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PLA和PPC的优质共混物

PLA和PPC的优质共混物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PLA/PPC共混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二者两者的相容性。图2-73 PLA/PPC共混物的DSC曲线采用压片法制备的PLA/PPC共混物的断裂面粗糙,而且高低不平,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目前提高PLA/PPC共混物相容性的措施主要是加入增容剂、与PLA或PPC反应的第三组分形成三元共混物等。PPC的加入使PLA/PPC共混物拉伸强度下降幅度不大,但断裂伸长率较纯PLA增加近20倍,说明PPC是一种有效的大分子增韧剂。表2-26 PLA/PPC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性能图2-75 MDI用量对PLA/PPC共混物相容性

PLA和PPC的优质共混物

聚碳酸亚丙酯(PPC)是CO2与环氧丙烷的共聚物,是绿色环保材料,其在生产过程中消耗CO2,减轻CO2温室效应,同时其能够生物降解,又能减少“白色污染”。其拉伸强度小于10MPa,但材质柔软,断裂伸长率高于200%,韧性好。因此,将PLA和PPC共混既可以解决PLA的脆性大、韧性差的问题,又可以解决PPC拉伸强度低等问题,从而达到性能互补的效果,又能保持二者的可生物降解性。

PLA/PPC共混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二者两者的相容性。从结构上看(图2-72),PLA与PPC的结构相似,因此可以认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容。但是研究表明,该结论只在PPC含量低于30t%(质量分数)时成立;同时PPC的加入对PLA的熔融与结晶性能、流变性能与加工性能、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1.jpg

图2-72 PLA和PPC分子结构式

1.相容性

(1)相容性。研究表明,PLA和PPC的共混物在PPC含量较低时相容性较好,在PPC含量低于30%(质量分数)时,共混物的DSC曲线上只有一个Tg;PPC含量继续增加时,DSC曲线上出现两个Tg;随着PPC含量的增加,较低的Tg随之升高,较高的Tg则随之降低,说明在PPC含量低于30%(质量分数)时,两者相容性较好;而PPC含量高于30%(质量分数)时,共混物出现相分离,因此PLA和PPC是部分相容体系(图2-73)。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2.jpg

图2-73 PLA/PPC共混物的DSC曲线

采用压片法制备的PLA/PPC共混物的断裂面粗糙,而且高低不平,呈现明显的韧性断裂特征。此外,还可以看到明显的PPC,说明两者相容性较差(图2-74)。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3.jpg

图2-74 PLA/PPC共混物的SEM

a)PPC含量/%(质量分数)=35 b)PPC含量/%(质量分数)=50

上述分析表明,由于PLA与PPC二者化学结构相似,因此在PPC添加量较低时二者相容;但是在PPC添加量较大时,相分离明显,PLA/PPC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

(2)提高相容性的途径。目前提高PLA/PPC共混物相容性的措施主要是加入增容剂、与PLA或PPC反应的第三组分形成三元共混物等。

加入增容剂可提高PLA/PPC共混物的韧性。例如,在PLA/PPC共混物中加入MDI可提高两者的相容性。加入1份MDI后,图2-75b显示PLA和PPC两者界面变得模糊,说明两者的相容性提高,MDI起到了增韧的作用。随着MDI用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MDI用量为1份时,冲击强度(27kJ/m2)达到最大值。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4.jpg

图2-75 MDI用量对PLA/PPC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

a)MDI加入量/份=0 b)MDI加入量/份=1

在PPC/PLA共混物中加入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增容剂,通过熔融共混使TDI与PPC及PLA的端羟基反应形成扩链产物制备的一系列共混物表明,加入TDI量较少时,主要发生扩链反应;随着TDI加入量的增加,扩链生成的氨基甲酸酯基团与TDI发生反应,产生交联。形成的扩链产物明显改善了PLA/PPC共混物的相容性,而且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

此外,将PPC用马来酸酐封端后与PLA共混,也可改善PLA的韧性,同时还能解决增韧剂从制品中向外迁移的问题。PPC的加入使PLA/PPC共混物拉伸强度下降幅度不大,但断裂伸长率较纯PLA增加近20倍,说明PPC是一种有效的大分子增韧剂。

