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防汛抗旱措施,实施防汛义务

防汛抗旱措施,实施防汛义务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防汛义务 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是公民应承担的义务。2001年5月18日市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北京市的防汛期为每年6月1日至9月15日。

防汛抗旱措施,实施防汛义务

防汛 为防御洪水、预防或减轻洪水灾害所进行的各项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河势查勘,防洪工程检查,组织防汛指挥机构和防汛队伍,准备防汛料物,大力加强“人防”,以及通过法令、政策、经济和防洪工程以外的其他手段大力加强非工程防洪措施等。

防汛制度 防汛工作要求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严密防汛组织、保证防汛工作顺利进行的依据。包括:防汛抗旱责任制、行政首长负责制、防汛部门负责制、防汛岗位责任制、防汛值班责任制等。

防汛义务 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是公民应承担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防汛抗洪的义务”,从法律上确定了公民与法人团体的防汛义务。

防重于抢 强调防险重于抢险,要求各项工作做到洪水到来之前。如在汛前加强工程检查和河势查勘,及早发现问题加以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

有备无患 只有做好战胜各类洪水的充分准备,才能避免发生大的洪水灾害。强调要把防汛准备工作做在洪水到来之前,严阵以待,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常备不懈 时刻保持警惕,加强戒备,坚持常年抓防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松懈疏忽和麻痹大意。

防汛抗旱指挥部 1997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务院设立国家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全国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可以设立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该江河、湖泊的流域管理机构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指挥所管辖范围内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流域管理机构。有防汛抗洪任务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由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指挥本地区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经城市人民政府决定,防汛指挥机构也可以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设城市市区办事机构,在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城市市区的防汛抗洪日常工作。

2001年5月18日市人大十一届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设立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和统一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第三十二条规定: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由市有关部门、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总队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市长担任指挥,其办事机构设在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和大中型水库应当设立防汛机构,负责所管辖范围内的防汛抗洪工作。第三十三条规定:区、县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由区、县有关部门、当地驻军、人民武装部等单位负责人组成,区长、县长担任指挥,其办事机构设在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设在区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在汛期设立防汛机构,在上级防汛机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

1962年6月,根据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意见,北京市委决定北京市防汛指挥部为常设机构,办公室设在北京市水利工程局,由局长任办公室主任。1971年9月,贯彻中央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要求,北京市防汛指挥部命名为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统一部署和指挥全市的防汛、抗旱工作。1994年11月,经市编委批准,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为执行行政职能的事业性单位。

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办事机构。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执行国家有关防汛抗旱的方针政策;总结推广防汛抗旱经验;组织防汛抗旱检查;检查督促险工险段的处理和水毁工程的修复;做好防汛抗旱宣传;组织制订防御洪水方案、抗洪抢险方案、抗旱对策方案和各类防洪工程、水资源的控制运用计划;负责有关防汛经费、物资的计划、调配与管理;掌握和分析气象、雨情、水情、险情、旱情、灾情变化的情况;了解掌握防洪、水资源工程运用情况;提出防御水旱灾害的措施,及时供指挥机构决策;下达指挥机构的决策命令,搞好调度;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抗旱办公室报告防汛抗旱情况,搞好防汛抗旱工作总结等。

汛 江河等水域的季节或周期性的涨水现象。以出现的季节或形成的原因命名,有春汛、伏汛、秋汛、凌汛、潮汛等。春汛是春季江河流域内降雨或冰、雪融化汇流形成的涨水现象。伏天和秋天由于降雨汇流形成的江河涨水,称伏汛和秋汛。因冰凌阻水而引起的江河的涨水现象,称凌汛。滨海地区海水周期性上涨,称潮汛。

汛期 一年中,江河明显集中出现洪水、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时期。由于河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涨水季节不同,汛期的长短和时序也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根据当地的洪水规律,规定汛期起止日期。《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北京市的防汛期为每年6月1日至9月15日。其他地区如:珠江汛期的起止日期为4月1日至9月30日;长江为5月1日至10月31日;淮河为6月1日至9月30日;黄河为6月1日至10月31日;海河、辽河、松花江为6月1日至9月30日。

非汛期 一年内汛期以外的时期。北京地区的非汛期是指9月16日至翌年5月31日的8个半月的时间,在此期间一般多干旱少雨。

凌汛 冰凌阻水而引起的江河涨水现象。因河道封冻,河槽大量蓄水,在解冻开河时,往往形成凌水洪峰,并伴有大量冰凌下泄,很容易在弯曲狭窄河段卡冰阻水,壅高水位,威胁堤防安全,故称“凌汛”。历史上永定河北京段常有凌汛发生,1953年上游官厅水库建成后,不再具备发生凌汛的条件。

大汛期 北方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俗称“七下八上”。据统计,1949~2000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的降雨量,占整个汛期降水量的32%。因为在此期间,低槽、冷锋、西南低涡、内蒙古低涡、西北涡、台风天气系统较多出现,容易产生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据历史记载,1963年8月8日,受西南低涡影响,朝阳区来广营24h降水量达463.5mm;1959年8月6日,受内蒙古低涡影响,房山区葫芦垡24h降水量达410.7mm;1976年7月28日,受西北低涡影响,怀柔区枣树林24h降水量达158.4mm;1972年7月29日,受台风影响,枣树林24h降水量高达479.2mm。另据1949~2000年泥石流灾害统计,北京地区12次大的泥石流灾害有9次发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期间。

防汛抗旱服务系统 为了提高北京市防汛抗旱信息的管理水平,改善防汛抗旱信息服务质量,2001年建立了北京市防汛抗旱信息服务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化技术,面向防汛抗旱决策层和业务管理层,以信息服务作为其根本目的,全面提供防汛抗旱信息服务,实现数字防汛。系统从2001年汛期开始使用,共包括防汛抗旱概况、气象和雨情、水情信息、永定河防洪、城市防洪、水库和河道防洪、郊区县防洪、水旱灾害、防洪抢险、防汛会商平台、防汛值班管理10个模块。结合2004年“7.10”大雨的经验和教训,将城区防汛纳入重点;加强市防汛办的政府职能;升级改造原软件系统,升级的目标是提高解决服务系统运行中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加大服务信息量、强化调度会商功能。

防汛应急指挥体系

防汛抗旱责任制 防汛抗旱工作所建立健全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5个方面的责任制,即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并贯穿于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地方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各级政府的首长,要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的领导,对管辖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负总责;并明确一名副职专管。分级责任制:根据防洪、灌溉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域、工程等级和重要程度,以及洪水和旱情的状况等,确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区)各级管理运用、指挥调度的权限和责任,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调度、分级指挥、分级负责。分部门责任制:明确规定各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各个组成单位和部门承担的防汛抗旱任务和责任。技术人员责任制:各级防汛抗旱部门以及各项工程都要明确技术负责人,并对参加防汛抗旱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责任制,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当好领导的参谋。岗位责任制:在实行领导干部包区域、包河段、包工程的岗位责任制的同时,应明确各类防汛抗旱工作人员的任务和要求,普遍建立岗位责任制,做到人人身上有担子、有责任。

