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优化分析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优化分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微分方程是自动控制系统最原始的数学模型,它反映系统动态运行规律。时域分析中要介绍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传递函数,还有基于传递函数图形化形式的动态结构图,即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是控制系统的三类基本数学模型。2)用RC复阻抗的分压系数求传递函数模型。

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优化分析

微分方程是自动控制系统最原始的数学模型,它反映系统动态运行规律。时域分析中要介绍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传递函数,还有基于传递函数图形化形式的动态结构图,即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图是控制系统的三类基本数学模型。请看以下示例。

978-7-111-42163-4-Part01-170.jpg

图4-1 阻容RC网络

【例4-1】 阻容RC网络如图4-1所示,试求以uc作输出,以ur作输入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模型。

1)用符号运算的程序列写微分方程。

clear;syms i ur ucp uc R C;

ur=R∗i+uc;ur=subs(ur,i,C∗ucp),

程序运行后得到微分方程

978-7-111-42163-4-Part01-171.jpg

需要说明:①由978-7-111-42163-4-Part01-172.jpg978-7-111-42163-4-Part01-173.jpg;②ucp即为978-7-111-42163-4-Part01-174.jpg

2)用RC复阻抗的分压系数求传递函数模型。

clear;syms R C s Ur Uc;

Uc=simple(Ur∗(1/(s∗C))/(R+1/(s∗C)));G=Uc/Ur,

程序运行后得到传递函数为

978-7-111-42163-4-Part01-175.jpg

需要说明:①R的复阻抗ZR=R;②C的复阻抗978-7-111-42163-4-Part01-176.jpg

4-2】RLC网络如图4-2所示,试求以uc作输出,以ur作输入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

模型。

1)用符号运算的程序列写微分方程。

clear;syms i ip ur ul ucpp ucp uc R L C;

ip=C∗ucpp;ul=L∗ip;

ur=R∗i+ul+uc;ur=subs(ur,i,C∗ucp),

程序运行后得到微分方程

978-7-111-42163-4-Part01-177.jpg

需要说明:①电感两端的电压ul=L∗ip即978-7-111-42163-4-Part01-178.jpg

②有978-7-111-42163-4-Part01-179.jpg978-7-111-42163-4-Part01-180.jpg写成ip=C∗ucpp;③ucpp即为978-7-111-42163-4-Part01-181.jpg

2)符号运算求传递函数模型。

clear;syms R C L s Ur Uc;

Uc=simple(Ur∗(1/(s∗C))/(R+s∗L+1/(s∗C)));G=factor(Uc/Ur),

程序运行后得到传递函数

978-7-111-42163-4-Part01-182.jpg

978-7-111-42163-4-Part01-183.jpg

图4-2 RLC网络

978-7-111-42163-4-Part01-184.jpg

图4-3 同相输入端输入的调节器

【例4-3】 图4-3为控制系统校正时用到的同相输入端输入、反相输入端接地的调节器。试求其传递函数。

利用输出与输入复阻抗之比求系统传递函数。

设输入回路的复阻抗为Z1=R1。反馈回路的复阻抗Z2,那么,有

978-7-111-42163-4-Part01-185.jpg

即得

978-7-111-42163-4-Part01-186.jpg

图4-3为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反向输入端不是“虚地”。根据运算放大器的“虚短”与“虚断”,那么U-=U+=Uii1=if,即有978-7-111-42163-4-Part01-187.jpg978-7-111-42163-4-Part01-188.jpg

则同相输入端输入、反相输入端接地的调节器传递函数为

978-7-111-42163-4-Part01-189.jpg

式中,978-7-111-42163-4-Part01-190.jpg978-7-111-42163-4-Part01-191.jpgT=R2C2,而平衡电阻R0=R1//R2+R3)。

【例4-4】 试推导负反馈连接的等效传递函数978-7-111-42163-4-Part01-192.jpg978-7-111-42163-4-Part01-193.jpg

978-7-111-42163-4-Part01-194.jpg

图4-4 负反馈连接(www.xing528.com)

