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MATLAB实现:根轨迹分析的典型案例

MATLAB实现:根轨迹分析的典型案例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使用根轨迹分析MATLAB函数的几个指令,会使解题更简单、方便。解:1)绘制z=-1.12时系统的根轨迹。1)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2)试绘制根轨迹在复平面左边、右边与纵坐标轴三种情况时对应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比较分析。当选择根轨迹与纵坐标轴的交点时,MATLAB系统提示文本框显示开环增益K=4。

MATLAB实现:根轨迹分析的典型案例

联合使用根轨迹分析MATLAB函数的几个指令,会使解题更简单、方便。

【例8-1】 设一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978-7-111-42163-4-Part01-884.jpg,1)当开环零点z=-1.12时,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简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2)当z=-1时,试概略确定闭环系统具有最佳阻尼比的极点、对应的开环增益K的大致范围及其超调量。

解:1)绘制z=-1.12时系统的根轨迹。

clear;n=[11.12];d=conv([100],[0.11]);

sys=tf(n,d);rlocus(sys),grid;

程序运行后,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如图8-1所示。由图可见,①根轨迹即系统闭环特征根的变化全在复平面虚轴的左边,说明系统闭环总是稳定的;②在实轴上的根轨迹区段,起始

978-7-111-42163-4-Part01-885.jpg

图8-1 开环零点z=-1.12时系统根轨迹

于开环极点p=-10,对应开环增益K=0,终止于开环零点z=-1.12,对应开环增益K=∞(inf)。系统的超调量均为0。图中的文字框信息有该点的“Gain”(K值)、“Pole”(零、极点坐标)、对应系统的“Dmping”(阻尼系数)、“Overshoot”(超调量)、“Frequency”(无阻尼自然振荡角频率)等。2)绘制z=-1时系统根轨迹。根据自动控制原理,当ζ=0.707时,σ%=4.33%

绘制z=-1时系统根轨迹的程序如下。

clear;n=[11];d=conv([100],[0.11]);

sys=tf(n,d);rlocus(sys),grid;

程序运行后得到根轨迹图如图8-2所示。在复平面中,单击与负实轴成45°夹角线附近的一点,显示数据为阻尼比ζ=0.705、增益K=4.91、极点poles=-4.32+4.39i,超调量σ%=4.4%

当执行以下程序绘制系统根轨迹时,选择点selected_point=-4.32+4.39i,系统计算出的数据与图8-2中的数据相差不大。

clear;n=[11];d=conv([100],[0.11]);sys=tf(n,d);

rlocus(sys),grid;[k,poles]=rlocfind(sys,-4.32+4.39i),

程序运行后得到

k=4.9477

poles=-4.3525+4.3885i

-4.3525-4.3885i

-1.2951

978-7-111-42163-4-Part01-886.jpg

图8-2 开环零点z=-1时系统的根轨迹

2)结论。当z=-1时,系统根轨迹与负实轴成45°夹角线附近的点都具有近似最佳阻尼比ζ(0.7050.709)与对应开环增益K(4.85.0)及其相应超调量σ%(4.2%~4.7%)。

【例8-2】 设系统结构如图8-3所示。1)试绘制该系统的根轨迹;2)试绘制根轨迹在复平面左边、右边与纵坐标轴三种情况时对应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比较分析。

解: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978-7-111-42163-4-Part01-887.jpg

图8-3 系统结构图

①求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clear;syms s G2 H2 G1 G K phi1;G2=0.5/(s∗(0.5∗s+1));

H2=2;phi1=G2/(1+G2∗H2);G1=K/s;G=factor(G1∗phi1),

程序运行后得到978-7-111-42163-4-Part01-888.jpg

②用Gs)绘制根轨迹。

clear;n=1;d=conv([10],[122]);

sys=tf(n,d);rlocus(sys),grid;