行政首长负责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各级行政首长在防汛抗旱工作方面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制订本地区有关防汛抗旱的法规、政策,组织做好防汛抗旱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水的忧患意识

(2)根据流域总体规划,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广泛筹集资金,加快本地区防洪抗旱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抗御洪水和干旱灾害的能力;负责督促本地区重大清障项目的完成;负责督促本地区加强水资源管理,厉行节约用水

(3)负责组建本地区常设防汛抗旱办事机构,协调解决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等问题,确保防汛抗旱工作顺利开展。

(4)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地区的防御江河洪水、山洪和台风灾害的各项预案(包括运用蓄滞洪区方案等);制定本地区抗旱预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5)根据本地区汛情、旱情,及时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抗洪抢险和抗旱减灾,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防汛调度命令和水量调度指令;在防御洪水设计标准内,要确保防洪工程的安全;遇超标准洪水,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量减少洪水对城乡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重大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

(6)水旱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修复水毁防洪和抗旱工程,保持社会稳定。

(7)各级行政首长对本地区的防汛抗旱工作必须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和有效抗旱,防止发生重大灾害损失,如因思想麻痹、工作疏忽或处置失当而造成重大灾害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情节严重的要绳之以法。

分级分段承包责任制 按行政区划,分级分段划分责任段,实行层层承包的责任制度。各指挥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采取包堤段、包险工、包涵闸、包控导工程、包河道清障、包群众迁安救护等方法,把各项工程防守和各项防汛任务落实到单位或个人。

防汛部门负责制 各级政府直属部门根据业务不同承担一定防汛任务的制度。如气象、水文部门负责气象、水文测报和预报工作;铁路交通、粮食、物资、商业、供销等部门负责防汛粮食、物资储备、调运和供应工作;民政、卫生等部门负责群众迁安救护和生产救灾工作;广播、电视、通讯、报社等部门负责宣传报道工作;公安、人武部门负责防汛治安、保卫工作等。

防汛技术责任制 各级防汛指挥部都选配主要技术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的技术责任制。指定防洪方案、发布洪水预报、优化洪水调度方案和重大险情抢护方案等关系重大的技术决策,经过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审慎研究,然后作出决策,以免失误。

防汛岗位责任制 各级防汛办事机构,为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认真负起责任而建立的严格在岗工作责任制度。它把各项任务落实单位和个人,明确提出职责和工作要求,做到事有专责,赏罚严明。

防汛值班工作制 各级防汛指挥部办事机构,在汛期实行24h值班制。

(1)要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与团结协作和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

(2)密切注视天气变化,及时收集雨情、水情。当接到气象部门有大雨预报时,要及时向指挥部有关领导报告,按照指挥部的部署,责成有关部门做好迎战大雨、洪水的准备。

(3)有关责任人必须坚守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及时掌握汛情变化,按照汛期运用计划和防御洪水方案进行调度。

(4)在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时,要遵循“确保重点,兼顾一般,兴利服从防洪,保证安全”的原则,必须服从上级防汛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指挥。

(5)认真执行防洪调度命令。当河道、水库发生险情时,按照预案的有关规定和指挥部签署的命令,调集部队参加抗洪抢险。当启用分洪区进行分洪时,按照预案的有关规定和上级指挥部签署的命令实施分洪,并责成有关区县政府将分洪区内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区避险。

(6)要做到“八不准”,即不准违抗上级指令;不准谎报汛、险、灾情;不准擅离职守,临阵脱逃;不准拖拉扯皮,贻误战机;不准以邻为壑,制造纠纷;不准擅自变更调度方案;不准违章操作;不准设置新障碍

防汛“四色预警” 根据雨情和可能产生的灾情划分的四级预警标准,分别以蓝色(Ⅳ级)、黄色(Ⅲ级)、橙色(Ⅱ级)和红色(Ⅰ级)表示,见表。

续表

险情抢护 汛期堤、坝、闸、涵等水工建筑物突然出现险情时所进行的紧急抢护措施,又称抢险。防汛险情抢护的原则是:①险情成因要判准,了解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等方面的情况,结合险情,进行认真细致地综合分析,准确地判断险情的原因;②抢护方案要得当,根据险情的成因,有针对性地拟定正确的抢护方案;③抢护要及时,发现险情,抓紧时机,抢早抢小,防止险情扩大;④物料要准备充足,抢险料物种类多,数量大,直接影响抢险进度和成败,物料数量要备足,供应及时;⑤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抢险要争取时间,就近使用当地材料,可及早进行抢护,化险为夷;⑥加强领导,统一指挥,必要时可请部队支援;⑦抢护后要监护,险情抢护后,组织专人监护,了解抢护效果,巩固抢护成果。

抢险物资 水工程抢险所需,并预先准备的物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永定河两岸险工段附近,每年都存放一定数量的抢险用苇料、秫秸、块石、上料、麻袋、草袋、麻绳、铅丝、马灯等防汛物资和必要的抢险工具及照明设备,定期检查,不定期给予补充。此外,还与沿河村民预定一部分树木、门板、大锅、棉被等,需用时采取先用后偿的办法。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利工程的大量兴建、防洪保护范围的扩大,相应的物料储备品种和数量也在增多。常用必备的物料和设备有:土、砂、碎石、块石、木材水泥、秸料、铅丝、圆钉、绳索、装土袋子、爆破材料、照明设备、挖掘工具、大锤、备用电源、运输工具等。

防汛抢险专业队伍 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抢险队伍。防汛抢险专业队伍是由河道堤防、水库、闸坝等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护堤员、养护班、护闸员等组成。专业抢险队伍平时根据管理养护掌握的情况,分析工程抗洪能力,划定险工、险段部位,做好出险时的抢险准备;进入汛期即投入防守岗位,密切注视汛情,加强检查观测,及时分析险情,并进行抢险,是防汛抗洪的技术骨干力量。机动抢险队是从专业防汛队伍中选拔有抢险经验的人员组成,配备较先进的施工机械交通运输设备,训练有素、技术熟练、反应迅速、战斗力强,是紧急抢险的技术骨干力量。他们承担关系重大、技术性强的防洪工程抢险任务。如北京市北运河管理处安装队为水库、河道机闸的专业抢险队,各水利施工单位的施工队伍为水库闸坝、河道堤防的专业抢险队。

