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能表尾接线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能表尾接线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能表尾接线的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表尾接线盒的接线是否正确,以及电表电压、电流回路是否存在开路或短路故障。由于本项检测是电能计量装置接线的整组检查,从程序上说是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可不考虑互感器本身的极性错误以及开路、短路故障,即假定互感器本身接线是正确完好的,即使原来存在故障而此时也已经排除。电能表尾接线检查的重点是误接线,其次是接线开路、短路故障。

电能表尾接线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能表尾接线的检查内容包括检查表接线盒的接线是否正确,以及电表电压、电流回路是否存在开路或短路故障。由于本项检测是电能计量装置接线的整组检查,从程序上说是最后一道工序,因而可不考虑互感器本身的极性错误以及开路、短路故障,即假定互感器本身接线是正确完好的,即使原来存在故障而此时也已经排除。这样不但使问题简化,而且也符合一般实际情况。

检查的基本思路是采用分步逼近法。先从检查表尾电压入手,再检查表尾电流及电压、电流间的功角,最后对整组接线作出判断。

电能表尾接线检查的重点是误接线,其次是接线开路、短路故障。互感器V/V—12型接线二次电流回路四线制常见误接线见表2-8,其中电压组合有6种,电流组合有8种,电压、电流全组合有48种;互感器V/V—12型接线二次电流回路三线制常见误接线见表2-9,其中电压组合有6种,电流组合也有6种,电压、电流全组合有36种;互感器Y/Y—12型接线常见误接线见表2-10,其中电压组合有6种,电流组合也有6种(中线接错几率很小,不予考虑),电压、电流全组合有36种。计量装置电压或电流回路开路时电表的测量功率、相量图和功率方向见表2-11~表2-13。其中,表2-11是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故障对照表;表2-12是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回路故障对照表;表2-13是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故障对照表。电压、电流虽然也有全接反而尚未检出的可能,但由于采用电压为基准,电压、电流同时全接反则可当作接线正确对待,电压全接反而电流未接反则可看作电流全接反,这样做并不影响计量结果及检测结果的分析判断。

表2-8(1)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2)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3)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4)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5)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6)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7)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8(8)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9(1)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9(2)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9(3)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9(4)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9(5)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9(6)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0(1)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0(2)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0(3)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0(4)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0(5)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0(6)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错接线对照表

表2-11(1)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1(2)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1(3) 三相两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2(1)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2(2)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2(3)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2(4) 三相两元件电流三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3(1)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3(2)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3(3)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表2-13(4) 三相三元件电流四线制回路开路对照表

检查时要求一次侧三相电压、三相负荷基本对称且保持基本稳定,并且最好是感性负载(装有无功补偿的可暂时退出)。

1.互感器V/V—12型接线电流回路四线制的检测与分析

接线图见图2-4。

(1)用电压表测量表尾电压。正常情况下表尾电压端子2、4、6之间的三个线电压接近相等,约为100V,若有一个或两个线电压测值明显偏低,则是存在开路或接触不良,具体原因可对照表2-1查找。

(2)测量表尾对地电压和判断b相。用电压表依次检测表尾电压端子2、4、6对地电压,为零者即为b相。

(3)测表尾电压相序。用相序表a、b、c三根表笔依次对号入座接入表尾电压端子2、4、6(相当于先假设表尾电压接线正确);测出相序即可根据前面已经确认的b相确定相序排列方式。因为顺相序时有abc、bca、cab三种可能,逆相序时则有cba、bac、acb三种可能。所以判断相序排列可以b相为基准,若表尾4号端子为接地b相,顺相序为abc,逆相序为cba;若表尾2号端子为接地b相,则顺相序为bca,逆相序为bac;若表尾6号端子为接地b相,则顺相序为cab,逆相序为acb。

检测表尾电压相序还有一种简便方法就是用电压表对相。即以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a、b、c为基准,用电压表检测电压互感器二次端子与表尾2、4、6之间的电压,依次测量a对2、4、6,b对2、4、6,c对2、4、6的电压,为零者即为对应相,否则即非对应相。

(4)用电流表检测表尾电流。可用钳型电流表依次测量表尾Ⅰ元件进线(1号端子)电流、Ⅱ元件进线(5号端子)电流及3号端子与7号端子出线的和电流(两条出线一起卡入钳口),正常情况下三个测值应接近相等,否则就可能存在故障。测值判断如下:

