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配电箱设置要求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配电箱设置要求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b)除4.1.1a)所述以外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可设置配电箱。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配电箱设置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应按下列规定设置配电室或配电箱

a)宜设置配电室的配电变压器:

1)周围环境污秽严重的地方;

2)容量较大、出线回路较多而不宜采用配电箱的;

3)供电给重要用户需经常监视运行的。

b)除4.1.1a)所述以外的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可设置配电箱。

c)排灌专用变压器的配电装置可安装于机泵房内。

4.1.2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装设的计收电费的电能计量装置,应符合GBJ 63标准和《供电营业规则》的规定。

4.1.3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配电室或配电箱应靠近变压器,其距离不宜超过10m。

4.2 配电箱

4.2.1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的配电箱,应满足以下要求:

a)配电箱的外壳应采用不小于2.0mm厚的冷轧钢板制作并进行防锈蚀处理,有条件也可采用不小于1.5mm厚的不锈钢等材料制作;

b)配电箱外壳的防护等级(参见附录A),应根据安装场所的环境确定。户外型配电箱应采取防止外部异物插入触及带电导体的措施;

c)配电箱的防触电保护类别(参见附录H)应为Ⅰ类或Ⅱ类;

d)箱内安装的电器,均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定型产品;

e)箱内各电器件之间以及它们对外壳的距离,应能满足电气间隙、爬电距离以及操作所需的间隔;

f)配电箱的进出引线,应采用具有绝缘护套的绝缘电线电缆,穿越箱壳时加套管保护。

4.2.2 室外配电箱应牢固的安装在支架或基础上,箱底距地面高度不低于1.0m,并采取防止攀登的措施。

4.2.3 室内配电箱可落地安装,也可暗装或明装于墙壁上。落地安装的基础应高出地面50mm~100mm。暗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4m;明装于墙壁时,底部距地面1.2m。

4.3 配电室

4.3.1 配电室进出引线可架空明敷或暗敷,明敷设宜采用耐气候型电缆或聚氯乙烯绝缘电线,暗敷设宜采用电缆或农用直埋塑料绝缘护套电线,敷设方式应满足下列要求:

a)架空明敷耐气候型绝缘电线时,其电线支架不应小于40mm×40mm×4mm角钢,穿墙时,绝缘电线应套保护管。出线的室外应做滴水弯,滴水弯最低点距离地面不应小于2.5m。

b)采用农用直埋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线时,应在冻土层以下且不小于0.8m处敷设,引上线在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0.8m的部位应有套管保护。

c)采用低压电缆作进出线时,应符合第8章低压电力电缆的规定。

4.3.2 配电室进出引线的导体截面应按允许载流量选择。主进回路按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的1.3倍计算,引出线按该回路的计算负荷选择。

4.3.3 配电室一般可采用砖、石结构,屋顶应采用混凝土预制板,并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增加保温层或隔热层,屋顶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他部分不应低于三级。

4.3.4 配电室内应留有维护通道:

固定式配电屏为单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1.5m;

固定式配电屏为双列布置时,屏前通道为2.0m;

屏后和屏侧维护通道为1.0m,有困难时可减为0.8m。

4.3.5 配电室的长度超过7m时,应设两个出口,并应布置在配电室两端,门应向外开启;成排布置的配电屏其长度超过6m时,屏后通道应设两个出口,并宜布置在通道的两端。

4.4 配电屏及母线

4.4.1 配电屏宜采用符合我国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产品,并应有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

4.4.2 配电屏出厂时应附有如下的图和资料:

a)本屏一次系统图、仪表接线图、控制回路二次接线图及相对应的端子编号图;

b)本屏装设的电器元件表,表内应注明生产厂家、型号规格。

4.4.3 配电屏的各电器、仪表、端子排等均应标明编号、名称、路别(或用途)及操作位置。

4.4.4 配电屏应牢固的安装在基础型钢上,型钢顶部应高出地面10mm,屏体内设备与各构件连接应牢固。

4.4.5 配电屏内二次回路的配线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电流回路截面不小于2.5mm2,其他回路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导线。配线应整齐、美观、绝缘良好、中间无接头。

4.4.6 配电屏内安装的低压电器应排列整齐。

4.4.7 控制开关应垂直安装,上端接电源,下端接负荷。开关的操作手柄中心距地面一般为1.2m~1.5m;侧面操作的手柄距建筑物或其他设备不宜小于200mm。

4.4.8 控制两个独立电源的开关应装有可靠的机械和电气闭锁装置。

4.4.9 母线宜采用矩形硬裸铝母线或铜母线,截面应满足允许载流量、热稳定和动稳定的要求。

4.4.10 支持母线的金属构件、螺栓等均应镀锌,母线安装时接触面应保持洁净,螺栓紧固后接触面紧密,各螺栓受力均匀。

4.4.11 母线相序排列应符合表5的规定(面向配电屏)。

表5 母线的相序排列

4.4.12 母线应按下列规定涂漆相色:

U相为黄色,V相为绿色,W相为红色,中性线为淡蓝色,保护中性线为黄和绿双色。

4.4.13 室内配电装置的母线应满足如下安全距离:

带电体至接地部分:20mm;

不同相的带电体之间:20mm;

无遮栏裸母线至地面:屏前通道为2.5m,低于2.5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护网高度不应低于2.2m;屏后通道为2.3m,当低于2.3m时应加遮护,遮护后的护网高度不应低于1.9m。不同时停电检修的无遮栏裸母线之间水平距离为1875mm;与电器连接处不同相裸母线最小净距离为12mm。