防汛抢险常备队伍 由工程附近或沿河城镇、单位青壮年人组成的抢险队伍。防汛抢险常备队伍是由沿河两岸和防洪工程周围的乡村、在矿企业、城镇街道居民中的青壮年组成,它是抗洪抢险的主力军和突击队。汛前,防汛主管部门要向参加抢险的人员进行培训,介绍防洪工程的基本情况,传授不同险情的抢护方法,各种抢险物料的存放地点,划定各参加抢险单位的责任区,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并组织抗洪抢险的实战演练。

防汛抢险预备队伍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组成的抢险队伍。军队和武警是防汛抢险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急、难、险、重的抗洪抢险任务,在历年的抗洪抢险中都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应当执行国家赋予的抗洪抢险任务”。汛前,防汛主管部门要向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介绍防洪工程的基本情况,传授不同险情的抢护方法,各种抢险料物的存放地点,并带领参战部队连以上干部到责任区实地察勘,了解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驻京部队参加抗洪抢险有关事宜,由北京卫戍区统一协调和部署。

防汛检查 为确保防洪安全,防汛部门在汛前、汛期和汛后对防汛工作情况进行的实地检查。防汛检查是各项防汛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原则。“汛前检查”是每年汛前对岁修情况和防汛准备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及早处理,在洪水到来前做好一切准备。“汛期检查”是在汛期内对河势变化、防洪工程出现的险象等进行观察与鉴别,以便及时判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汛后检查”是下汛后对河道、工程、水情预报、水库调度运用等工作检查和总结。结合汛后检查进行工程勘估,为编制下一年度的岁修计划提供依据。

防汛工程准备 水利工程是搞好防汛抗洪的物质基础。要有计划地逐步对那些防洪标准偏低与带病运行的水库、闸坝工程进行除险加固,使它达到部颁防洪标准,并能自身安全运行。要加强河道清障清淤、护险和堤防加固维修,消除隐患,以提高河道抗洪能力,逐步恢复设计行洪能力。要加强河道水闸建筑物和配套设施的维修工作,保证汛期正常运行。

防汛物资准备 为保证防汛抢险工作正常进行,预先有计划地进行的防汛物资的准备工作。防汛物资的储备大体上分3级储存,即市、区县、水利管理单位均进行储备。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每年汛前向市物资、土产、化工、五金交电、交通运输、园林等部门下达一定数量的防汛抢险器材、物资、车辆、船只、照明和通信设备。各区县防汛指挥部根据防抢任务大小,自行决定物料储备量,其做法与市相仿。各水利管理单位平时也储存一定数量的防汛物料、必要的抢险工具和照明设备。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防汛机构、大型防洪工程管理单位储存的防汛物料和设备,每年汛前要进行清仓检查,落实仓储物资的储存情况,清查后列出清单向主管上级报告,并提出仓储物资更新、增添计划,经上级批准后,组织采购,调运入库储存。防汛物料的储备方法,大体有3种:①国家拨款或实物调拨,由使用申报单位负责采购或按批准的实物调拨计划,办理运回,并负责保管;②就地取材,向群众号料,汛前防汛机构要派人对沿河两岸的林木、乡镇居民、机关、厂矿企业等单位,对可用于抗洪抢险的物资,进行调查登记,落实村子地点和数量以利抢险应急调用,汛期一旦调用,由防汛部门作价付款;③由商业、供销、物资部门代储,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责成所辖的商业、供销、物资部门,结合各自经营业务范围,代储部分防汛物资,用后付款结算,对未用物资由代储部门销售,并付给适当的保管费。使用防汛物资,必须履行审批手续,注意节约,使用得当,加强管理。

防汛通信准备 为保证汛期防汛指挥机构与有关单位、部门的通信联络畅通,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在汛前,对已建的通信站网的设施要进行全面检查调试和维护保养工作;对重要防洪工程,要做好架设电台的各项准备工作。

水文预报 根据前期或现时水文气象资料,运用科学的原理与方法,对某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的水文趋势和状况做出定性和定量推测预告的技术业务。从做出并发布预报时刻到所预见的水文状况出现时刻的时间间隔称为有效预见期。根据预报期限长短,分为紧急、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水文预报是防汛、抗旱、水资源合理利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在防汛中,根据洪水预报就可有计划地采取蓄洪、分洪等有效措施,使洪水灾害减到最低程度。在水利工程管理运用中,根据水文预报,可以合理地进行水量调度,科学地处理防洪和兴利的矛盾,以使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在供水、水质、灌溉、冰凌等方面,根据预报做合理安排与调配。

短期预报 一般预见期数小时到数天的预报。河道洪水预报和暴雨径流预报均属短期预报。

中期预报 一般预见期数天到半个月的预报。预报项目主要是洪水总量。

长期预报 预见期半个月到一年以上的预报。预报的主要项目有:月、年径流量和旱涝趋势等。

超长期预报 预见期一年以上的预报。超长期预报一般仅对大河或较大范围的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趋势进行预报。

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观测的地球上的云层覆盖和地表面特片的图像。利用卫星云图可以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确定云层的位置,估计其强度和发展趋势,为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提供依据。在海洋、沙漠、高原等缺少气象观测台站的地区,卫星云图所提供的资料弥补了常规探测资料的不足,对提高预报准确率起到重要作用。根据卫星搭载仪器装置的不同,卫星云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电视照相机所拍摄的云图;另一类由辐射仪对地球大气进行扫描探测得到的云图。

水情传递 将即时的水文数据,利用各种通信工具传递到下游的水文站、水库或上级主管部门。水情传递一般采用3种方式:利用电话直接报告或电报密码形式报告;利用载波、传真、无线通信网等专用通信手段报告;利用专用的遥控遥测系统或微波、卫星接收等新技术将数据传输到水情控制中心。

降雨径流预报 根据流域上的降雨进行河道、水库站(点)径流过程的预报。对暴雨形成的洪水过程进行预报称为暴雨洪水预报或雨洪预报。对于面积较小的流域,由于洪水上涨迅速,用相应水位或流量演算法制作预报,预见期很短,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了增长预报时效,需要直接利用流域实测降雨预报洪水。对于较大河流,未控制区间的雨洪推算亦有赖于降雨径流预报。因此,降雨径流预报是暴雨洪水预报的重要研究内容。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种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大量应用于降雨径流预报,产生许多流域水文模型,我国于1973年建立了适用于湿润地区产流特点的新安江流域模型。为了提高预报精度,增长预见期,随着电子计算技术、水文系统模拟方法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实时联机降雨径流预报也取得较大进展。

暴雨洪水预报 参见降雨径流预报。

抢险原则 为预防和处理水工程险情所应遵循的原则。堤防、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汛期,特别在高水位或水位骤降期间,往往会发生险情,来势迅猛,发展迅速,条件不利。必须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坚持经常检查、观测、维修、养护、除险、加固、消除隐患。在思想上,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组织上,训练好抢险队伍;物资上,备足抢险工具、物料和设备;技术上,根据工情、水情分析作好各种抢险预案,积极主动地采取抢护措施。

