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筑雨水系统优化节能设计

建筑雨水系统优化节能设计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筑雨水系统的节能设计要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绿色生态型建筑雨水利用模式应具有以下功能:图4-15绿色生态型建筑雨水利用模式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湿地模型收集雨水再回用。小区道路路面、建筑物周围广场、停车场可采用人工渗透地面使雨水顺利渗透地下;降雨量大时,来不及渗透到地下的雨水汇集进入雨水调蓄池。

建筑雨水系统优化节能设计

雨水利用是指对雨水进行收集、入渗、储存、回用。加强雨水收集利用,可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政府在进行雨水管线规划设计和管线综合规划设计时,若采用雨水利用,则应考虑雨水收集措施(包括收集范围、调蓄容积、管道走向、机房位置和大小、水量平衡等),同时应设计防洪方案,确保汛期排水安全。合理确定雨水收集的规模、方式方法,进行现场调研,给出技术经济分析。

建筑雨水系统的节能设计要参照《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16)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生态型建筑成为建筑建设的新方向,其强调雨水的收集和利用。收集后的雨水进入较先进的雨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后的雨水将用于小区的景观用水、冲洗汽车、绿化喷灌、道路清洗、冲厕等,这样可节约大量自来水。绿色生态型建筑雨水利用模式(图4-15)应具有以下功能:

图4-15 绿色生态型建筑雨水利用模式

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湿地模型

(1)收集雨水再回用。在建筑和小区附近修建规模适当的雨水调蓄池储存由硬化地面、建筑屋面汇集的雨水,平时调蓄池雨水经简单处理净化后达到杂用水水质标准,作为中水回用于建筑和小区道路冲洗、厕所冲洗、庭院浇洒、汽车冲洗、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调蓄池池满时,自动将多余的雨水溢流到附近河流或建筑小区景观水池。(www.xing528.com)

(2)雨水渗透以补充地下水。雨水渗透可通过渗透地面(建筑和小区绿草地面)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来保持和恢复自然循环,热天时地面热反射也可大大降低。渗透地面可分为天然渗透地面和人工渗透地面两种。天然渗透地面以草地为主,人工渗透地面是人为铺装透水性地面(如多孔嵌草砖、碎石地面、多孔混凝土、多孔沥青路面等)。小区道路路面、建筑物周围广场、停车场可采用人工渗透地面使雨水顺利渗透地下;降雨量大时,来不及渗透到地下的雨水汇集进入雨水调蓄池。

(3)利用雨水以绿化屋面。在建筑物的屋面上种植花草植被进行绿化,利用屋面收集雨水。选择的花草植被应具有培育生长、质轻、不板结、保水保肥、施工方便和经济环保等性能。绿化屋面的优点是:改善屋面隔热性能,夏天防晒、冬天保温;花草植被的覆盖可延长屋面防水层的寿命,降低屋面雨水径流系数,增加对雨水的利用量,还可作为居民休闲放松之地。降雨量大时,溢流到地面的雨水汇集进入雨水调蓄池。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了较成熟的雨水利用成套技术和示范工程,而且节水效益明显。例如,获得我国首届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南京聚富园,采用MBR处理雨水,将处理后的雨水作为景观水体的补充水源,全年可利用雨水30 600m3,雨水利用率达到40%;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斯科特帕肯低能耗住宅,采用雨水槽将雨水引至住宅区中央的小湖内,再渗入地下,节水率达到30%,并获得1993年的世界人居奖。

不同地区要根据自身气候和水文条件,采用适合本地区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同时,对雨水的收集利用及推广还需要国家、地方政府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和给予法律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