解:1)对负反馈连接(见图4-4)求978-7-111-42163-4-Part01-195.jpg

clear;syms R C E B G H;

B=H∗C;E=R-B;C=E∗G;C=expand(C),

程序运行后得到

C=G∗R-G∗H∗C

移项做恒等变换得到

978-7-111-42163-4-Part01-196.jpg

2)对图4-5求978-7-111-42163-4-Part01-197.jpg

978-7-111-42163-4-Part01-198.jpg

图4-5 带扰动的负反馈连接

clear;syms N C C1 R R2 E B G1 G2 H;

B=H∗C;R=0;E=R-B;C1=E∗G1;R2=C1+N;

C=R2∗G2;C=expand(C),

程序运行结果

C=-G2∗H∗C∗G1+G2∗N

移项做恒等变换得到

978-7-111-42163-4-Part01-199.jpg

对于较复杂的系统,可能由多个微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来描述。要计算其指定输出与输入间的传递函数时,先将系统微分方程组改写成象方程组,其要点是:将微分方程中978-7-111-42163-4-Part01-200.jpg换成s,将978-7-111-42163-4-Part01-201.jpg换成s2,将∫dt换成978-7-111-42163-4-Part01-202.jpg,将时域量换成对应的复域量的象方程组,注意两种方程组的结构、项数、系数与阶次完全一致;再对对象方程组求解,指定输出量与输入量间的关系式;最后求传递函数G978-7-111-42163-4-Part01-203.jpg

根据系统的象方程组可以绘制系统动态结构(方框)图。其方法如下:

①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按“输入×传递函数方框=输出”绘制每一个传递函数方框。

②以系统的输入作为第一个环节的输入,将第一个环节的输出作为第二个环节的输入,依此类推,以系统的输出作为最后一个环节的输出。按此方法用带箭头的信号线依此连接。

③关注信号综合(叠加)点的信号个数与符号,特别是构成闭环的负反馈信号。

④关注信号引出点的位置以及信号引出的去向。

⑤将图中相同的信号直接用线连接。

⑥在带箭头的信号线旁标注为信号的Laplace变换量。请看以下示例。

【例4-5】 已知系统微分方程为

978-7-111-42163-4-Part01-204.jpg

式中,rt)是输入量;ct)是输出量;x1x2x3x4x5为中间变量K1K2K3K4K5Tτ为常量。试绘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978-7-111-42163-4-Part01-205.jpg

解:1)绘制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4-6所示。

978-7-111-42163-4-Part01-206.jpg

图4-6 双闭环系统

2)用符号运算的程序求传递函数978-7-111-42163-4-Part01-207.jpg

①求Rs)。

clear;syms s C R X1 X2 X3 X4 X5 K1 K2 K3 K4 K5 T tau;

X5=(T∗s+1)∗C/K4;X4=s∗X5/K3;X3=X4+K5∗C;

X2=X3/K2;X1=X2/(tau∗s+K1);R=C+X1,

程序运行结果

R=C+(s∗(T∗s+1)∗C/K4/K3+K5∗C)/K2/(tau∗s+K1)

②求Cs)。

clear;syms s C R X1 X2 X3 X4 X5 K1 K2 K3 K4 K5 T tau;

[C]=solve(978-7-111-42163-4-Part01-208.jpgR=C+(s∗(T∗s+1)∗C/K4/K3+K5∗C)/K2/(tau∗s+K1)978-7-111-42163-4-Part01-209.jpg978-7-111-42163-4-Part01-210.jpgC978-7-111-42163-4-Part01-211.jpg),

程序运行结果

C=R/(K4∗K3∗K2∗tau∗s+K4∗K3∗K2∗K1+T∗s^2+s+K5∗K4∗K3)∗K4∗K3∗K2∗(tau∗s+

K1)

即传递函数为

978-7-111-42163-4-Part01-212.jpg

用Simulink建立的系统结构图模型是第4种系统数学模型,在以下系统模型的化简里,显示了其独特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