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电力行业标准DL/T 692-2018《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按照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6)触电发生在电缆沟道、隧道内,且不能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时,宜采取抖动电缆的方式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电缆沟道内触电时,应尽快将触电者转移到通风地带或移到地面救护,防止缺氧环境救护不力或窒息伤害。4)电缆沟道等狭窄、潮湿或多金属结构支架区域救护时,要注意环境绝缘不良给救护人员带来的威胁。

电力行业紧急救护技术规范:脱离电源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根据电力行业标准DL/T 692-2018《电力行业急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按照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触电急救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因为电流作用的时间越长,伤害越重。

(2)脱离电源就是把触电者接触的那一部分带电设备的所有断路器(开关)、隔离开关(刀闸)或其他断路设备断开,或设法将触电者与带电设备脱离。

(3)低压触电宜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应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头,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到拉线开关或墙壁开关等只控制一根线的开关,有可能因安装问题只能切断中性线而没有断开电源的相线

2)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座(头),宜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但应注意切断电线的位置,防止断开后的带电端再次危及现场人员。

3)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宜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皮带、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4)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且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宜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救护人员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其鞋。

5)触电发生在低压带电的架空线路上或配电台架、进户线上时,应迅速断开电源,或者救护人员迅速登杆或登至可靠地方,并做好自身防触电、防坠落安全措施,用绝缘物体或干燥不导电物体等工具将触电人员脱离电源。

6)触电发生在电缆沟道、隧道内,且不能立即断开电源开关时,宜采取抖动电缆的方式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发生因电缆绝缘损坏触电,不得采取直接剪断电缆的方式断开电源,防止相间短路起火,扩大伤害或影响救护,除非是单根单相电缆。

(4)高压触电宜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1)立即通知有关供电单位或用户停电。(www.xing528.com)

2)戴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电源开关或熔断器、刀闸。

3)极端情况下,可以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在抛掷短路线时,应注意防止电弧伤人或断线危及人员安全。抛掷的短路线若被烧断,应考虑线路重合闸动作后的再次带电。

4)高压触电者因电击伤倒在带电区域内,虽未直接接触带电设备,救护人员也应考虑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而有触电危险。

(5)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上的带电高压导线时,救护人员应做好安全措施(如穿绝缘靴)才可以接近以断线点为中心的8~10m的范围内(防止跨步触电)进行验电。有电时,按规范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确认线路无电时,救护人员应迅速将触电者带至8~10m以外,再开始心肺复苏急救。电缆沟道内触电时,应尽快将触电者转移到通风地带或移到地面救护,防止缺氧环境救护不力或窒息伤害。

(6)救护人员施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救护人员不可直接用裸手、其他金属及潮湿的物体作为救护工具,而应使用适当的绝缘工具。救护人员在未穿戴绝缘防护用品的情况下不应进入以触电者为半径的8m以内(室内4m),即使已穿戴好绝缘防护用品,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自己触电,同时尽可能不用另一只手借力于其他人员或金属导电物体,防止构成回路伤及自身或他人。

2)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可能的摔伤,特别是当触电者在高处时,防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自高处坠落形成复合伤。即使触电者在平地,也要注意触电者倒下的方向,注意防摔。救护人员也应注意救护中自身防坠落、摔伤措施。

3)救护人员在救护过程中,特别在杆上或高处抢救触电者时,要注意自身和被救人员与附近带电体之间的安全距离,防止再次触及带电设备。电气设备、线路即使电源已断开,对没有接地线的设备也应视作有电设备。同一杆塔或台架上的线路或设备宜同时停电。

4)电缆沟道等狭窄、潮湿或多金属结构支架区域救护时,要注意环境绝缘不良给救护人员带来的威胁。

(7)事故发生在夜间或者需要照明时,应考虑事故照明、应急灯等临时照明,新的照明要符合使用场所的防火、防爆要求,避免意外事故,但不能因此延误断开电源和进行急救的时间。电流对人体的作用时间越长,对生命的威胁越大。所以,触电急救的关键是先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