2.熔融与结晶行为

除了添加成核剂改善PLA的结晶性能外,研究表明,在添加少量PPC改善其韧性、提高冲击强度的同时,也会增强PLA的结晶能力,提高其结晶速率,完善其球晶结构,进而提高其宏观力学性能,改善其加工性能。

在研究PLA/PPC共混物相结构时发现,在PPC含量低于30%(质量分数)时,PLA/PPC共混物的晶体比较完善;当PPC含量为40%(质量分数)时,明显可以看出结晶不完善,结晶度降低。与PPC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相比,PPC含量30%(质量分数)时,共混物的球晶最大(图2-76),数量较多,晶体完善,说明PPC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PLA的结晶性能。随着PPC含量的增加,熔融温度略有降低(图2-77),结晶度先升高后降低,在PPC含量为30%(质量分数)时,结晶度最高(表2-26)。(www.xing528.com)

2-26 PLA/PPC共混物的熔融和结晶性能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5.jpg

(续)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6.jpg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7.jpg

图2-76 PLA/PPC共混物的POM

a)PLA/PPC=90/10 b)PLA/PPC=70/30 c)PLA/PPC=60/40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8.jpg

图2-77 PLA/PPC共混物的DSC曲线

a—PLA/PPC=100/0 b—PLA/PPC=90/10 c—PLA/PPC=70/30 d—PLA/PPC=60/40

3.流变性能

PLA/PPC共混物的流变行为与共混物的组成、两相的相互作用及相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PLA/PPC共混物以PLA为基体,流变行为由连续相PLA决定。PPC分子链具有一定的柔性,此时作为分散相的PPC降低了共混物熔体的流动性,起增韧作用,从而使共混物的η升高。PPC含量超过30%(质量分数)时,其倾向于从PLA连续相中分离出来而形成单独的相区,即两相共连续,此时PPC的增韧作用明显增强,但是此时共混物表现出了非牛顿流体行为,改变了PLA本身的牛顿流体性质(图2-78)。

978-7-111-55521-6-Chapter02-109.jpg

图2-78 螺杆转速对黏度的影响

在PPC用量超过20%(质量分数)后,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急剧下降;超过40%(质量分数)后,共混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变化趋于平缓。共混物具有较高的黏流活化能,黏度对温度较敏感。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剪切应力也会使共混物黏度下降。

加工条件(温度和剪切速率等)对共混物的流变性能影响很大。例如,在160℃、角频率在0.1~100/s的条件下,共混物的复数黏度测试结果表明,PLA熔体黏度低,比PPC大约低2个数量级,共混后熔体黏度介于二者之间。PLA较低的熔体黏度和PPC较高的熔体黏度都不适于加工的要求,而二者共混物的熔体黏度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予以调控,满足不同加工的要求。

4.力学性能

在PPC含量增加到20份时,PLA/PPC共混物的应力—应变曲线上才出现屈服点(但是不很明显);在PPC含量超过20份时,可以看到明显的屈服点和塑性形变应力平台。共混物在拉伸过程中也有明显的颈缩、应力发白现象,试样的拉伸断面粗糙、不规则,这表明随着PP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模量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加,共混物由典型的脆性断裂向韧性转变。冲击强度持续增加;但PPC用量较低时提高得更明显,当PPC用量从0增加到10份时,冲击强度从8kJ/m2提高到17kJ/m2,提高了1倍多,说明PPC加入到PLA中可明显改善其冲击性能。当PLA/PPC=60/40时,共混物有较高的拉伸强度(约为30MPa)和一定的断裂伸长率(图2-79)。

以上结果说明,PPC加入到PLA中可明显提高PLA的冲击性能,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拉伸强度降低等负面效果。使用时,应根据需要,选择两组分的最佳用量。

978-7-111-55521-6-Chapter02-110.jpg

图2-79 PPC含量对PLA/PPC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的影响

PLA/PPC共混物的制备主要是采用熔融共混法。在PLA中添加PPC,在PPC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二者相容性较好,能够改善PLA的韧性,提高其冲击强度。PLA/PPC共混物作为可完全生物降解的材料,针对当前环境和资源而言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研究方向,相信随着PLA/PPC共混物性能的进一步改进与优化,其应用将更加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