4.4.14 母线与母线、母线与电器端子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铜与铜连接时,室外高温且潮湿或对母线有腐蚀性气体的室内,必须搪锡,在干燥的室内可直接连接;

b)铝与铝连接时,可采用搭接,搭接时应净洁表面并涂以导电膏;

c)铜与铝连接时,在干燥的室内,铜导体应搪锡,室外或较潮湿的室内应使用铜铝过渡板,铜端应搪锡。

4.4.15 相同布置的主母线、分支母线、引下线及设备连接线应一致,横平竖直,整齐美观。

4.4.16 硬母线搭接连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a)母线应矫正平直,切断面应平整。

b)矩形母线的搭接连接,应符合表6的规定。

c)母线弯曲时应符合以下规定(见图5):

图5 硬母线的立弯与平弯

(a)立弯母线;(b)平弯母线
a—母线厚度;b—母线宽度;L—母线两支持点间的距离

1)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最近绝缘子的母线支持夹板边缘不应大于0.25L,但不得小于50mm;(www.xing528.com)

2)母线开始弯曲处距母线连接位置不应小于50mm;

3)矩形母线应减少直角弯曲,弯曲处不得有裂纹及显著的折皱,母线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7的规定;

4)多片母线的弯曲度应一致。

d)矩形母线采用螺栓固定搭接时,连接处距支柱绝缘子的支持夹板边缘不应小于50mm;上片母线端头与下片母线平弯开始处的距离不应小于50mm,见图6。

e)母线扭转90°时,其扭转部分的长度应为母线宽度的2.5~5倍,见图7。

图6 矩形母线搭接

L—母线两点支持点之间的距离;a—母线厚度

图7 母线扭转90°

b—母线的宽度

4.4.17 母线接头螺孔的直径宜大于螺栓直径1mm;钻孔应垂直,螺孔间中心距离的误差不超过±0.5mm。

4.4.18 母线的接触面加工必须平整、无氧化膜。经加工后其截面减少值:铜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3%;铝母线不应超过原截面的5%。

4.4.19 矩形母线的弯曲、扭转宜采用冷弯,如需热弯时,加热温度不应超过250℃。

4.5 控制与保护

4.5.1 配电室(箱)进、出线的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的额定电压、频率应与系统电压、频率相符,并应满足使用环境的要求。

4.5.2 配电室(箱)的进线控制电器按变压器额定电流的1.3倍选择;出线控制电器按正常最大负荷电流选择。手动开断正常负荷电流的,应能可靠地开断1.5倍的最大负荷电流;开断短路电流的,应能可靠地切断安装处可能发生的最大短路电流。

4.5.3 熔断器和熔体的额定电流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a)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过流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应大于变压器低压侧额定电流,一般取额定电流的1.5倍,熔体的额定电流应按变压器允许的过负荷倍数和熔断器的特性确定。

表6 矩形母线搭接要求

表7 母线最小弯曲半径(R)值 mm

b)出线回路过流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大于总过流保护熔断器的额定电流,熔体的额定电流按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选择,并应躲过正常的尖峰电流,可参照下式选取。

对于综合性负荷回路:

IN≥Imax·st+(∑Imax-Imax·N

对于照明回路:

IN≥Km∑Imax

式中:IN——熔体额定电流(A);

Imax·st——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A);

∑Imax——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A);

Imax·N——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Km——熔体选择系数,白炽灯荧光灯Km取1,高压汞灯、钠灯Km取1.5。

c)熔断器极限分断能力应满足下式:

Ioc

式中:Ioc——熔断器极限分断能力,A;

——安装处的三相短路电流(周期有效值),A。

d)熔断器的灵敏度应满足下式:

Imin·k≥KopIN

式中:Kop——熔体动作系数,一般取4;

Imin·k——被保护线段的最小短路电流(A),对于TT、TN-C系统为单相短路电流,对于IT系统为两相短路电流;

IN——熔体额定电流(A)。

4.5.4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总自动断路器应具有长延时和瞬时动作的性能,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应按下列要求选择:

a)瞬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一般为控制电器额定电流的5或10倍;

b)长延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可根据变压器低压侧允许的过负荷电流确定。

4.5.5 出线回路自动断路器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应比上一级脱扣器的动作电流至少应低一个级差。

a)瞬时脱扣器,应躲过回路中短时出现的尖峰负荷。

对于综合性负荷回路:

Iop≥Krel(Imax·st+∑Imax-Imax·N

对于照明回路:

Iop≥Kc∑Imax

式中:Iop——瞬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A;

Krel——可靠系数,取1.2;

Imax·st——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起动电流,A;

∑Imax——回路正常最大负荷电流,A;

Imax·N——回路中最大一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A;

Kc——照明计算系数,取6。

b)长延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可按回路最大负荷电流的1.1倍确定。

4.5.6 选出的自动断路器应作如下校验:

a)自动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应大于安装处的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b)自动断路器灵敏度应满足下式要求:

Imin≥KopIop

式中:Imin——被保护线段的最小短路电流,A,对于TT、TN-C系统,为单相短路电流,对于IT系统为两相短路电流;

Iop——瞬时脱扣器的动作电流A;

Kop——动作系数,取1.5。

注:一般单相短路电流较小,很难满足要求,可用长延时脱扣器作后备保护。

c)长延时脱扣器在3倍动作电流时,其可返回时间应大于回路中出现的尖峰负荷持续的时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