程序执行后,可得系统的根轨迹图如图8-4所示。当选择根轨迹与纵坐标轴的交点时,MATLAB系统提示文本框显示开环增益K=4。此时对应系统为临界稳定。

2)绘制三种情况时对应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以开环增益K=4对应系统临界稳定为参考,选K=2相当于在复平面左边的根轨迹上取一点,再选K=6相当于复平面右边的根轨迹上取一点,分别绘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clear;d=conv([10],[122]);i=0;

for k=2:2:6

i=i+1;n=k;G=tf(n,d);sys=feedback(G,1);figure(i);step(sys),grid;pause;

if k==6

disp(978-7-111-42163-4-Part01-889.jpg按任一键退出!978-7-111-42163-4-Part01-890.jpg

end

end

978-7-111-42163-4-Part01-891.jpg

图8-4 系统根轨迹图

程序运行后,绘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8-5所示。程序运行当绘制出第1幅图后,按下键盘的任意键则绘制第2幅图,依此类推,待完全退出后才能进行其他操作。

3)三条系统阶跃响应曲线比较分析。

由图8-5所示曲线可看出,K=2的曲线,其根轨迹在复平面纵轴的左边,对应系统闭环稳定,单位阶跃响应有超调,是衰减的振荡。K=4时对应系统为临界稳定,阶跃响应为等幅振荡。K=6的曲线,其根轨迹在复平面纵轴的右边,对应系统闭环不稳定,单位阶跃响应是发散的振荡。

978-7-111-42163-4-Part01-892.jpg

图8-5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例8-3】 设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978-7-111-42163-4-Part01-893.jpg,1)试绘制该系统根轨迹;

2)在根轨迹图上,计算设置在最佳阻尼线(即复平面中与负实轴成±45°的夹角线)附近的闭环极点;3)绘制其对应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并分析。

解: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

clear;n=1;d=conv([10],[0.51]);

sys=tf(n,d);rlocus(sys),grid;

[k,poles]=rlocfind(sys,-1.0000+1.0000i),

程序执行后,可得系统根轨迹图如图8-6所示。计算出当开环根轨迹增益K=1时,系统闭环特征根(即闭环极点)poles1.2=-1±j1。在最佳阻尼线即与负实轴成±45°的夹角线附近的闭环极点就是poles1.2=-1±j1。

2)计算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与阻尼比。

clear;syms s n d phi;n=1;

d=expand(s∗(0.5∗s+1)+1);phi=factor(n/d),

程序运行结果978-7-111-42163-4-Part01-894.jpg

clear;syms s omegan zeta;omegan=vpa(sqrt(2),4),

[zeta]=solve(978-7-111-42163-4-Part01-895.jpg2∗zeta∗1.414=2978-7-111-42163-4-Part01-896.jpg);zeta=vpa(zeta,3),

程序运行结果ζ=0.707。

3)绘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

clear;n=2;d=[122];phi=tf(n,d);step(phi),grid;

[y,t]=step(phi);key=2;[sigma,tp,ts]=perf(key,y,t);

程序运行后,绘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如图8-7所示。当K=1时,系统的闭环极点正好在最佳阻尼线(即复平面中与负实轴成45°的夹角线)上,其阻尼比ζ=0.707。由图8-7可看出,系统阶跃响应超调小(4.4565%),调节时间短(ts=4.2387s),正是二阶系统最佳响应。

【例8-4】 已知一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978-7-111-42163-4-Part01-897.jpg,1)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证明复平面上根轨迹是圆;2)试确定系统呈现欠阻尼状态时的开环增益的范围;3)试求系统最小阻尼比时的闭环极点。

978-7-111-42163-4-Part01-898.jpg

图8-6 系统根轨迹图

978-7-111-42163-4-Part01-899.jpg

图8-7 系统阶跃响应曲线

解:1)证明复平面上根轨迹是圆。

①当s=σ+jω时求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实部与虚部。

clear;syms s D;syms K sigm omega real;

D=s∗(s+2)+K∗(s+3);D=subs(D,[s],[sigm+j∗omega]);D=expand(D);