1)1号端子、5号端子及和电流接近相等,这是接线正确无误或表尾进出线全反接;

2)1号端子测值为零,5号端子及和电流相等,这是1号端子进线开路或回线开路;

3)5号端子测值为零,1号端子及和电流相等,这是5号端子进线开路或回线开路;

4)和电流约为1号端子、5号端子测值的倍,这是Ⅰ元件或Ⅱ元件进出线反接;

5)1号端子测值接近为零,5号端子测值约等于和电流,这是1号进线短路或回路接触不良。

6)5号端子测值接近为零,1号端子测值约等于和电流,这是5号进线短路或回路接触不良。

(5)用电压表检测表尾电流端子对地电压。检测时应将电压表挡位先置于高电压挡(例如500V档),以防因TA二次回路断线造成的高电压烧坏电压表。正常情况下Ⅰ元件进线(1号端子)和Ⅱ元件进线(5号端子)对地电压约为1V左右,而出线端子(3号端子和7号端子)对地电压应为零。否则可能存在如下故障:

1)1号端子对地电压为零,3号端子对地有电压,这是Ⅰ元件电流进出线接反;

2)5号端子对地电压为零,7号端子对地有电压,这是Ⅱ元件电流进出线接反;

3)1号端子和3号端子对地电压均为零,这是Ⅰ元件电流进线开路;

4)5号端子和7号端子对地电压均为零,这是Ⅱ元件电流进线开路;

5)1号端子和3号端子对地电压接近为零,这是Ⅰ元件电流短路或进线接触不良;

6)5号端子和7号端子对地电压接近为零,这是Ⅱ元件电流短路或进线接触不良;

7)1号端子和3号端子对地电压明显偏高,这是Ⅰ元件电流回线开路或接触不良;

8)5号端子和7号端子对地电压明显偏高,这是Ⅱ元件电流回线开路或接触不良。

用电流表检测表尾电流和用电压表检测表尾电流端子对地电压,两种方法对检查电流回路的正确性都有一定作用,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加以综合判断,则判断的准确率更高。另外,表尾电流端子对地电压检测还有助于区别表尾极性接错与TV本身极性接反。例如Ⅰ元件电流极性反,具体原因则有TA一次极性反、TA二次极性反、表尾Ⅰ元件电流进出线接反(经端子排转接的还有可能是端子排两根电流线接反)几种可能。若是TA极性反,则表尾Ⅰ元件电流进线端子对地电压约为1V左右,而出线端子对地电压为零,这和正常情况无异;若是表尾及二次线电流接反,则表尾电流端子对地电压正好相反。2002年在云南昆明举办的全国性装表接电和用电检查技能竞赛就有这类考题。当时是采用计量模拟接线装置设置误接线考题,有的参赛选手在检测分析的时候就疏忽了这一点。虽然从正常计量的角度来说表尾错接线与TA错接线并无区别,但从要求准确找出故障原因的角度来说两者就不一样了。

常见接线故障的表尾电流及对地电压测值见表2-14。

表中,I为Ⅰ元件1号进线端子电流,I为Ⅱ元件5号端子进线电流,I和为表尾出线和电流,U10为Ⅰ元件电流进线对地电压,U30为Ⅰ元件电流回线对地电压,U50为Ⅱ元件电流进线对地电压,U70为Ⅱ元件电流回线对地电压。1V即前面所说的1伏左右因负荷电流大小而略有变化。

表2-14 V/V—12型接线电流回路四线制常见接线故障的表尾电流及对地电压

续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表尾电流和对地电压综合判断,除了电流进线接触不良与电流短路不易区分外,其他常见电流回路故障都可从表中直接对照查出。为了区别进线接触不良还是短路,可参照停电检查方法,用万能表的欧姆档检测判断。另外,Ⅰ元件电流Ia和Ⅱ元件电流Ic互接错的情况表中未列出,因为这种故障一般要配合电表转动情况或功角测量进行判断。

(6)用相位表检测表尾电压、电流相量。目的是检查电压、电流的配合关系。检测前应先测出表尾电压、电流值,不能有开路或短路现象;同时还应先测定表尾电压相序。然后,测出一次侧功率因数或功率因数角,据此作出一次负荷相量,作为计量装置正确接线下的二次参考相量,与实测表尾电压、电流相量比较,分析判断错接线原因。由于变压器高压侧不能直接测量,通常是采用实测低压侧的功率因数或功率因数角代替(或估算)高压侧,因此,为了减少误差,变压器负荷电流应大于额定值的20%,并且三相应基本平衡。