险象 堤坝、闸体出现轻微破坏的现象。常是出现较大险情的征兆,应当加强观测,条件具备时,可预先采取适当加固措施。习惯上统计资料不予反映。

险情 在汛期高水位期间或退水较快时,堤坝出现的破坏现象。堤坝工程可能出现的主要险情有渗水、管涌、流土、漏洞、塌坑、跌窝、滑坡、淘刷、裂缝、滑动、倾倒、浪击、漫溢、防洪墙出险以及决口等情况。部位多集中在丁坝坝头及迎水面的根石、护坡石、坝脚等处。出险原因多为大溜淘刷、根石走失、稳定性降低所致。按其严重程度分险象、一般险情、严重险情、特大险情4个级别。按照所在部位、尺度、速度、形成等又分为根石下蛰、坦石坍塌、大墩大蛰、淘膛后溃等多种类型。不同的险情应视其出险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处理。

一般险情 堤坝、闸体出现局部破坏尚未构成威胁整体安全的险情。出险机遇多、数量大,采取一般措施即能抢护。但抢护不及时易发展成严重险情。

严重险情 堤坝发生大幅度的坍塌破坏或闸体破坏,对工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险情。抢护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导致漫坝、垮堤、倒闸。一般在大溜顶冲、超标准洪水或管理失误时发生。

特大险情 堤坝、闸体发生毁坏性的险情。例如堤坝决口、垮坝、倒闸等。常由大溜顶冲、超标准洪水或观测分析不及时,抢险管理措施不当等原因造成。

漫溢 洪水从堤、坝、堰等水工建筑物顶面溢出的险情。

漫溢抢险 当堤坝出现漫溢险情时所进行的紧急抢护。其方法是抢筑子埝。原则有:抢筑子埝务必全线同步施工,突击进行,不能做好一段,再做另一段,决不允许段与段之间留有缺口或部分段进行过慢;抢筑子埝时要指定专人严密巡视检查,加强施工监督,以保证质量,使之能经受起超标准洪水考验。

决口 超过堤防的抗御能力或堤防出险抢护不当,导致堤防被洪水冲决的现象。1956年汛期北京大兴县段麻各庄永定河左堤,因抢险不及时而决口。

堵口 对河堤决口口门进行封堵恢复堤防的过程。堤防堵口,有堵旱口和堵水口之分。堵旱口是当口门自然断流后,结合复堤选线恢复堤防;堵水口是决口过程中,采取各种办法拦截和封堵,使决口洪水断流,回归原河道,这种情况下堵口难度较大。堵口的基本原则:①堵口顺序,一般应先堵下游口门,后堵上游口门;先堵小口,后堵大口。有时候也应根据上下游口门的距离及过流量大小情况而定。②堵口时间,一般根据需要和抢护难易而定。在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堵口困难,多选在口门过水流量较少时进行堵复,但最迟应于次年汛前完成。在堤防决口时间不长,口门较窄时,可立即用大体积料物抓紧时间抢堵,也可用沉船等办法进行。③堵口位置,河堤决口,不是全河夺流,口门分出一部分水流,原河道仍然过流,堵口坝线应选在口门跌塘上游一定距离的河滩上。因为一般滩地地面较高,可以省工省料,并在堵复过程中,水位壅高,有利于分流入原河道,减少口门流量。④引河等位置,河堤决口,全部夺流,堵口应根据河道流势,选择好引河、堵口、坝线和挑水坝的位置。一般引河进口应选在口门对岸迎溜顶冲的凹岸,出口选在不受淤寒影响的原河道深槽处。⑤合龙口的位置,应选择水深适当、地基相对较好的地段,预留一定的长度作为龙口的地点,并应先抛石或沙袋护底防冲,待两端堵复到计划距离时,再集中全力抛投斜物合龙,不允许中途停工待料,做到一气呵成。

淘刷 堤、坝、丁坝、护岸等工程的基础部位受水流冲击,导致坍塌的现象。汛期,江流水位高、流速急或回流大,堤、坝、河岸被严重淘刷,不断崩塌后退;有的石坝、护岸因根石被冲走,基础遭受破坏;有的坝、岸后填土被淘刷,造成坝体、岸坡塌陷,出现上述情况,如不及时抢护,将严重影响工程安全。一旦发生淘刷,应按防冲、保岸的原则及早进行抢护。常用的抢护方法有抛石、抛石笼、抛枕和抛土袋等。

浪窝 堤防、坝体的迎水坡受风浪冲刷破坏的现象。坡面被冲刷成浪窝的堤防或坝体,继续发展可能冲成陡坎,导致堤坝坡面崩塌,严重时可能决口,酿成灾害。浪窝抢护的原则是:消减风浪对临水坡的冲击力,增强坡面的抗冲能力。抢护方法是利用漂浮物防浪,拒波浪于堤坝临水坡以外的水面上。将漂浮物体放在临水坡前,通过减轻风浪的冲击力,减轻对堤坝临水坡的破坏。同时利用耐冲的防汛物料,经过加工铺压,保护临水坡,增强抗冲能力。

管涌 在水的渗透压力作用下,坝体或坝基的土粒被水流不断带出,最后形成一种穿过坝体或坝基的管状渗流通路的现象。坝体如级配不均匀,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土粒时,其渗透变形一般多为管涌。管涌的发展将使土坝发生沉陷和大块土坍滑。管涌失事一般总有一段较长的发展过程。黏性土不会发生管涌。

流土 土体表层的部分土颗粒同时被渗流所推动的现象。流土不是细土粒穿过粗土粒的孔隙流失,而是不分大小土粒都移动。非黏性土如卵石和砂,当其级配均匀而连动,没有缺少中间粒径的土粒时,其渗透变形一般为流土。坝基发生流土时,集中渗流先将下游坝脚附近的表土层顶穿,表土浮起,使下游坝坡失去水而滑坡。这种事故一般是突然发生的,事先甚至没有任何预兆。

反滤层 防止发生管涌和流土破坏的措施。一般由1~3层不同粒径的非黏性土构成,各层粒径需较均匀,且顺水流方向粒径逐层加大,其层次排列与给水工程的过滤层排列方向恰好相反,故名反滤层。其作用是使水工建筑物的渗透水流能顺利排出,以降低地基的渗透压力及土坝坝体的浸润线,保护地基和坝体的细小颗粒不被渗透水流带出,从而防止发生管涌和流土等渗透破坏现象。反滤层各层粒径根据被保护土层的土质和粒径经分析计算确定。

