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糖尿病:概念和分类简介

糖尿病:概念和分类简介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慢性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糖浓度有轻度的波动。持续性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就是糖尿病。一般来说,糖尿病分为Ⅰ型、Ⅱ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异型4种,常见的有Ⅰ型和Ⅱ型。此类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左右。

糖尿病:概念和分类简介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慢性内分泌疾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主要原因是体内胰岛素不足(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及胰岛素受体的不敏感或数量减少而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类在体内的运输形式,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一方面,正常人体每天需要很多的糖来提供能量,为各种组织、脏器的正常运作提供动力。所以,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都离不开血糖。另一方面,血糖既不能高,也不能低,必须维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血糖浓度有轻度的波动。一般来说,餐前血糖略低,餐后血糖略有升高。但这种波动是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一般在3.89~6.11 mmol/L,餐后2 h血糖略高,但也应小于7.78 mmol/L。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糖类在肠道内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可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血液中的葡萄糖除主要来自肠道吸收外,还有部分来自肝糖原分解或糖原异生(即由蛋白质和脂肪转化为糖)释放出来的葡萄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绝大部分经过氧化分解,即通过加磷酸作用和三羧酸循环等,最后转变为身体组织细胞所需的热能;一部分合成糖原储存于肝脏肌肉等组织细胞内;还有一部分转化为非糖物质如非必需氨基酸等,以及合成脂肪。体内既有升高血糖的因素,也有降低血糖的因素,这两方面的因素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使人体的血糖维持在理想水平。

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7.0 mmol/L时,称为高血糖。当血糖浓度达到8.89~10.00 mmol/L或更高时,已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就会出现尿中有葡萄糖的糖尿现象。持续性出现高血糖和糖尿就是糖尿病。

一般来说,糖尿病分为Ⅰ型、Ⅱ型、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特异型4种,常见的有Ⅰ型和Ⅱ型。(www.xing528.com)

1.Ⅰ型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但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葡萄糖无法被利用而使血糖升高。临床症状为起病急、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等,有发生酮症酸中毒的倾向,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此类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左右。

2.Ⅱ型糖尿病

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30岁以上中老年人。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病因主要是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一般来说,这种类型起病慢,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但是在一定诱因下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者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患者通常不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但在特殊情况下有时也需要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此类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5%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