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优化丝网印刷材料的定位与印刷要求?

如何优化丝网印刷材料的定位与印刷要求?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挡规片不能厚于承印物,如果这些小片比承印物厚的话,印刷时将损害丝网和刮板,使印刷质量下降。半自动、自动丝网印刷机定规矩和手工印刷的方法基本相同。图3-2-49半自动丝网印刷机定规矩1-印刷工作台;2-吸盘印刷台;3-固定螺丝;4-调整螺丝;5-挡规挡规多用于边缘整齐的承印物。

如何优化丝网印刷材料的定位与印刷要求?

一、丝网承印材料的基本定位方法

在印刷过程中,承印物的定位直接影响印刷品的套印精度和色彩的再现。承印物定位时,可把用于制版的正确的原稿在印刷台的上面移动,使原稿的图像与印版的图像位置完全一致,从而达到定位的目的。一般来说,在丝网印刷过程中,承印物的定位分为挡规定位法、定位销定位法和其他定位法。丝网印刷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网版固定,承印物移动;另一种是承印物固定,网版移动,也称跑版印刷,多用于织物印花。前者在印刷时,承印物采用挡规定位;后者在印刷时,网版采用定位销定位。

1.挡规定位法

承印物固定在印刷平台上后,在承印物的两边(假如承印物是长方形的,那么就在长边的两个地方和短边的一个地方)贴与承印物同样厚度的小片(金属、塑料、纸等)作为挡规,规矩厚度也可比承印物稍薄一些。但挡规片不能厚于承印物,如果这些小片比承印物厚的话,印刷时将损害丝网和刮板,使印刷质量下降。半自动、自动丝印机上,一般设有定位装置,如自动给料定位装置、挡规(规矩)装置(如伸缩式、固定式及贴块式挡规)、销套系统、模具(窝套)式定位装置等。半自动、自动丝网印刷机定规矩和手工印刷的方法基本相同。最常见的是边角定位法,对于需要抽真空吸附固定的纸张、塑料薄膜等片状承印物,可以在测定的位置上用透明不干胶纸贴成一个与承印物大小相同的边框作为定位条,边框以外的小孔全部封死。在承印物面积大于抽真空面积时,可直接用不干胶纸做三点定位规矩,如图3-2-48所示。对于不需要真空吸附的工件如金属杆等只需用同样的材料制作一个曲尺形规矩,黏结在平台上测定出的位置即可。每个印品印刷时都放在波曲尺形规矩内,便可保证印制图案的一致。如果印刷品是带有圆角的,则可做一带有圆角的曲尺形规矩。定位规矩的厚度不得高于承印物的厚度。

图3-2-48 三点定位规矩

1-印刷台;2-吸气孔;3-承印物;4-三点定位规矩

在套色印刷的对版时可旋动调整螺丝来移动丝网印刷台,使印刷台上放置的底版(阳图)的十字规矩线和丝网印版上的十字线相重合,达到承印物定位的目的。调整时,先将画有十字规矩线的阳图底版按要求位置放在印刷台上,再将固定在网框架上的丝网印版落到印刷台上,这时将固定螺丝松开,用调整螺丝来调整印刷台在横向、纵向(X、Y方向)上的位置,直至丝网印版与底版上的十字规矩线完全重合,固定螺丝即可印刷,如图3-2-49所示。

图3-2-49 半自动丝网印刷机定规矩

1-印刷工作台;2-吸盘印刷台;3-固定螺丝;4-调整螺丝;5-挡规

挡规多用于边缘整齐的承印物。图3-2-50为可调式挡规,常用于电路板丝印机。印台上的挡规,可沿沟槽滑动,能为不同尺寸、不同角度以及同时放置多块承印物配置所需的规矩。

挡规的形式应随承印物而异,图3-2-51中,(a)为片式挡规,用于薄片状承印物,采用比承印物稍薄的卡纸和塑料片制作,并用胶黏剂将它固定在印刷台上;(b)为折纸挡规,有一定的弹开度,以适应较厚的承印物;(c)为桩(或钉)形挡规,(d)为立方形挡规,可用于厚的承印物;(e)是将一张平挺的纸或塑料片固定在印刷台上,在适当位置上绘出承印物的位置线,并在三点定位处各刻一个V形活页作为挡规,沿位置线折叠,使活页居于承印物的上方,放料时目视和手感并举,更为方便,活页还有助于承印物和网版的分离。

