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配方中助剂不平衡的表征方法

配方中助剂不平衡的表征方法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3.CaCO3当剂量过少,泡孔缺少核芯,泡孔数量减少,发泡率降低。

配方中助剂不平衡的表征方法

1.稳定剂不足,板面发黄、糊料、制品脆性大、强度降低、发泡率低。

2.稳定剂过剩,发泡剂提前分解发泡,气体会从加料孔和真空口逸出。

3.外滑不足,挤出机5区温度不易控制,易超温板面出现大泡、串泡、发黄、板材表面粗糙;摩擦剪切热增大,引起物料分解板面发黄,糊料。

4.外滑过剩,塑化不良,模具内结垢喝制品表面析出,易出现白带、壁厚不均和某些症状在表面不定期来回移动。

5.内滑不足,物料分散性不好、塑化不均、制品厚度难以控制,板材中间厚两边薄,还可能出现白带、与模腔粘附及局部过热等现象。

6.内滑过剩,发泡制品发脆,耐热性能下降,并在一定温度和熔压作用下转化为外润滑,致使润滑失衡。

7.内、外润滑均不足:熔体黏度较大,塑化扭矩较大,熔体粘壁现象严重,物料表面有黄色的分解线,表面光滑性较差,制品力学性能降低。

8.内、外润滑剂均过剩:塑化扭矩较小,熔体塑化明显不足,虽然制品光滑度好但压点粘合较差,严重影响制品力学性能。

9.内润滑剂较少、外润滑剂较多,塑化时间明显地延长,塑化扭矩减小,制品成型困难,变脆。

10.内润滑剂较多,外润滑剂较少,塑化时间明显地缩短,有较严重粘壁现象,热稳定时间缩短,制品表面有分解黄线。

11.当CaCO3粒径过大时,易混合不均,混合料塑化时间延迟,螺杆扭矩较低。

12.当CaCO3粒径过小,加之未经活化或活化不彻底,容易发生团聚,由小颗粒变为大颗粒,类似于颗粒过大后果。

13.CaCO3当剂量过少,泡孔缺少核芯,泡孔数量减少,发泡率降低。(www.xing528.com)

14.当CaCO3剂量过多,组分中树脂相对含量减少,熔体强度低,板截面容易产生破泡。

15.发泡剂用量不足,发泡倍率低,制品泡孔少,密度偏大。

16.发泡剂用量偏大,熔体强度低,制品难以成型,板截面易产生泡孔。超过一定范围,板材密度反而变大。

17.黄发泡剂偏大,白发泡剂偏少,板截面易出现较大圆形泡孔。

18.发泡调节剂不足,熔体强度差,泡孔不均匀,板材截面会出现泡孔,密度增大。

19.发泡调节剂过多,熔体强度太大,熔体内气泡无法扩展,产品密度高,板面易出现平整,扭曲变形。

20.木粉添加量过少,产品木质纹路不清晰;木粉和再生料添加过多,熔体流动性差,产品横向板面厚度不均,物料热稳定性差,并影响产品发泡率。

表9-8 硬质塑木复合低发泡产品各类助剂平衡表

续 表

从以上各类原料平衡表9-8可以看出:发泡剂、发泡调节剂、稳定剂、润滑剂、碳酸钙等原料剂量都有一个度量和相互制约关系,量少不行,也并非量多就好。碳酸钙、木粉、再生料剂量要严格控制。在生产实践中一定要经过反复试验,充分发挥各类原料协调效应,找到最佳平衡点,实施最优化配比,充分提高熔体发泡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