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市堤防:防汛工程建设探究

南京市堤防:防汛工程建设探究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长江流经南京市境长95km,两岸干堤长191.22km,其中北岸干堤长93.42km,南岸干堤长97.8km。保护面积427.7km2,耕地30.35万亩,人口131.4万。按设计水位10.6m,进行加固,城区60km堤防为1级,其余均为2级。表1-20南京市长江南岸堤防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表表1-21南京市长江北岸堤防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表

南京市堤防:防汛工程建设探究

长江流经南京市境长95km,两岸干堤长191.22km,其中北岸干堤长93.42km,南岸干堤长97.8km。保护面积427.7km2,耕地30.35万亩,人口131.4万。按设计水位10.6m,进行加固,城区60km堤防为1级,其余均为2级。

堤顶高程,北岸:12.41~12.12m,南岸:12.49~10.04m。堤顶宽6m,内外坡比一般1∶2,局部1∶4。

堤身填筑土,由壤土、粘土组成,零星有砂壤土。北岸林蒲圩有白蚁穴。有穿堤建筑物100座。

堤防历史险情频繁,1996年汛后,南京市水利局曾对堤防进行改造和加固,城区段部分已改建钢筋混凝土防洪墙,1998年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江堤堤身土为历次分段填筑,堤基未作处理,仍出现散浸、漏水、管涌等险情10余处。

沿江堤防位于长江高漫滩,滩面高程5~8m(吴淞),堤内略高于堤外。南岸间有丘陵和岗地,形成自然河岸,主要有幕府山、乌龙山、栖霞山。堤内间断分布有土坑、水塘。堤外岸坡受江水冲刷常产生坍岸、崩窝,虽经多次整治,但浦口、下关和八卦洲汊道口段,仍时有发生。

堤防区除西端10~15km,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外,其余均为7度。

堤基为第四系全新统(Q4)冲积层,由壤土、淤泥质壤土、砂壤土、粉细砂组成,呈互层状或透镜体层状,单层厚一般在1~10余m,甚至20余m,总厚度大,但在岗丘附近冲积层较薄,其下为残积砾质土或风化的基岩

表1-14 武汉市城区堤防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1-15 武汉市郊区堤防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表

表1-16 汉口保护圈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简表

表1-17 武昌保护圈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简表

表1-18 汉阳保护圈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简表(www.xing528.com)

表1-19 武汉市郊区堤防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简表

续表

城区多有人工填土,素填土以壤土为主,厚1.5~3.8m。杂填土则以垃圾为主,混有壤土、砂壤土,厚0.4~6.3m。

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见表1-20和表1-21。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

(1)渗透变形。主要出现在砂壤土、极细砂、细砂分布较浅的堤段。北岸有4段,累计长约6500m;南岸有4段,累计长约3000m,需进行防渗处理。同时亦应重视城区杂填土引起的渗透变形问题。

(2)沉降变形与稳定。主要出现在淤泥质壤土分布的堤段,需进行沉降变形与稳定验算。对于城区防洪墙和穿堤建筑物,应重视不均匀变形问题,需采用扩大基础或桩基

(3)岸坡稳定。主要出现在淤泥质壤土、砂壤土、细砂分布的堤岸。崩岸引起的岸坡稳定问题在大兴码头燕子矶、团洲圩等处多次发生,影响堤基安全,需加强护岸措施。

(4)饱和砂土震动液化。砂壤土、细砂分布较浅的堤段,可能存在震动液化,需进行复核,必要时采取抗液化处理措施。

表1-20 南京市长江南岸堤防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表

表1-21 南京市长江北岸堤防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渗透性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