Re=collect(real(D),K),Im=expand(imag(D)),

程序运行结果Re[D]2+2σ+Kσ+3)2、Im[D]=2σω+2ω+Kω

②系统闭环特征方程Ds=0是一复数方程,其实部与虚部均为0。由Re[D]=0求出K

clear;syms K sigm omega real;(www.xing528.com)

[K]=solve(978-7-111-42163-4-Part01-900.jpg2∗sigm∗omega+2∗omega+K∗omega=0978-7-111-42163-4-Part01-901.jpg,K),

程序运行结果K=-2∗sigm-2。

③由系统闭环特征方程Ds=0的虚部Im[D]=0求出σω间的关系。

clear;syms K sigm omega real;

Re=subs(978-7-111-42163-4-Part01-902.jpg(sigm+3)∗K+sigm^2+2∗sigm-omega^2978-7-111-42163-4-Part01-903.jpg,[K],[-2∗sigm-2]);

Re=expand(Re),

程序运行结果2-6σ-62=0,那么978-7-111-42163-4-Part01-904.jpg。由关系式可知,复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即σω间的关系是一圆,圆心坐标为(-3,j0),半径为978-7-111-42163-4-Part01-905.jpg

2)确定系统呈现欠阻尼状态时的开环增益的范围。

当欠阻尼时,系统闭环有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根,那么系统根轨迹应在实轴上的两分离点之间。先计算分离点。

clear;syms d;

[d]=solve(978-7-111-42163-4-Part01-906.jpg1/(d-0)+1/(d+2)=1/(d+3)978-7-111-42163-4-Part01-907.jpg,d);d=vpa(d,4),

程序运行结果

d=-1.268

-4.732

①对第一个分离点(在分离点处的特征方程为Dd1=0)。

clear;syms s K;D=s∗(s+2)+K∗(s+3);

D=subs(D,[s],[-1.268]);D=vpa(D,4),

程序运行结果D=-0.9282+1.732∗K。

解方程K

clear;syms K;[K]=solve(978-7-111-42163-4-Part01-908.jpg-.9282+1.732∗K=0978-7-111-42163-4-Part01-909.jpg,K);

K=vpa(K,4);K=vpa(K∗3/2,4),

程序运行结果K=0.8038。

③对第二个分离点(在分离点处的特征方程为Dd2=0)。

clear;syms s K;D=s∗(s+2)+K∗(s+3);

D=subs(D,[s],[-4.732]);D=vpa(D,4),

程序运行结果D=12.93-1.732∗K。

④解方程求K

clear;syms K;[K]=solve(978-7-111-42163-4-Part01-910.jpg12.93-1.732∗K=0978-7-111-42163-4-Part01-911.jpg,K);

K=vpa(K,4);K=vpa(K∗3/2,4),

程序运行结果K=11.20,即欠阻尼时的开环增益范围为0.8038<K<11.2。

3)求系统最小阻尼比时的闭环极点。

二阶系统复数极点与负实轴夹角的余弦,即978-7-111-42163-4-Part01-912.jpg,当ζ即cos β为最小值时,β有最大值,即复数极点对坐标原点连线与负实轴的夹角为最大值,此时复数极点应在坐标原点对于圆的切线上。

clear;n=[13];d=conv([10],[12]);

sys=tf(n,d);rlocus(sys),grid;

[k,poles]=rlocfind(sys,-2+1.4142i),

程序运行后得到图8-8,单击圆右上方的最外侧处,则得到系统最小阻尼比时的闭环极点poles1.2=-2±j1.4142。

978-7-111-42163-4-Part01-913.jpg

图8-8 单击圆右上方的最外侧处

978-7-111-42163-4-Part01-914.jpg

图8-9 系统结构图

【例8-5】 已知系统结构如图8-9所示,其中978-7-111-42163-4-Part01-915.jpg。1)试绘制Hs=0与串联校正Gcs=1+978-7-111-42163-4-Part01-916.jpg+0.0625s时系统根轨迹图,并在系统根轨迹图上找一点使其系统超调量σ%≤10%,确定此时的K;2)试绘制反馈校正Hs=K1sK=50与Gcs=1时系统根轨迹图,并确定系统阶跃响应超调σ%=4.3%闭环系统主导极点位置及计算相应的K1值。

