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A-in-PA结构优化探讨

PA-in-PA结构优化探讨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在传统光学相控阵天线结构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型的PA-in-PA结构大口径相控阵方法。如图3.9所示,改进型的PA-in-PA结构器件采用常规液晶器件的7层三明治结构,上下两个基板镜像对称放置,均包括基底玻璃、ITO电极、PI配向层,中间是电光移相材料液晶层。上基板ITO电极称为PA-in-PA光栅电极,电极宽度为a,电极缝隙为b,所以电极周期d=a+b。

PA-in-PA结构优化探讨

本章在传统光学相控阵天线结构相控阵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型的PA-in-PA结构大口径相控阵方法。通过对COM电极进行分区域驱动,在单个相控阵天线上实现大口径相控光束控制,具备单器件工作、插损低等优点。结合目前的制造工艺,设计出了改进型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器件结构。同时对器件远场衍射进行数值仿真,通过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控阵天线的近场相位分布连续:当指向角度在0°~+6°范围内时,远场衍射效率和指向角度的数值关系呈现平滑单调下降,衍射效率均大于48%;当指向角度在0°~+3°范围内时,衍射效率均大于80%。

如图3.9所示,改进型的PA-in-PA结构器件采用常规液晶器件的7层三明治结构,上下两个基板镜像对称放置,均包括基底玻璃、ITO电极、PI配向层,中间是电光移相材料液晶层。和常规液晶光学相控阵相同,PI配向方式采用沿面平行配向方式。上基板ITO电极称为PA-in-PA光栅电极,电极宽度为a,电极缝隙为b,所以电极周期d=a+b。上基板的ITO光栅电极被分为周期电极数目相同的子孔径区域,各子孔径相同序号的电极被采用过孔工艺制作的数据总线连接。

图3.9 改进型大口径液晶光学相控阵PA-in-PA结构天线示意图

根据PA-in-PA结构的电气连接特征,能够独立控制的电极数目由驱动IC的输出引脚数决定,假定为M;PA-in-PA上基板子孔径数目为N,由器件设计决定。所以,器件的有效通光口径宽度为N·M·d;器件下基板ITO电极在原本整片单一的COM电极基础上拓展成多个电极,电极数目和上基板PA-in-PA子孔径数目相同为N,每个COM电极和上基板的每个PA-in-PA子孔径上下严格对齐,所以电极宽度为M·d-b,缝隙宽度为b。(www.xing528.com)

根据上基板PA-in-PA电极的电气特性,子孔径电极上加载的驱动电平呈现周期重复的特点,将所有PA-in-PA电极上的电压标记为VICm,n,其中脚标m代表PA-in-PA每一个子孔径内电极的序号(0≤m≤M-1),脚标n代表PA-in-PA的子孔径序号(0≤n≤N-1);并且根据器件的电气特性,可以发现不同n之间的第m个点电极具备相同的电平,即

下基板COM电极的电压表可以为VCOMn,那么所有液晶材料在相应的电极位置所加载的电压为

液晶在此电压的作用下,对入射激光的e光分量进行有效的相位调制,调制量定义为φm,n,和加载的电压ULCm,n满足固定的器件、材料特性关系,由器件配向方式、液晶材料、入射光波长和器件厚度等决定,一般称为液晶电压移相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