反滤料 设置于土石结构中,粗细颗粒粒径相差悬殊的两种粒料之间的过渡层,是铺设反滤层的非黏性土料。一般用粒径较均匀、抗风化力强的砂、砾、卵石或碎石作为反滤料。近来采用土工织物作为反滤层材料的日益增多。

打桩 打桩厢埽是北方地区沙性堤防崩堤、塌岸常用的传统抢险方法之一,历年在北京市永定河抢险中发挥了作用。其操作方法:①预先在岸上绑扎桩木架子,将桩木(一般8~10m)下端削尖,上端加铁箍;②距桩木上端0.5m处两侧(上下游方向)各绑一块长方木(约12m),再在方木上(桩木两侧)各绑一块4m长的方木;③在桩木两侧系上粗麻绳,长约20~30m,两侧各备10人,待桩木架立入水中后拉紧麻绳,不使架子左右摇动;④架子扎好后将桩木立于水中,一组打桩人员(6人)带着石硪(圆形,四周有6孔,拴上绳索)走上桩木架子的6个固定位置,随着打桩号子的起落用石硪砸桩,桩木打入土中一半即可完成,上下游桩距一般2m左右,打桩可分若干个组同时进行;⑤桩木打完后,将预先准备好的沙袋、块石、柳石枕、梢料等厢入坍塌处,直至平堤顶止。(www.xing528.com)

埽工 以薪柴(秸、苇、柳等)、土、石为主体,以桩绳为联系建成的一种河工建筑物。埽的作用是抗御水流对河岸的冲刷,防止堤岸坍塌。还用于堵口或截流。用处不同,名称也有别。用做堤岸防护叫“埽工”;用做堵口、截流叫“占”。也有横着做的叫“厢埽”,直着做的叫“进占”。按修做方法分,有“顺厢埽”和“丁厢埽”。黄河、永定河的埽工,历史悠久。20世纪中期以后,永定河北京段的防护已经逐渐改为硬护岸(块石、混凝土连锁板块等),不再采用埽工。但在没有防护的土堤段,仍然是一种就地取材的有效的临时抢险工法。

厢埽 参见埽工。

挂柳 在河道防洪抢险和塌岸抢险中,悬挂柳树护脚防冲的措施。是古老的快速、有效而经济的抢险方法之一。柳树枝条细长柔软,富有弹性,能随水摆动,起缓流作用,并能挑溜外移,改变流向,从而起到挑溜护岸阻止坍塌的作用。挂柳的主要优点是就地取材,省时、快速、有效。既可防护堤防,又可起到挑溜外移、改变流向和缓流、沉沙固基的作用,是主动防御的抢险工事。

石笼 用铅丝、木条或竹篾编织成各种网笼,内填石料并封口而成的水工构件。在沿河工程和航道整治工程中,石笼用以构筑各种类型的整治建筑物如丁坝、顺坝及护脚等;在江河堵口截流工程中,可用石笼代替大石料。按网笼材料不同,可分为铅丝石笼、木石笼、竹石笼、荆条石笼。铅丝石笼一般用6~9mm的钢筋作框架,用2.2~4.0mm的铅丝编网,作成箱形或圆柱形。这种石笼的韧性较好,镀锌铅丝石笼一般可用8~12年,普通铅丝石笼可用3~5年,但造价较高。

铅丝石笼 参见石笼。

抛石 防护江河堤防塌岸护脚固基最常用的措施之一。汛期河道行洪,堤岸临河一侧,受小溜冲刷,风浪袭击,使堤岸的基础发生冲淘,形成陡坎,岸坡土体失去平衡,因而发生塌岸。河道堤岸发生坍塌,如不及时抢护,可能导致堤防冲决的严重后果。抛石宜采用较大尺寸的块石,以能抵御水流冲击不被冲走为原则,并可适当掺和一定数量的小石块,以填塞大块石间的空隙,提高护脚固基的效果。抛石护脚固基范围,应能满足在水流冲淘下,使整个护脚固基工程有足够的稳定性,并能使河床在出现最大冲刷时,不致危及整个护脚工程的安全。

沉枕 塌岸抢护中采取的护脚固基措施。柳石枕的结构为,用当年的新秸料、芦苇、柳枝等梢料,扎成直径0.14m、长为10m的梢把,两端和每隔0.5m紧扎20号细铅丝一道,然后用11个梢把在枕架上包装块石,用14号或12号铅丝紧扎21道,捆扎成枕。捆扎成的柳石枕外径为0.62m,枕长为10m,内装小块石0.9m3。在石料缺乏地区,也可用耐冲黏土等物代替。推枕时,要先推下游端,以便首尾搭压,也可从坍塌严重处开始抛。在水大溜急时,柳石枕容易向前爬,可在岸上打桩设底勾绳控制下沉。水浅时,可加大柳石枕直径,使用单枕护岸。在水深坡缓时,也可把网褥与柳石枕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护岸。沉枕的主要优点是:能使水下掩护层联成紧密的整体,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入水后能紧贴河床,起到沉排作用。同时防止冲刷的效果好,且易于滞沙落淤,稳定性能好,还可以就地取材,节约大量石料。其主要缺点是:滚动时容易折断。

沉排 塌岸抢险中采取的护脚固基措施。沉排是用秸料、芦苇、柳枝制成大面积的排体状,用块石压沉于近岸河床与坡脚上;再用较大块石护面,以保护河床岸坡免受水流冲淘。沉排时,要在岸边设滚木滑台,沉排滑入水中后,先用小块石压沉,然后用大块石护面。沉排处的河床岸坡不能太陡,一般河床岸坡要求不陡于1∶2.5~1∶3,沉排外脚要加抛压脚石,以防排脚淘空导致排体折断。

土牛 为平时堤防的维修养护、汛期抢险的急需,预先在堤顶靠背河堤肩、堤坡存储的备用土料。据说,因牛的“五行”属土,故称为土牛。又一说法是,由于土堆形状如牛,故称为土牛。

河势 河道水流动力轴线的位置、走向以及岸线和洲滩分布的态势。在治河工程实践中,常采用目测方法在平面图上勾绘出河流的主线、岸线、边滩、心滩、深槽的位置,称为河势图。通过对不同时期河势图的比较,可以大致了解河床演变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工程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在水利工程中,有时需要进行河势预测,以了解、判断工程实施后,对本河段及上下游河段河势的影响和变化,寻求水工建筑物对河势的有利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河势图 反映河道在某观测时段内水流、岸线和沙滩分布形态的地图。河势图上标注的主要内容有:河道整治工程靠溜情况,主溜线、水边线、高滩、浅滩、串沟汊河等位置,塌滩情况,局部水流现象和观测时段的流量变幅等。