测量仪表通常采用单相相位表或相位伏安表。相位伏安表可一表多用,使用更加方便。以MG—29型便携式钳形相位伏安表为例,其测量范围电流为0~1/2.5/5/10A,电压为0~15/60/150/300/450V,相角为0~90°/180°/360°;该表可以测量两电压之间、两电流之间、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角差,也可测量相序和功率因数。

测量变压器低压侧负荷相量时,主要检测参数是三相负荷功率因数角,其次是三相电压及三相电流值;测量表尾电压、电流相量时,主要检测参数是元件Ⅰ功角和元件Ⅱ功角,其次是表尾电压、电流值。测量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根据已知的表尾电压相序,选定各元件的基准电压,分别测出功角Ⅰ和功角Ⅱ,例如已知表尾电压相序为abc排列,则以为基准,测出与Ⅰ元件进线电流的相位差,即功角Ⅰ;以为基准,测出与Ⅱ元件进线电流的相位差,即功角Ⅱ。②测量时应注意电压的同极性端和电流钳的N、S方向对应关系,例如测角差时a、N为同极性,即a接相位表同极性端,电流钳N端为进入电流方向。测量过程还应认真做好记录,确保测值无误。

根据实测一次负荷功率因数角及表尾电压、电流、相角差,就可作出相量图,并根据相量图分析判断表尾接线和计算更正系数。表2-8列出了常见48种误接线的相量图和功率表达式,供分析判断时参考。

【例1】 某10kV高压计量用户专变容量为315kVA,TA变比20/5A,实测0.4kV侧φA≈φB≈φC≈28°,表尾电压相序为abc排列,Uab≈Ubc≈Uca≈100V,I'a≈I'c≈3A,I和≈5.1A,Ⅰ元件功角φ=60°,Ⅱ元件功角φ=180°。

作相量图并分析如下:

(1)根据0.4kV侧实测负荷相角φA≈φB≈φC≈28°作出一次负荷相量,以此作为互感器正确接线时的二次相量,以及

(2)根据实测Ⅰ元件功角φ=60°,Ⅱ元件功角φ=180°,作出

图2-6 相量图

作出的相量图见图2-6。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C相电流极性反。由于变压器空载电流影响,高压侧电流比低压侧电流要滞后几度,由此引起的角差在画相量图及分析时可忽略不计。这种接线状态下的功率表达式为

P=UabIacos60°+UcbIccos180°

=-0.5UI

从表2-8(5)也可查得P=-UIsinφ,将φ=30°代入得

P=-UIsin30°=-0.5UI

此时的更正系数为

功率为负值,即电表反转,更正系数为-3,即电表反转的速度为正常接线时的。观察电表转动情况也可证实上述的分析判断。

【例2】 某10kV高压计量专变容量为500kVA,TA变比为30/5A,实测0.4kV侧φA=31°,φB=30°,φC=32°,三相负荷基本平衡;表尾电压相序为abc排列,Uab≈Ubc≈Uca≈102V,I'a≈I'c≈I和=4A,Ⅰ元 件 功 角φ=-58°,Ⅱ元 件 功 角φ=121°。

作相量图并分析如下:

(1)根据0.4kV侧实测负荷相角φA=31°,φB=30°,φC=32°作出一次负荷相量,以此作为互感器正确接线时的二次相量,以及

(2)根据实测Ⅰ元件功角φ=-58°,Ⅱ元件功角φ=121°,作出

作出的相量图如图2-7所示。

图2-7 相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二次电流a、c互接错。

这种接线状态下的功率表达式为

P=UabIccos(90°-φc)+UcbIacos(90°+φa)=0

从表2-8(2)也可查得P=0,即此时电表停转。

【例3】 某10kV高压计量用户专变容量、TA变比同[例2]。实测0.4kV侧φA≈φB≈φC≈60°,三相负荷基本平衡,表尾电压相序为bca排列,三个线电压测值约等于100V,,I=7A,Ⅰ元件功角φ=30°,Ⅱ元件功角φ=30°。

作相量图并分析如下:(www.xing528.com)