图3-2-50 可调式挡规

图3-2-51 各种形式的挡规

1-承印物;2-定位片;3-印刷台

2.定位销定位法

对于印刷位置要求精度高或需双面印刷且位置精度要求很高的承印物如双面线路板,可采用两销法定位,如图3-2-52所示。

在工件上冲孔或用模板钻出两个定位孔,根据定位孔的位置,在工作台定位槽内固定可调的定位销针(3~5),其高度不能大于印件厚度。销针和定位孔为动配合。

对于软质、易变形及多孔的承印物,如织物等,则难以用挡规等方法定位。为此,须将若干承印物用粘贴法固定在长条印台上。印刷时,移动网版逐件施印,每印网版定位如图3-2-53所示,即网版框上的定位销顶靠导轨内侧,网版框上的接触片依靠导轨上的器形夹,达到网版定位目的。

图3-2-52 定位销定位法

1-印刷台;2-工件;
3-定位槽;4-可调定位块;5-定位销

图3-2-53 跑版定位

1-印版;2-接触片;
3-可调定位销;4-导轨;5-翼形夹

3.其他定位法

工件固定的方法除真空吸附外,最简易的方法可用平板玻璃作为承印平台,采用边角定位,用湿抹布擦拭产生水膜,吸住纸张或塑料膜进行印刷。

对于针织品、纺织品的固定,在大批量机械生产中,承印装置为一连续或间歇运动橡胶带,工件粘贴在胶带表面随之运动,印后即行剥离。

在局部手工印花中,承印装置为一玻璃平台,在上面包上绒布,用塑料布拉紧,表面是水性贴布,定期刷上粘胶膜或贴上树脂布,黏附工件。

当遇到不规则形状或软质承印物时,宜用如图3-2-54所示的覆膜定位法,即先将一片透明薄膜固定在印台上,并印上图像,然后将承印物置其下面,即能直观地辨别图像和承印物的位置关系。

图3-2-54 覆膜定位法

1-印版;2-透明薄膜;3-承印物;4-印刷台

二、丝网印刷的基本要求

1.试印的基本原则

试印也称校正印刷或校样印刷。每次开印前都应做一下试印,在试印样上检查图像的再现性及色调情况。若再现性差,则应对网台距、刮印角、印压及油墨的黏度等略做调整。对于多色套印,在第一色版印样检查合格后,应在印刷台上画出装版的位置记号,记下网台距尺寸。正式开印后再抽出最符合标准的样张作为“校版样”,并在校版样上精确绘出挡规的标线,作为万一挡规移动时的参考。校版样在每换一次色版,装版和校版时都要使用,故应妥善保存。如果正式印品上不允许留有“十”字规距和色块等,应在试印后就抽留校版样,随后把网版上的这些内容用胶带封除。(www.xing528.com)

第一色印完后,应立即洗版,不得留有残墨,以免残墨干固堵死网孔,或再印时损失细部,或使丝网不能回收。

对挥发干燥型油墨,印刷中万一出现油墨干结而局部堵网,应用洁净棉纱蘸溶剂,从网版的刮墨面擦洗,直至通透。

2.套印的基本原则

要套印下一色版时,装版应按上一色版的位置记号装置;网台距、网版平整度都应同前色版。上、下色版的套合定位,是将上一色的校版样对准挡规,并予(吸气等)固定。把网版按上一色的装版记号放入网框夹具中,观察丝网版的图形与校版样的图形套合情况,慢慢移动网框使二者套准,这时初步拧紧夹具,刮印角、印压保持与上一色版相同。然后试印,并检查核版样上试印套准情况,正常情况下,套合误差在1~2mm之间,经2~3张试印,误差基本稳定后,再确定调整方法,或微调印台,或微调网版夹具,切忌盲目拧动,以至搞乱挡规,使整批承印物套印不准,更不能任意改前挡规。

微调范围只限于2mm内,超过2mm就应调整网版装置。

有时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可能要改挡规,如把挡规片切去一点,则须在校版样上重新标明挡规变动情况和位置,并把移改挡规的印样分隔开,以便在套印下一色时注意,并做相应的修改。