河势观测 对河床平面形态、水流状态的观测。河势观测通常采取仪器测量和目估相结合的方法,绘制河势图。在图上标出河道水边线、滩岸线、主流线的位置,以及各股水流的流量比例、工程靠流情况等。用以分析河势变化规律,开展河势预估,为河道整治和防汛抢险提供依据。

河道查勘 对河势进行现场勘察工作。查勘内容主要是观测河势、分析河势演变状况、了解工程险情及管理状况等。其主要目的是为来年河道整治及其他建设项目提供依据。一般在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汛期水情变化较大或发生重大险情时,随时组织查勘,预估河势发展趋势,为防汛抢险决策提供依据。

河势查勘 参见河道查勘。

河道观测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河道形态和水沙运动状态进行观察和测量。观测的目的是:研究水流泥沙运动,分析河床演变的规律,为治河防洪提供科学依据,并验证已建工程的作用和效益。河道观测包括:水文测量、河道地形测量和河势观测、工情观测等。

溜 河水中流速较大的流线带。在某一横断面上可能有一股溜,也可能出现几股溜。由于水流结构、形态和所处位置的不同,又有顺溜、正溜、主溜、边溜、回溜等区别。

大溜 主流线带居于水流动力轴线主导地位的溜。即河流中流速最大,流动态势凶猛,并常伴有波浪的水流现象,也称正溜、主溜。

正溜 见大溜。

主溜 见大溜。

边溜 靠近岸边流速较缓的溜。

回溜 水在前进中受阻时,发生回旋的水流现象,也称回流。

夺溜 因决口或滩面串沟发生急剧冲刷而使主溜位置改变的水流状况。

中泓 主流深泓点在河道中部,又称大河居中、河走中泓。意思是大溜在河道中央,不会冲击堤防。

上提下挫 指因河道形势的改变,使新产生的险工段出现在老险工段的上游或下游的现象,新险工段出现在老险工段的上游,称上提;出现在老险工段下游,称下挫。北京地区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运河常发生险工段上提下挫情况,给防洪带来困难,增加了维修工程费用。

顶托 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洪水期间,干流河道行洪水位较高,致使支流河道或排水沟洪水受阻,无法排入干流河道,造成支流或排水沟洪水位居高不下的现象。顶托使支流河道水位抬高,使农田、平地积水无法排入,造成涝灾,若支流漫堤、决口,又造成洪灾。北京地区温榆河、北运河历史上常发生洪水顶托成灾的情况,如汇入北运河的支流凉水河受到北运河高水位的顶托,经过河道整治,顶托现象明显改善。

横河 河流形势的一种情况。汛期在水力作用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河流溜势改变,直冲滩地,形成垂直或斜向河道的水流,垂直部分的河流称横河;斜向水流称斜河。横河和斜河对堤防和滩地的冲刷,是造成堤防险情和河道决口的重要威胁。

斜河 参见横河。

顶冲 大溜直接冲击堤岸或险工的情况。

切滩 滩岸受水溜冲刷后退的现象。河道主流偏离弯道凹岸,凸岸边滩就会被水流冲刷后退。

塌滩 滩岸受水流冲刷而发生的坍塌现象。

塌岸 河岸因受水流冲刷等作用而引发的坍塌现象。北京潮白河顺义县段,在密云水库修建前,沿河多处曾发生河岸崩坍。如1950年7月,潮白河苏庄站洪峰流量2370m3/s,东坊子村一夜之间,全村160余户农舍塌入河中,仅10余户幸免。

梁各庄决口 1939年(民国28年)永定河连续发生3次洪水,卢沟桥水文站7月16日洪峰流量为3180m3/s,7月25日洪峰流量为4390m3/s,7月26日洪峰流量为3940m3/s。7月18日大兴县境内梁各庄决口夺溜,口门宽达300m,冲毁京津铁路路基。在3次行洪中,相继在石垡、南章客及北章客决口,决口的洪水在大兴西南部成灾。梁各庄决口口门于次年堵复。1942年(民国31年)复决,由于水面高出堤外地面3m多,洪水沿着三角淀北堤和京津铁路护路堤流下,形成新泛区。

堤 沿河两岸、湖岸、行洪区、分洪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又称堤防,这里的“防”也是堤。其作用为: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国民经济建设;约束河道水流,控制流势,加大流速,以利于泄洪排沙。堤以土堤为最多,可以就地取材,施工简单,多为梯形断面,占地多。为提高土堤抗冲性能,常在临水一侧砌石或用其他材料护坡。在重要的险工河段,亦有采用条石筑堤的,在大城市及重要工厂周围,为减少占地,有时采用浆砌块石或钢筋混凝土筑堤,也称防洪墙。

堤防 见堤。

干堤 大江大河干流两岸所修建的堤。由于干流洪水灾害及其造成的影响较为严重,同时干堤一般保护重要的城镇、大型企业和大片农田,因此,干堤设计标准较高。堤顶超高一般为1.5~2.0m。干堤一般设防渗和护坡设施,以增强防渗和抗冲击能力。北京地区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都筑有干堤。永定河左堤直接关系北京城市安全,其防洪标准较高,可抗御16000m3/s的洪水流量。

月堤 古代在重要堤段上临河或背河一侧修筑似新月形的堤,又称围堤。我国明代潘季驯提出:“缕堤之内复筑月堤,盖恐缕堤逼近河流,难免冲决,故欲其遇月即止也。”月堤是堤防的前卫或后卫。在堤防抢险中也有修筑月堤的。如发生堤脚管涌或流土时,根据临河水线或临河水深等情况,做成前月堤或后月堤。

围堤 见月堤。

戗堤 在堤的临河或背河一侧加修低于原堤堤顶、具有一定厚度的土工建筑物。在防洪险要堤段,如堤身单薄,满足不了渗透稳定、抗震要求,常以戗堤来加固堤防。临河坡上加修的戗堤称前戗;背河坡上加修的戗堤称后戗。戗堤的断面要满足浸润线的要求,后戗填土高度一般在浸润线出逸点以上几十厘米至1米。根据堤高,一般加修一级后戗,必要时可修多级后戗,以出逸点不在戗坡出逸为原则。永定河卢沟桥以上左堤加固时,对所有老石堤基础深度较浅的地方都加修了混凝土前戗,不仅使石堤基础加深到河底以下6m左右,而且加大了基础的断面,增加了老石堤的抗冲刷能力。

前戗 参见戗堤。

后戗 参见戗堤。

埝 在河工上,埝与堤的意义相同。在《河工要义》中有“堤、埝二字,名异实同,皆积土而成,障水不使旁溢之谓也,故河工通用之”等语。群众为保护局部地区而筑的堤,俗称“民埝”。一般民埝较大堤低,有些河流民埝后面还有大堤。汛期洪水上涨,为了防止漫溢,在大堤顶上抢筑的小堤,亦称“子堤”或“子埝”。子埝多做在堤顶临水一侧。

