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水头枢纽引水式电站优化设计方案

低水头枢纽引水式电站优化设计方案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流域干支流上游河段来沙中粗颗粒泥沙较多,修建的低水头枢纽引水式电站大多采取综合性防沙措施。水电站防沙措施包括三道防沙设施。在无压引水隧洞出口设沉沙池,水流经沉沙池后进入有压引水隧洞和电站。首部枢纽设取水口引水,经隧洞引水至下游电厂发电。

低水头枢纽引水式电站优化设计方案

长江流域干支流上游河段来沙中粗颗粒泥沙较多,修建的低水头枢纽引水式电站大多采取综合性防沙措施。按其布置形式可以分为分水分沙式和隔离连通式两类。

(一)分水分沙式的防沙布置

分水分沙式防沙布置主要是利用天然河道的弯道环流作用,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结合导沙坎、冲沙闸、沉沙池等工程措施,以达到尽量减少进入电站水轮机的泥沙。以映秀湾水电站和渔子溪一级水电站为例说明如下[19] [20]

1.映秀湾水电站

映秀湾水电站位于岷江上游汶川县,是岷江上游干流第一个枢纽工程,采取引水式开发,开发河段长约6.0km,河底平均比降8%。多年平均流量(1951~1964年)为381m3/s,悬移质年输沙量(1958~1964年)为849万t,年平均含沙量为0.737kg/m3,推移质年输沙量为116万t。悬移质中值粒径为0.07mm,平均粒径为0.16mm。床沙中值粒径为250mm。电站设计引用流量240m3/s,装机容量13.5万kW。首部枢纽设取水闸引水,经隧洞引水至下游地下厂房发电。水电站防沙措施包括三道防沙设施。

(1)第一道防沙设施。取水口位于弯道凹岸顶点下游,充分利用天然河道弯道的环流作用。在取水口前缘距胸墙5m处,设置一条与胸墙平行、高程沿程增加的导沙坎,胸墙与导沙坎之间形成内冲沙槽,导引较粗推移质进入泄洪排沙闸。另外,在凹岸第一孔泄洪排沙闸前设束水墙,与导沙坎之间构成外冲沙槽,起束水攻沙作用(图4-64)。

图4-64 映秀湾枢纽的平面布置图

1—防沙槽;2—导沙槽;3—束水墙;4—导漂板;5—截沙槽;6—接引水隧洞

(2)第二道防沙设施。在取水口下游60~75m范围内设置弧形的截沙槽,由两条相距5m的弧形导沙坎组成,利用施工期的出渣支洞作截沙槽的排沙道。将进入截沙槽的推移质排往下游。

(3)第二道防沙设施。在无压引水隧洞出口设沉沙池,水流经沉沙池后进入有压引水隧洞和电站。沉沙池的泥沙用吸泥船清除。

电站原设计按两级水位运行,汛期942.5m,非汛期945.0m,分界流量为550m3/s。1971年电站运行以来,改为全年高水位运用,低负荷时降低水位冲沙。运行以来未发现大量推移质进入取水口,说明电站防沙设施效果显著。

2.渔子溪一级水电站

渔子溪一级水电站是岷江上游支流渔子溪下游梯级,采取引水式开发。渔子溪水文站多年平均流量为58.8m3/s,悬移质年输沙量(1957~1971年)为120万t,年平均含沙量为0.603kg/m3,推移质年输沙量估算为24万t。汛期悬移质中值粒径为0.09mm,平均粒径为0.17mm。床沙中值粒径为185mm,电站引用流量大,装机容量16万kW。首部枢纽设取水口引水,经隧洞引水至下游电厂发电。首部枢纽综合性防沙措施包括两道防沙设施。

拦河闸布置在弯道,拦河闸由右岸非溢流段、中部3孔泄洪闸、左岸1孔排沙闸及1孔沉沙池引渠闸组成。取水口位于弯道凹岸,与拦河闸交角60°,并在凹岸设置弧形导流墙,以加强环流,将推移质导向拦河闸。取水口前端设曲线形挡砾坎。还在排沙闸和第一孔泄洪闸之间的隔墩上游,增设一道弧形束水墙,与取水口的挡砾坎形成排沙通道。挡砾坎后为沉砾池,其下游左侧为闸前非汛期取水口,右侧为沉沙池引渠闸。闸前的非汛期进水口通往引水隧洞。沉沙池引渠闸下游为上引渠、扩散段、沉沙池及下引渠,往下连接汛期进水口和引水隧洞。上引渠设截沙槽,可拦截进入引渠的推移质(图4-65)。(www.xing528.com)

图4-65 渔子溪—级水电站首部枢纽的布置图

电站原设计闸前水位按分界流量控制。1979年电站运行以来改为汛期低水位运行,非汛期高水位运行。运行情况表明,电站防沙设施效果良好,表现在如下4方面。

(1)根据渔子溪水沙年内分配特点,首部枢纽采用汛期进水口和非汛期进水口,首部枢纽汛期低水位运用,非汛期高水位运用,既保持了日调节库容,又充分发挥防沙工程设施的作用。

(2)取水口布置充分利用天然弯道并辅以弧形导流墙,非汛期低水位运用时增加弯道环流强度,有利于推移质进入泄洪闸。

(3)进水口前的挡砾坎可拦截未被环流作用带离的底沙,通过排沙闸排向下游。

(4)截沙槽能有效拦截进入引渠的推移质泥沙。

(二)内外库连通式的防沙布置

对于流量不大的山区河道,具有一定的河床坡降和地形条件的引水式水电站,利用上坝和下坝形成内库和外库,在外库设泄洪排沙槽泄洪和排走推移质,进入内库的悬移质淤在内库,清水进入电站。以礼河四级(小江)水电站即为此种布置的实例。

图4-66 以礼河四级电站首部枢纽的布置图

1—泄洪槽;2—上坝;3—进水闸;4—三级尾水暗渠;5—连通进水闸;6—四级引水隧洞;7—调节池(内库);8—下坝;9—外库;10—盐水沟;11—底孔

以礼河四级(小江)水电站,设计要求将以礼河三级电站尾渠的清水与盐水沟汛期的浑水隔开,只取盐水沟的清水增加电能。四级电站的尾水流入小江。调节池设在盐水沟河道上,利用河道的天然弯道,设上坝和下坝构成库容为15.4万m3的内库,上坝和泄洪闸控制河道形成库容为10.9万m3的外库。内库与外库设进水闸相通。三级电站尾水暗渠、四级电站引水隧洞及内库进口形成“三通”结构(图4-66)[25]

汛期敞开底坎高程与河道底部相平的大闸,盐水沟的洪水和泥沙可全部过闸下泄到下游河道。非汛期关闭泄洪闸,将盐水沟的清水拦蓄于外库,通过进水闸进入内库,增加发电水量。外库对盐水沟来水来沙起到蓄清排浑作用,内库则保持储存清水。电站自1970年建成后运行正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