(1)根据0.4kV侧实测负荷相角φA≈φB≈φC≈60°作出一次负荷相量,以此作为互感器正确接线时的二次相量,以及

(2)根据实测Ⅰ元件功角φ=30°,Ⅱ元件功角φ=30°,作出

作出的相量图见图2-8。从图中和表尾电压相序可知,Ⅰ元件接电压、电流(),Ⅱ元件接电压、电流。这种接线状态下的实测功率表达式为

根据电压、电流接入方式,从表2-8(6)中也可查得P=,将φ=60°代入式中,则

图2-8 相量图

此时的更正系数为

电表计量电度是实用电度的2倍。

【例4】 某10kV高压计量用户专变容量400kVA,TA变比25/5A,实测0.4kV侧φA=28°,φB=33°,φC=31°,三相负荷接近满载且基本平衡。表尾电压相序为cba,三个线电压约等于100V,I'a=4.5A,I'c=4.2A,I和≈4.3A,Ⅰ元件功角φ=182°,Ⅱ元件功角φ=-119°。

作相量图并分析如下:

(1)根据0.4kV侧实测负荷相角φA=28°,φB=33°,φC=31°作出一次负荷相量,以此作为互感器正确接线时的二次相量,以及

(2)根据实测Ⅰ元件功角φ=182°,Ⅱ元件功角φ=-119°,作出

作出的相量图如图2-9所示。从表尾电压相序和相量图可以看出,Ⅰ元件接电压、电流(-),Ⅱ元件接电压、电流(-)。这种接线状态下的实测功率表达式为

根据接线状态也可从表2-8(7)中查出

此时的更正系数为

更正系数为负,电表反转。速度则与正常接线相同。

检测表尾电压、电流相量的难点是作相量图和通过相量图分析判断错接线。上述解法的基本思路是以配变低压侧的电压、电流相量当作计量装置接线正确下的表尾电压、电流相量,并以此为基准,与表尾实测电压、电流相量加以比较,对实际接线状态作出判断。因为电压、电流相量关系的关键是相位关系,相量的长短却无关紧要,同时由于接线错误引起的角度变化都是特殊角,稍有误差也并不影响分析判断。

表尾电压、电流相量检测除了相位表法,还有传统的功率表法。

图2-9 相量图

图2-10 相量图

功率表法的基本原理是:假设有一电流相量和电压,其相位关系如图2-10所示。由的顶端分别向电压相量作垂线,于是分解为,即

上式两边乘以电压U,得

Pa1=UabIacosφ1

Pa2=UbcIacosφ2

这样功率表测得的功率Pa1和Pa2,就可表示电流相量在对应的电压相量的投影。

同理,用功率表测得的功率Pc1和Pc2,就可表示电流相量相量的投影。

【例5】 用功率表测得的功率为-250W,的功率为-250W,的功率为500W,已知cosφ=0.866(感性)。

作相量图并分析接线状态如下:

(1)按正常相位接线作出两个线电压相量,并反向延伸作出

(2)根据实测功率数据按一定比例在电压相量标出代表功率刻度,例如选一个刻度代表100W。

(3)根据的功率为-250W,在方向2.5个刻度处分别作两条垂线,连接交点与原点,即为,然后根据的功率为-250W,的功率为500W,用同样方法作出

(4)由cosφ=0.866,查出φ=30°,作出滞后60°,作同相。

图2-11 相量图

作出的相量图见图2-11。从图中可以看出,这是a相和c相电流极性均接反。

作相量图时也可把三个相电压相量同时作出,这样虽然显得复杂一些,但在图中作正常电流相量就比较方便。

此外,还可以用被检电能表和标准电能表来测定与电流相量投影成正比的功率,即通过变换表尾电压接线,分别测出的功率。电能表的测量功率为

式中 A——电能表常数,r/(kW·h);

t——电能表转一圈所需时间;

N——被测电能表所选定的转数;

φ——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差,单位为度。

考虑到作相量图时只需求出电流相量投影的相对值,故不需算出实际功率,由于转数N选定后,而当t选定后,P∝N,因而可以用选定时间内的转数N表示电流相量在对应电压相量上的投影。时间的选定则以转数达5~10圈比较合适。

用功率法检测表尾电压、电流相量图,除了应满足相位表法所应满足的条件外,通常还要求负荷功率因数已知和表尾电压正相序,检测和分析方法也相对复杂一些,因而目前已很少采用。

