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鲟产卵场人工修复:保护珍稀鱼类的努力

中华鲟产卵场人工修复:保护珍稀鱼类的努力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假说及概化模型,获得了该区域大量科学研究实测资料和推演数据成果。二江尾水区主流区域水深浅流速大,建议降低二江尾水区主流区域河床高程,加大主流区域水深,减小流速,使其达到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条件,扩大产卵场范围。

中华鲟产卵场人工修复:保护珍稀鱼类的努力

1.人工修复产卵场选取案例

以往有关鱼类人工产卵场有如下描述或成果:

(1)为改善俄罗斯鲟自然繁殖条件,20世纪80年代Volga河建立了6个人工产卵场,己经证明对俄罗斯鲟产卵是有效的。

(2)在美国Wiseonsin河系、St.Lawrence河,投放干净的石块,发现可以吸引湖鲟产卵。水流速度、投放物表层粒径大小、投放深度、缝隙中保持干净无沉积物,对于湖鲟受精卵的成活率至关重要。

(3)为了改善闪光鲟的产卵条件,沿Volga河和Kuban河使用砾石及直径3~10cm的卵石建立了人工产卵场,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4)在金沙江中游的阿海水电站、梨园水电站先后设计及建造了人工模拟鱼类产卵场。

(5)根据葛洲坝下游中华鲟产卵场假说及概化模型,获得了该区域大量科学研究实测资料和推演数据成果。

2.产卵场人工修复区域选取基本原则

根据中华鲟在产卵期所需地形、水动力学条件、底质条件,在不考虑其他环境因素如水温、水质、含沙量、通航量、微量元素含量、食卵鱼量等影响情况下,按照以下原则对中华鲟产卵场进行改良:

(1)根据中华鲟产卵喜好的地形条件选取;

(2)有比较适宜的水动力条件的水域;

(3)避开航行密集区及人流活动密集区;(www.xing528.com)

(4)避开改造困难大的水域或行洪区域;

(5)底质改造量较小的区域;

(6)对葛洲坝发电和枢纽安全影响小。

3.改善中华鲟产卵场地地形结构

从葛洲坝大江截流至三峡工程蓄水,葛洲坝工程建设、河势调整工程、三峡工程蓄水以及年际水文变化,使葛洲坝下游近坝江段河床地形发生不同变化,对中华鲟产卵场位置和规模可能产生一定影响,但葛洲坝下游近坝江段一直存在尚能满足中华鲟适宜产卵的河床地形结构。在葛洲坝下游近坝段现状地形条件下,随着葛洲坝下泄流量减少,相应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区域范围明显减小,而根据葛洲坝坝下游近坝段水文条件变化趋势分析,中华鲟产卵日流量仍然可能维持在6000~10000m3/s的流量范围。在葛洲坝下泄流量为10000m3/s情况下,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区域范围较大;而在葛洲坝下泄流量为6000m3/s情况下,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区域范围较小。因此,建议重点针对中华鲟产卵期葛洲坝6000m3/s的较低下泄流量情况,从改善水流条件角度出发,在保持葛洲坝下游近坝段总体地形结构特征基础上,调整局部区域地形以提高低流量情况下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流速和水深区域范围。

在大流量情况下(如10000m3/s和15000m3/s),葛洲坝下游近坝段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区域主要分布在大江、二江尾水区和长航船厂江段,而在葛洲坝下泄流量为6000m3/s情况下,在大江、二江尾水区和长航船厂江段这些区域,由于流速或水深不适宜产卵导致适宜产卵的水流范围显著减小甚至消失。对于长航船厂江段产卵区,在低流量情况下水深浅,但由于主河槽过流断面大使得主流流速较小,难以通过改变地形结构同时达到加大水深和流速的目的。因此,主要针对大江、二江尾水区和二江深槽等区域,结合第4章研究成果,按照水深浅流速大则降低河床高程、水深大流速小则抬高河床高程的思路,提出如下地形结构调整措施初步建议:

(1)大江尾水区江心堤头两侧水深浅流速大,建议降低江心堤头两侧小范围河床高程,加大局部区域水深,减小流速,达到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条件,扩大产卵场范围。

(2)二江尾水区主流区域水深浅流速大,建议降低二江尾水区主流区域河床高程,加大主流区域水深,减小流速,使其达到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条件,扩大产卵场范围。

(3)二江深槽区域水深大流速小,建议抬高二江深槽河床高程,减小主流区域水深和加大流速使其达到适宜中华鲟产卵的水流条件,扩大产卵场范围。

改善中华鲟产卵场地形结构需充分结合其对河床、流态、水深等中华鲟偏好需求,构造上有深水急滩,下有宽阔石砾或卵石碛坝浅滩,中有深洼的洄水沱,底质具备岩石或卵石等基本条件,使改造后的产卵场水流条件尽量接近天然产卵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