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流程的风险及优化方式

设计流程的风险及优化方式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设计流程的风险来自流程中各阶段的风险和各阶段衔接过程中的风险,流程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各阶段的衔接形式,关系到产品研发的效率和最终效果。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设计系某教师,受武汉光谷高新产业园区某企业的委托开展一款产品的设计工作。

设计流程的风险及优化方式

设计流程的风险来自流程中各阶段的风险和各阶段衔接过程中的风险,流程自身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决定了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各阶段的衔接形式,关系到产品研发的效率和最终效果。然而构成科学和完整的设计流程的关键因素至少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设计的认知,这关系到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对设计力量的投入; 另一个是设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这关系到设计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的介入程度。

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设计的需求不同,设计在企业发展和产品创新中所处的地位也不相同。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正努力尝试摆脱人力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但设计并未形成使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这其中的原因是复杂的,许多企业至今未能真正理解设计的含义,以及认识到设计具有能够为企业赢得效益的潜在价值。

中小企业因其自身实力和发展阶段的局限性,往往采取委托设计的方式来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因此企业与设计方之间合作的方式和层面对产品创新成果起着关键作用。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设计系某教师,受武汉光谷高新产业园区某企业的委托开展一款产品的设计工作。在合作初期,该企业仅对产品的外观提出修改要求,合作所涉及的层面较浅,设计内容单一,随着合作的深入,该企业逐渐认识到设计可以渗透到几乎企业产品研发的各个环节,因此更加重视对设计力量的投入,在企业内部为该教师配备专门助手,从产品的市场调研、立项、设计、生产、包装、销售和售后维护全方位展开合作,通过对比,相对之前仅对外观进行设计,全面合作所产生的效果要更加显著,鉴于合作的有效性,该企业在内部为这名教师专门设立了工作室,以便开展长期合作。用这位教师的话来说: 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设计不能全面介入产品研发的全过程,就不能形成科学、完整的设计流程,其结果就是设计成果不能通过系统的整合从而形成完整的价值。而企业对于设计的认识也是逐步转变的,从起初认为设计就是指外观造型,到设计可以渗透、贯穿于产品创新的全过程,这既需要企业肯定设计的价值,又需要设计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

另一方面,高校设计专业所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某些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虽有产品设计流程或称产品设计原理方面的课程设置,但多流于原理的解释,鲜有结合实际案例展开教学,因此学生对于设计流程的认识缺乏实际感知,既不全面也不深刻。这也集中暴露了产学研结合的薄弱,一方面是部分教师从“高校到高校”,停留在书本与经典理论,缺乏在企业的设计实践;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压力与合作机制的不完善,使大部分企业对与高校展开合作、共同培养设计专业学生望而却步。(www.xing528.com)

工业设计岗位的校园招聘为例,浙江永康的雄泰集团是一家集专业设计、研发、制造、营销为一体的民营企业,专业制造不锈钢真空器皿,产品以各种保温杯旅行水壶为主,年产量达1500万只,产品70%出口北美、欧洲和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达4亿多元人民币,2006年雄泰牌不锈钢保温杯 (壶) 系列产品被评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2007年被评为“浙江省名牌产品”,2007年11月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然而这样一家企业却在校园招聘中遇冷,在某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班20多名学生中,仅有两名学生对该企业有求职意向,其他学生则表现得十分冷淡,问其原因,得到的答复竟是因为该企业所涉及的产品是杯具,与“悲剧”同音; 当该企业负责招聘的人员向学生询问是否了解企业的设计流程时,学生也仅能回答出设计的一般步骤,而对企业设计流程中各环节所涉及的部门一无所知,因此更无从谈及设计流程各环节和部门之间的配合。

设计流程因企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体现出差异化,但最终目标都应是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保证企业产品研发的效率和最终效果,一个合理有效的设计流程依赖于企业自身对设计过程的长期实践和总结,需要专业院校加强对学生设计流程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更需要产学研的相互渗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