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西茶类结构的历史变化介绍

广西茶类结构的历史变化介绍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西红碎茶曾多次获奖,属优势茶类。广西凌云茶园后来,由于受国际茶叶市场的变化、出口补贴取消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红碎茶竞争优势下降,红碎茶生产逐步停止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绿茶是广西的主要茶类,还有花茶和六堡茶,而红茶的年产量仅在200~400吨之间。经过10年的时间,1975年广西红茶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当年红茶的出口量达1169吨,占广西茶叶总产量的60%,红碎茶占红茶98%以上。

广西茶类结构的历史变化介绍

从茶类结构上看,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广西以生产绿茶和特种茶(主要是六堡茶、桂花茶)为主。1965年开始试制红碎茶,1974年全国会议后把广西定为红碎茶出口生产基地,至1985年红碎茶生产量达10.2万担,占当年茶叶总产51%以上。广西红碎茶曾多次获奖,属优势茶类。1981年由百色茶场生产的出口美国的一批红碎茶售价高达2700美元/吨,约比当时平均售价高60%。

广西凌云茶园

后来,由于受国际茶叶市场的变化、出口补贴取消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红碎茶竞争优势下降,红碎茶生产逐步停止了。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绿茶是广西的主要茶类,还有花茶和六堡茶,而红茶的年产量仅在200~400吨之间。(www.xing528.com)

虽然广西茶叶生产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以前,但1965年以前只有少量工夫红茶生产,主要供广西区外口岸出口苏联及东欧各国。1965年后红茶生产才得到较快发展,当时国外红茶供不应求,国内绿茶却供过于求。

世界茶叶贸易量的90%以上是红茶,其他茶类还不到10%,且红茶中有98%以上是浓、强、鲜的红碎茶。所以,广西在全国茶叶生产的统一布局下,为了扩大出口多创外汇,于1965年在广西上林县大明山茶场开始试制红碎茶。经过10年的时间,1975年广西红茶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当年红茶的出口量达1169吨,占广西茶叶总产量的60%,红碎茶占红茶98%以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