鲹,带鱼的正己醛、(2E,4E)-2,4-庚二烯醛的变化幅度要大于蓝圆鲹,而蓝圆鲹的(2E)-2-己烯醛和(3E,5E)-3,5-辛二烯酮含量的变化幅度要大于带鱼。带鱼4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都在干燥阶段出现显著变化,正己醛、(2E)-2-己烯醛的含量的显著变化较蓝圆鲹迟缓,且带鱼的正己醛、(2E,4E)-2,4-庚二烯醛和(3E,5E)-3,5-辛二烯酮及蓝圆鲹的(2E)-2-己烯醛都在最后成品阶段出现显著下降,可能是这些挥发性成分分解或进一步合成其他过氧化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