子埝 为防止洪水漫溢,在堤顶上临时抢修的小堤,又称子堤。其种类有:土料子埝、土袋子埝、柳石、土枕子埝、桩柳(木板)子埝或利用坝顶防浪墙作为子埝的临水面,在墙后使用土袋加固加高挡水。一旦子埝溃决,危及堤坝安全,将会造成更大的灾害。

河道整治工程 为稳定河槽,改善河流边界条件及水流流态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整治的主要任务是满足防洪、航运,以及保护城镇、码头、滩地、桥梁等需要。根据整治目的和河段具体情况,现代整治河道的工程措施有护岸工程,即修建丁坝、矶头、顺坝、平顺护岸等工程以控制主流;归顺河道,防止岸滩冲蚀疏浚工程,即利用挖泥船、索铲等工具,清除浅滩、暗礁等措施,改善河道流态,增加水深;裁弯工程及堵汊工程。

河工建筑物 河道整治建筑物按使用年限和材料可分为永久性(重型)和临时性(轻型),按照与水流关系为淹没、非淹没、透水、不透水(实体)及环流形式。透水建筑物如桩坝、编篱、活柳坝、沉树、杩槎、尼龙和铅丝网坝等,采用竹、木、铅丝、梢料等材料组成,允许水流透过和绕过坝体,多用于轻型的临时工程,有缓溜落淤作用。不透水建筑物如土心石坝、抛石坝、抛石护岸、膜袋护岸、埽工、混凝土砌坝等实体建筑物,不允许水流穿过坝体,用土、石、混凝土、金属等材料修成,多用于重型永久性工程,如丁坝、顺坝、潜坝、护坡等。

引河 人工开挖的引水河道。在河道裁弯取直工程中,有时开挖一条引河,然后利用水流本身的力量冲成新河道;在堵塞决口时,开挖引河导水流归下游河道正槽,借以抢险缓冲。此外,为了排泄非常洪水而开挖的引河,亦称减河。北京地区运潮减河、凤港减河等均属引河。

减河 为分泄河流洪水,由人工开挖的河道。减河主要用于减杀水势,防止洪水对下游河道造成漫溢或决口。减河可以入海、入湖或在下游入其他流域的河流。我国古时亦称减河为减水河。在减河河口一般建溢流坝或分洪闸。如北京地区修建的小清河溢流堰、永定河溢流侧堰及运潮减河、凤港减河等。

裁弯取直 在曲折的河段中的河湾狭颈处用人工开挖一条较直的新河道来代替旧河道,或先挖一条较小的引河,借助水流冲刷力,逐渐形成新河道的工程措施。裁弯取直具有畅泄水流,降低上游水位,减少洪水威胁,便于两岸农田和城镇排水,增加土地面积和缩短航程及改变航道等功效。但局部改变河流性质,破坏河流相对平衡稳定状态,流速增加,会引起冲刷和其他不良后果,因此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设置必要的消能或防护工程,如跌水、堤岸防护等工程。北京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温榆河治理工程中,曾在金盏村附近实施裁弯取直工程。

护岸工程 保护江河湖海的堤岸免受水流、风浪、海潮侵袭和冲刷所采取的工程措施。河道护岸工程根据因势利导的原则,按河流规划治导线进行设计,主要利用它控制河床横向变形,稳定水流,并导引控制水流向有利方向发展。护岸按平面形式分为平顺护岸、短坝护岸、丁坝护岸3种,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按结构材料类型主要有块石护岸、石笼护岸、混凝土块护岸、土工织物护岸、膜袋护岸等。北京地区根据河道河势及土质情况,多采用平顺护岸为主、丁坝护岸为辅的护岸方式,材料多为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锁板、浆砌块石等。

护滩工程 保护滩岸、控制和引导河道主流的工程。它用以控制主流,稳定河槽,达到保滩护堤的目的。中国古代就有“守堤不如守滩”、“滩存而堤固”的经验。护滩工程的形式基本与护岸工程相同,在滩岸线上修筑平顺型或丁坝型、短坝型,形成坝群,控导河势。其顶部一般与滩面相平或略高于滩面,洪水时期可以漫顶,不影响洪水漫槽淤滩。

治导工程 属河道整治的主要工程之一。亦称整治工事、治理工程。可用各种治导工程建筑物,如丁坝、顺坝、潜坝等来整理河床,引导水流,借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河槽,以适应防洪、引水、航运、桥梁等经济事业发展的要求,保证治导线内河槽的安全、稳定。治导工程与护岸工程和疏浚工程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固一束 永定河上游官厅水库建成后,下游卢沟桥至梁各庄段河道的整治原则。即:固定险工,以改善防汛条件;固定河槽,保证行水顺畅;固定滩地,防止滩地冲淤无常;束窄河道,使河槽逐渐刷深。据此原则,下游段采取具体治导措施。主要内容是:防洪标准按2500m3/s设计,3000m3/s校核;治导线分段河宽为:卢沟桥至河岸石堤尾不束窄,石堤尾至金门闸段河宽由800m向下游递减至500m,金门闸至十里铺大桥河宽由500m向下递减至400m。大桥过水宽度250m不变,形成自然卡口,大桥以下至梁各庄口门定为400m;左右两条治导线所形成的规划河槽,应与1956年大水后河槽基本一致。为此,修建土石丁坝、顺坝、护岸、堵塞串沟、植雁翅林和边缘柳等工程控制治导线。永定河“三固一束”整治原则是1959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所与北京市、河北省共同提出的。

治导线 在河道治理中,根据造床流量治理原则而提出的治导措施的限定边线。如北京永定河治理中,根据“三固一束”整治原则所提出的治导措施中划定的左右两条治导线,两线间所形成的河槽为规划河槽。然后采用土石丁坝、护岸、雁翅林等一系列工程以控制和保护治导线。1958~1961年规划并实施了卢沟桥至梁各庄治导线。

堰 较低的挡水并能溢流的建筑物,也称“拦河堰”。拦截河道用以抬高水位,以便引水灌溉、发电、供水或便利航运。按其功能和材料区分有固定堰、活动堰和侧堰。固定堰用混凝土、浆砌石、干砌石、木框或竹笼填石等做成;活动堰用木料或钢材等做成,枯水期挡水,洪水时期放倒,让水流畅泄;建在河道或渠道侧岸,用以分泄河渠中多余水量的称为侧堰。