经分析判断并核实错误接线原因后,就可着手更正接线。更正接线应小心谨慎,既要注意安全,也要防止改错。在更正前后应做好记录,更正接线后通常还应重测电压、电流及相量图,以及抽电压中相判断接线是否正确,经再次确认无误后就可实测电表运行误差。

无功电能表接线检查一般不作无功相量图,只要根据有功表的正确接线,通过直观检查就可判断无功表的接线情况。另外,现场校表时根据标准表读数和已知功率因数,也可以推断无功电能表接线的正确性。

2.10kV电能计量装置互感器V/V—12型接线电流回路三线制的检测分析

互感器V/V—12型接线电流回路三线制与电流回路四线制的接线原理大同小异,因而表尾接线的检测分析也是大同小异。首先,计量电压回路的接线完全一样,其检测分析的方法也完全一样;其次,电流回路的接线略有不同,主要是表尾电流不存在极性反,可能出现的接线错误是相别接错,因而表尾电流检测分析方法及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差检测分析略有不同。现以互感器V/V—12型接线电流三线制的典型接线为例略加说明。接线图如图2-12所示。

图2-12 接线图

(1)用钳型电流表检测表尾电流。目的是检查电流回路有无开路或短路故障。检测时可用钳型电流表依次测量表尾Ⅰ元件进线1号端子电流,Ⅱ元件进线5号端子电流及和电流,正常情况下三个测值应接近相等,否则就可能存在故障。

1)1号端子测值为零,5号端子及和电流相等,这是Ⅰ元件电流进线开路;

2)5号端子测值为零,1号端子及和电流相等,这是Ⅱ元件电流进线开路;

3)1号端子测值接近为零,5号端子测值略小于和电流,这是Ⅰ元件电流进线短路或接触不良;

4)5号端子测值接近为零,1号端子测值略小于和电流,这是Ⅱ元件电流进线短路或接触不良;

5)1号端子和5号端子测值相等,和电流为零,这是公共b相线开路。

(2)用电压表检测表尾电流端子对地电压。目的是检查b相电流回路接地是否良好及b相电流有无进入Ⅰ元件或Ⅱ元件电流线圈。

1)1号端子和5号端子对地约1V,3号、7号端子对地无电压,这是接线正确完好;

2)1号端子对地无电压,5号端子和7号、3号端子对地约1V,这是Ib进Ⅰ元件;

3)5号端子对地无电压,1号端子和7号、3号端子对地约1V,这是Ib进Ⅱ元件;

4)1号、3号、5号、7号端子对地电压明显大于1V,这是公共b相未接地或接地不良;

5)1号、3号、5号、7号端子对地电压均约为1V,这是公共b相开路;

6)1号、3号、7号端子对地无电压,这是Ⅰ元件电流进线开路;

7)3号、5号、7号端子对地无电压,这是Ⅱ元件电流进线开路;

8)1号端子对地电压接近于零,这是电流进线短路或接触不良;

9)5号端子对地电压接近于零,这是Ⅱ元件电流进线短路或接触不良。

用电流表检测表尾电流及用电压表检测表尾电流端子对地电压,把两种方法综合起来,常见接线故障的表尾电流及对地电压测值见表2-15。

表2-15 计量互感器V/V—12型接线电流回路三线制常见接线故障时表尾电流及对地电压

(3)用相位表检测表尾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差。其基本思路及方法与检测V/V—12型接线电流四线制相同。表2-9列出了常见36种表尾错接线的相量图和功率表达式,供分析判断误接线时参考。下面结合几个实例加以说明。

【例1】 某10kV高压计量用户专变容量为200kVA,TA变比15/5A,实测0.4kV侧φA≈φB≈φC≈30°,表尾电压相序abc排列,TV二次三个电压测值约100V,I'a≈I'b≈I'c≈4A,Ⅰ元件功角φ=-60°,Ⅱ元件功角φ=-120°

作相量图及分析如下:

图2-13 相量图

(1)根 据0.4kV侧φ角测值作出正 确接线 下 的

(2)根据功角φ=-60°和φ=-120°,作出

作出的相量图见图2-13。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元件接入,Ⅱ元件接入,这样接线状态下的功率表达式为

