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电力流与输电需求的预测技术

电力流与输电需求的预测技术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我国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的比重将不断上升。预计2050年中、东部主要负荷中心用电量比例仍将占全国75%左右。总结起来,未来“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格局没有改变,只是由目前以水电和煤电为主的大容量远距离外送,逐步转变为水电、煤电、大规模风电和荒漠太阳能电力并重外送。图5-6 2050年电力流预测能源和电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

电力流与输电需求的预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预测[3]:未来40年中,电力负荷将呈现从高速增长向相对缓慢增长过渡、负荷中心“西移北扩”两大特点,但总体上负荷中心仍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随着工业化进程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未来我国第二产业的用电比重将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和居民用电的比重将不断上升。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地区等传统负荷中心以外,将在华中、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形成新的负荷中心。预计2050年中、东部主要负荷中心用电量比例仍将占全国75%左右。远期来看,煤电主要分布在煤炭资源丰富的西部、北部以及中、东部负荷中心,按西部和中、东部各占50%考虑;水电,包括大型水电基地小水电取决于资源分布,中、东部占20%,西部占80%,其中西南地区占60%;风电、太阳能等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中、东部约占50%,包括沿海风电和分布式开发,西部、北部占50%,主要是大基地的集中式开发;核电、气电则主要分布在中、东部负荷中心。以此推算2050年电源分布为中、东部装机容量略大于西部、北部,大致比例是53∶47。设定中、东部地区的电源发电量就地消纳,西部、北部电力电量外送比例按40%~50%考虑,我国中长期(2031~2050年期间)按人均年消费电量8000kW·h计,西部、北部远距离向中东部输送的电力容量为4.41亿~5.51亿kW,输送的电量为1.989万亿~2.485万亿kW·h。总结起来,未来“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流格局没有改变,只是由目前以水电和煤电为主的大容量远距离外送,逐步转变为水电、煤电、大规模风电和荒漠太阳能电力并重外送。因此,电网的功能由纯输送电能转变为输送电能与实现各种电源相互补偿调节相结合(见图5-6)。

图5-6 2050年电力流预测(www.xing528.com)

能源和电力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因素。进入21世纪,全球能源生产消费持续增长,化石能源大量开发利用,导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诸多全球性难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能源结构加快调整,清洁能源发展加快,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趋势明显。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能源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发展广域互联能源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