平工 河堤临河的一边有较宽滩地,河槽距堤较远,平时不靠水溜,仅在大水漫滩时临水的堤段,也称背工。因滩地对堤身起着保护作用,所以不设坝埽和护岸等工程。

险工 河流经常受大溜冲击的堤段和历史上曾多次发生险情的堤段。险工因靠溜,易出险情,威胁堤防安全,是维修和防守的重点。险工段常有丁坝、护岸等防御工程,堤顶也较平工段宽,有时还需加修前戗、后戗,以确保安全。但因洪水大小不一,陡涨陡落,往往造成滩地坍塌,以致险工上提、下挫,原有的平工段亦可变成新的险工。

官厅水库建成后,大量泥沙淤在水库内,下洩的河水挟沙能力增强,卢沟桥以下河道逐步刷深,河道曾出现过数次较大摆动,险工长度是逐年增加的趋势。到1999年末,永定河共有险工15处,总长达到41136m,其中左堤9处,28214m,已护砌28299m,因有弯道,实际护砌长度略有增加;右堤6处,12922m,已扩砌10528m。尽管如此,在2001年修建滞洪水库和加固堤防的工程中,又将左堤9处堤防之间的连接段31408m按险工护砌标准,利用混凝土连锁板块全部进行了护砌。左堤的护砌长度达到59.7km。

丁坝 从河道岸边伸出,在平面上与岸线构成丁字形的河道整治建筑物,其形似坝,故名。亦称挑坝。丁坝的类型及其对河流、河床的作用,按其坝轴线与水流流向交角划分,小于90°为上挑丁坝,大于90°为下挑丁坝,等于90°为正挑丁坝;按其平面布置形状分为普通丁坝、勾头丁坝、丁顺坝;按对水流影响程度分为长丁坝、短丁坝;按透水性能分为透水丁坝和不透水丁坝。丁坝具有束狭河床、导水归槽、调整流向、改变流速、冲刷滩地、导引泥沙等作用。因河道形态、滩险类型及整治要求不同,各类型的丁坝作用也不同。石坝多采用石块抛筑、铅丝石笼、竹(木)石笼堆筑。

长丁坝 河道整治导线与河岸的距离不同,丁坝的长度也不同,一般认为丁坝长度超过河宽1/3时为长丁坝,相反则为短丁坝。长丁坝挑流较强,能改变水流动力轴线。

短丁坝 河道整治线和河岸的距离不同,丁坝的长度也不同,一般认为丁坝长度小于河宽1/3时为短丁坝,它仅影响近岸水流条件,多用于迎溜顶冲处,起护岸、护滩、外移岸线或局部加深航道水深的作用。北京地区永定河、潮白河多用此类坝型,防护河岸、险工、险滩。

挑水坝 主要功能为挑开大溜、保护下游堤工的河工建筑物。属护岸丁坝的一种。挑水坝的轴线与水流斜交,其方向须略向下游。在“堵口”时,也常在口门的上游建挑水坝,逼流入引河,以减少流向口门的流量。挑水坝常用埽工或石料做成。比较短的挑水坝称矶头。

矶头 参见挑水坝。

裹头 堤防决口、有计划扒口的两端堤头,或在河道截流时的截流坝头进行裹护,以防止口门扩大的措施。在河道丁坝坝头和溢流堰土右翼墙端部以石裹护,亦称裹头。多以有计划堆放或抛石筑成。

春旱 发生在三四月的旱象。在此期间若降水量比常年明显偏少,致使土壤严重失墒,农作物不能得到适时播种,或由于土壤水分供应不足,农作物的实际腾发量或实际耗水量达不到潜在腾发量而受旱,使作物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况。

初夏旱 发生在5月的旱象。在此期间因降水不足,土壤含水量过低(旱作农业区),而又得不到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农业区),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水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严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伏旱 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属夏旱中某一时段的旱情,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在此期间春播农作物正处在抽穗、扬花、灌浆期,需要大量水分补充、供给。北京地区正值雨季,一般年份,天然降水均能满足作物的正常需要。如果没有降雨或降雨稀少,就会发生旱情,将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造成减产或绝收和人畜饮水困难。

秋旱 发生在9~11月的旱象。在此期间正是春播、夏播作物和果品的成熟期,也是秋播作物的播种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供给和补充,如这一期间因降水不足,土壤含水量过低(旱作农业区),而又得不到适时适量灌溉(灌溉农业区),农作物、果品生长发育的需水要求得不到满足,将严重影响农业和果品正常生长,也将影响秋播作物的适时播种。

旱涝交替 旱期与涝期的交替出现。旱涝交替是北京地区水灾害的特点之一。在多年间存在有旱涝交替的现象。如:1914~1916年连续3年平均降水量744.6mm,是涝期。1917~1921年连续5年平均降水量406.7mm,是旱期。1922~1925年连续4年平均降水量815.4mm,又是涝期。1926~1927年连续两年平均降水量472.7mm,又是旱期。就是说,1914~1927年14年中反复出现涝→旱→涝→旱的“旱涝交替”的局面。在一年内也有旱涝交替现象,如:1963年6月以前连续9个月仅降雨123.1mm,出现严重春夏旱。但7~8月两月降雨量达456mm,且集中在8月上旬,造成严重水灾。而9~10月仅降雨31mm,又出现了秋旱。这是一年内出现旱→涝→旱的典型。

墒情 田间土壤含水量(土壤湿度)状况。在华北、西北等地区,农民多根据土壤的颜色及湿润程度等性状,用眼看手捏等方法来判断土壤含水量。将其分为黑墒(饱墒)、黄墒、灰墒(燥墒)、干土等类别。以壤土为例,黄墒是最好的墒情,适宜播种;黑墒为播种的适宜含水量上限;灰墒是播种时土壤水分的临界状态;出现干土时必须灌水补墒。

墒情监测 土壤墒情监测是水循环规律研究、农牧业灌溉、水资源合理利用及抗旱救灾基本信息收集的基础工作。气象条件、土壤的物理特性、土壤的水分状态、作物种类及生长发育状态,是墒情和旱情监测的四大要素。我市各区县在不同地块设立了若干墒情监测站,测量不同地块的土壤含水量,为农作物播种、灌溉提供参考依据。

抗旱措施 消减旱象影响的一切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建设蓄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工程是抗旱、防旱的最有效措施。为更好发挥抗旱效益,还必须配合其他措施,采取综合防旱措施。其他措施还有:准备几套不同生长期的种子抢墒种植;选用耐旱品种,种植旱作物;采用覆盖保墒措施或化学抗旱技术等。

耐旱作物 在生长期,需水量比其他作物要明显偏少的作物。这种作物遇到一般的旱情还能继续生长,遇较重旱情不致枯死。耐旱作物一般种植在缺乏灌溉条件的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北方地区的耐旱作物主要有谷类、薯类等。

覆盖保墒 在农田地面上覆盖塑料薄膜或覆盖秸料等,可以明显地减少地面水分蒸发,从而起到保墒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