P=UabIccos60°+UcbIbcos120°=0

从表2-9(5)也可查得,将φ=30°代入得

这种接线状态下电表转向不定,当φ=30°时刚好电表停转,而当φ<30°时电表反转,φ>30°时电表正转。

【例2】 某10kV高压计量专变容量为315kVA,TA变比为20/5A,实测0.4kV侧φA≈φB≈φC≈28°,负荷为感性,三相基本平衡,表尾电压相序acb,Uab≈Ubc≈Uca≈102V,I'a≈I'b≈I'c≈3.5A,Ⅰ元件功角φ≈0°,Ⅱ元件φ=60°。

作相量图及分析如下:

(1)根据0.4kV侧φ角测值作出正确接线下的,并根据线电压关系作出

(2)根据功角φ≈0°和φ=60°,作出

图2-14 相量图

作出的相量图见图2-14。从图中可以看出,Ⅰ元件接入,Ⅱ元件接入,这种接线状态下的功率表达式为

P=UacIacos0°+UbcIbcos60°

=1.5UI

与正确接线时的测量功率相同,从表2-9(2)也可查得,表尾电压acb、电流acb时的测量功率,仍能正确计量。

3.互感器Y/Y—12型接线及经TA接入计量的低压用户三相三元件电流回路四线制表尾接线的检查

高压计量用户互感器Y/Y—12型接线及经TA接入的低压用户三相三元件电流回路四线制的表尾接线原理上并无差异,因为高压计量用户互感器Y/Y—12型时,若不考虑电压互感器本身接线错误和开路故障,则表尾接线错误只有相别接错,计量回路可能出现的开路或短路故障状况也完全一样。因此,现以经TA接入的低压用户计量装置表尾接线检查为例,检查的方法和分析思路同样适用于互感器Y/Y—12型接线的高压计量装置表尾接线检查。典型接线见图2-15。

(1)用电压表检查表尾三个相电压。正常情况下UAN≈UBN≈UCN。若某个相电压为零或明显偏低,则某相开路或接触不良。

(2)检查表尾电压相序。可用相序表检查,其方法如前述;也可用电压表对相,即A元件电压端子对A相电源,B元件电压端子对B相电源,C元件电压端子对C相电压,为零即为同相。此项检查应在第一项检查无异常的情况下进行。

图2-15 典型接线图

(3)用钳型电流表实测同相一、二次电流并验算变比。具体方法见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检查。

(4)用钳型电流表检查表尾电流。目的主要是检查电流线有无开路。若某元件电流为零,即该元件电流线开路;若某元件电流明显偏小,则该元件电流线可能短路或接触不良,也可能是该相负荷电流太小或TA变比错误,具体原因需进一步检测分析。

(5)用相位表检测表尾电压、电流间的相位差。由于三相三元件电表正常接线下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是同相一对一,错接线结果是找错对象,因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更为简单。表2-10列出了三相三元件电表错接线对照表,供分析判断误接线时参考。现结合实例略加说明。

【例1】 某低压用户TA变比100/5A,实测一次回路IA=60A、IB=50A、IC=55A,φA=30°、φB=32°、φC=33°,UA=220V、UB=222V、UC=225V,表尾电压相序A、B、C,I'a=3A,I'b=2.5A、I'c=2.7A,φa=30°、φb=32°、φc=32.5°。

作相量图并分析如下:

(1)根据一次回路实测参数作出

(2)根据表尾实测参数作出

作出的相量图如图2-16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φa=φA、φb=φB、φc=φC,一、二次电流比值等于TA变比,这说明计量接线正确完好。

图2-16 相量图

图2-17 相量图

【例2】 某低压计量用户TA变比为150/5A,实测一次回路IA=100A、IB=75A、IC=120A,φA=35°、φB=35°、φC=30°,UA≈UB≈UC≈220V,表尾电压相序A、B、C,I'a=4A,I'b=3.3A,I'c=2.5A,φa=-90°,φb=-85°、φc=-85°。

作相量图并分析如下:

(1)根据一次回路实测参数作出

(2)根据表尾实测参数

作出的相量图如图2-17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A元件接入,B元件接入,C元件接入,一、二次电流比值仍与TA变比相符,但这种接线状态下反映的却不是实际功率,即

P=UAIccos(φc-120°)+UBIacos(φa-120°)+UCIbcos(φb-120°)

=UAIccos(30°-120°)+UBIacos(35°-120°)+UCIbcos(35°-120°)

=UAIccos90°+UBIacos85°+UCIbcos85°

从表2-10(5)也可查到此种接线状态下的功率表达式。不过该表是按三相电压、电流对称时列出的式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