解:1)系统中串联校正978-7-111-42163-4-Part01-917.jpgHs=0。

①计算系统开环系统传递函数。clear;syms s G0 H Gc K G phi1;Gc=1+0.5/s+0.0625∗s;G0=1/(s∗(s+6));H=0;phi1=G0/(1+G0∗H);G=factor(K∗Gc∗phi1),

程序运行结果978-7-111-42163-4-Part01-918.jpg

②绘制系统根轨迹图。

clear;n=[1168];d=16∗conv([100],[16]);

sys=tf(n,d);rlocus(sys),

程序运行后得到根轨迹图如图8-10所示。

978-7-111-42163-4-Part01-919.jpg

图8-10 系统根轨迹图

由图8-10可知,根轨迹起始开环极点-6处,增益K=0。分离点(-2.96-1.52e-9i)处增益K≈13.9。当选择点(-5.93+7.8i)处时,增益K=102,超调量σ%=9.17%<10%

再运行以下程序

clear;n=[1168];d=16∗conv([100],[16]);

sys=tf(n,d);rlocus(sys),

[k,poles]=rlocfind(sys,-5.93+7.8 i),

程序运行后得到根轨迹图如图8-11所示。选择同图8-10中增益K=102附近的点,得到类似图8-10所示的结果。

2)当Hs=K1sK=50与Gcs=1时,系统如图8-12所示。

①求系统开环系统传递函数与闭环传递函数。

clear;syms s G0 H Gc K K1 G phi1;

K=50;Gc=1;G0=1/(s∗(s+6));H=K1∗s;

phi1=G0/(1+G0∗H);G=factor(K∗Gc∗phi1),

phi=simple(G/(1+G)),

程序运行结果978-7-111-42163-4-Part01-920.jpg978-7-111-42163-4-Part01-921.jpg,对应系统闭环特征方程为Ds=s2+6s+K1s+50=s2+6s+50+K1s=0,使具有相同闭环特征方程,可构造新的单位负反馈系统:978-7-111-42163-4-Part01-922.jpg

②对系统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绘制系统根轨迹图,并确定系统阶跃响应超调σ%=4.3%闭环系统主导极点的位置及计算相应的K1值。

clear;n=[10];d=[1650];sys=tf(n,d);rlocus(sys),

[k1,poles]=rlocfind(sys,-5.0000+5.0000i),

程序运行后绘制系统根轨迹图,如图8-13所示。图8-13中显示数据与计算数据一致:当增益K1=4,闭环系统极点poles1.2=-5±j5,阻尼比ζ=0.707、σ%=4.32%

978-7-111-42163-4-Part01-923.jpg

图8-11 选择程序绘制的系统根轨迹图

978-7-111-42163-4-Part01-924.jpg

图8-12 当Hs=K1sK=50、Gcs=1时系统

978-7-111-42163-4-Part01-925.jpg

图8-13 等效开环传递函数的系统根轨迹图

③根据闭环特征方程根978-7-111-42163-4-Part01-926.jpg,现978-7-111-42163-4-Part01-927.jpg

clear;syms zeta omegan;

[zeta]=solve(978-7-111-42163-4-Part01-928.jpgzeta∗omegan=omegan∗sqrt(1-zeta^2)978-7-111-42163-4-Part01-929.jpg);

zeta=vpa(zeta,4),

程序运行后结果说明图8-13中显示数据正确。

3)由系统闭环特征式验证K1。由等效开环传递函数978-7-111-42163-4-Part01-930.jpg与系统闭环特征式Ds=s+(6+K1s+50,可验证K1

clear;syms s zeta omegan K1;omegan=sqrt(50);

[K1]=solve(978-7-111-42163-4-Part01-931.jpg2∗0.7077∗sqrt(50)=6+K1978-7-111-42163-4-Part01-932.jpg,K1);K1=vpa(K1,2),

程序运行结果K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