在手工套印时,无论印刷哪一个色版,都应保持同向刮印,因异向刮印会使套色误差加倍。

3.不同印刷方式的基本要求

随着丝网印刷的机械化,手工印刷已被认为是手工艺了。机械印刷一般适用于生产批量化的均一的印刷品,操作者的熟练程度也提高较快。但是对于小批量的印刷,由于承印物的形状很复杂,像软质塑料胶片等在自动输送及处理时,与纸的处理方法不同,采用手动印刷是非常适宜的。

手工印刷时,操作工人的手法与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压印线的形成。手工印刷的操作设备便宜、简单;多种材料、形状的承印物都可进行手工印刷。对于新材料及与之相适应的油墨、印版、刮版、印刷压力等这些印刷条件需要进行实验时,采用手工印刷很容易。初期条件确定后,若用印刷机印刷要反复试验,最后确定操作标准。

(1)平面印刷法。

平面印刷法是指印刷片、板状的平面承印物的方法。平面的丝网印刷在一般情况下是将承印物吸附在平台上进行印刷的。承印物的输入输出,随着丝网印版的开闭或印刷台的移动进行。印刷时,网框、印刷台固定,通过刮板的移动进行印刷。

平面丝网印刷的承印物,既可以是单张的,也可以是卷筒的。平面丝网印刷操作中的承印物准备、机器的调整、间隙(网台距)的决定、油墨的调配等,读者可参考本书的有关章节,此节不再赘述。

(2)曲面印刷。

曲面印刷对承印物圆柱度要求高。由于曲面印刷是通过承印物的转动进行印刷的,因此要求承印物自身应保持较高的圆柱度。若保证不了圆柱度,将导致印刷复制性的恶化,无法达到印刷的目的。承印物的圆周长越小,圆柱度要求越高。

极中心设定。板安装时,其中线通过顶点,必须与承印物的直径相重合。若这个条件不具备,即使其他条件都已满足也无法得到好的印刷效果。

刮板中心的设定。这是曲面印刷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

印压。丝网印刷的印压虽然与印刷曲面、印刷平面没有关系,但印压必须控制在最小限度。

特别是在曲面丝网印刷中,若印压过大,就会使刮板条件恶化,产生很坏影响,如图3-2-55所示。

图3-2-55 印压的影响

刮板橡胶的选择。一般曲面印刷使用剑形的刮板胶条。剑形的刮板胶条为曲面印刷所用,是由承印物、印刷目的决定的。

曲面印刷的难点是全周印刷、套色印刷、小直径承印物印刷和自动控制印刷,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①全周印刷。

曲面印刷实践中,有印刷360°带状品的,有印刷电子产品部件的。曲面印刷时,承印物是旋转的,一般丝网版的图像制作没有什么问题。只是承印物在开始印刷到旋转360°回到原来的位置时,有一个衔接问题,有时会产生波状衔接,不能完全重合,墨层厚度在波状衔接部分发生变化。因为是进行全周印刷,波状衔接是不会影响印刷物的印刷目的、印品性能的。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印刷条件,波状衔接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进行全周印刷时,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要考虑防止波状衔接,提高印刷效果。

②套色印刷。

在曲面印刷时,承印物的位置可由滚柱支架得到校正。但没有规矩线,套色印刷时就会成为问题。虽然天头地脚的位置可以规定,但旋转方向、圆周上的位置的确定却较困难。这时,只有以第一色的印刷图像为基准,进行第二色、第三色的套印,这是一个很难的工作。

③小直径承印物印刷。

现在,作为曲面印刷最小直径的承印物有直径1.2mm左右的。应根据承印物的印刷内容、强度等决定印刷的可否。在小直径承印物的印刷中,存在着承印物的支撑方法和刮板胶条的厚度等问题。在实际中不可能进行1mm以下的小直径承印物的印刷。

④自动控制印刷。

曲面印刷的承印物是圆弧面的,因此印刷之后如何将承印物退出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如何自动供料、退料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现在多利用自动化的印刷装置,但也存在着承印物发生刮痕的问题,全部采用自动化还有许多问题。

另外还有承印物的强度、硬度、大小、印刷目的等多种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印刷条件,还要应用适于变化的新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