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计算及温度-热负荷曲线图的压降计算

设计计算及温度-热负荷曲线图的压降计算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体上是,先根据已知的设计条件和经验初选传热系数及流速,通过选型和相应的结构计算初步确定其结构尺寸。某冷流体的进口温度为C及出口温度为493.3℃,进口压力为0.75 MPa,流量为72771kg/h。图3.31 温度-热负荷曲线图压降计算压降主要产生在流体流过板束、进出口及进料混合器等处。

设计计算及温度-热负荷曲线图的压降计算

板壳式热交换器的设计计算基本方法和步骤与管壳式基本相同。大体上是,先根据已知的设计条件和经验初选传热系数及流速,通过选型和相应的结构计算初步确定其结构尺寸。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热计算,只要求得所需要的传热面积略小于结构设计确定的面积,就可进行阻力计算。如不满足,则要返回重选和计算,反复进行,直至满足为止。同理,如阻力计算不满足,则也要返回重选和计算,直至满足为止。今以一例表明其过程。

[例3.3] 已知某热流体的进口温度为C及出口温度为100℃,进口压力为0.51MPa,流量为73068kg/h。某冷流体的进口温度为C及出口温度为493.3℃,进口压力为0.75 MPa,流量为72771kg/h。热负荷为26.8MW,试设计一台用于重整进料的板壳式热交换器。

[解]

(1)结构设计

先根据经验选定流速及传热系数。对于用于重整进料的热交换器,流速以10~15m/s为宜,传热系数的初始取值范围为400~700W/(m2·K)。再通过结构计算初步确定出板壳式热交换器的结构尺寸,其结果如下:

传热面积为2400m2,板片数316张,板片宽度1.0m,板片长度8.0m,流通面积0.6m2,设备直径2.0m。

(2)传热计算

①T-Q曲线图

根据工艺条件给出的工艺参数作出冷热、流体的“温度-热负荷曲线图”,如图3.31所示。分别找出冷、热流体T-Q曲线的拐点,分段进行热交换器的工艺计算。图中曲线最高温度与所给工艺条件略有不同,但拐点不变。原因是在装置开工的初期、中期及后期反应器要求的床层温度不同。

AB段两侧流体均无相变,为对流换热段。

BC段热侧流体继续冷却,无相变,冷侧流体沸腾。

CD段热侧流体出现少量冷凝,冷侧流体沸腾。

②AB段传热计算

温度条件:热侧(无相变)T1=52℃,T0=22℃

冷侧(无相变)t1=17℃,t0=493.3℃

对数平均温差:ΔT1≈41.3

本段热负荷:Q1=18.8MW

传热系数关联式:Nu=m·Ren·Pr0,4

式中,m,n为常数,其值取决于板片的几何形状参数。

通过计算,得到本段传热系数K1=469.36W/(m2·K)

本段所需传热面积:

③BC段传热计算

温度条件:热侧(无相变)T1=22℃,T0=10℃

冷侧(部分沸腾)t1=10℃,t0=170℃

对数平均温差:ΔT2≈18

本段热负荷:Q2=7MW

热侧传热系数按无相变计算,冷侧因有沸腾而按两相流计算。

通过计算,得到本段传热系数K2=597.49W/(m2·K)

本段所需传热面积:

④CD段传热计算

温度条件:热侧(部分冷凝)T1=10℃ T0=9℃

冷侧(部分沸腾)t1=87℃,t0=10℃

对数平均温差:ΔT3≈6.4

本段热负荷:Q3=1MW(www.xing528.com)

热侧传热系数按部分冷凝计算,冷侧按两相流计算。

通过计算,得到本段传热系数K3=511.42W/(m2·K)

本段所需传热面积:

⑤校核

加权平均温差:Δ≈33.9

平均传热系数:k≈411.36W/(m2·K)

所需总传热面积:Fc=F1+F2+F3=1926.23m2

,面积余量为25%,故计算结果合理。

图3.31 温度-热负荷曲线图

(3)压降计算

压降主要产生在流体流过板束、进出口及进料混合器等处。

1)热侧(反应产物)压降

①热侧板束内压降

本例中,反应产物走壳程。由传热计算可见,热侧基本上是一个冷却过程,只有少量冷凝,冷凝量约占5%。由传热计算可以推导出冷凝段对应的板片长度约为1.27m,它仅占板片总长度的15.86%,故热侧板束内压降可按全气相无相变计算。今计算使用的单相压降关联式为

Δρh/L=k(G2/ρ)Rel

式中 G——宏观质量流速,kg/(m2·s);

ρ——流体密度,kg/m3

L——板片长度,m;

k——常数,取决于板片的几何形状参数。

②热侧进出口压降

Δ∝G2

2)冷侧(粗汽油/循环氢)压降

①冷侧无相变段(AB段)压降

AB段为气相升温过程。此段传热面积为969.48m2,对应板片长度约4.05m。其压降计算方法仍按单相压降计算即可。

②部分组分沸腾段(BD段)压降

BD段传热面积为947.82m2,对应板片长度约3.95m。其压降按两相流计算,但需引入马提内利参数,可在设计手册中找到。

③冷侧进出口压降

其计算方法与热侧相同。

④进料混合器局部压降

进料混合器局部压降主要为循环氢通过混合器筛板孔时的压降

Δpr∝G2

3)计算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