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瓷器质地与色泽的丰富多彩

瓷器质地与色泽的丰富多彩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瓷器质地色泽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不仅在于它的造型,还在它的器表质地、装饰和款式的特殊和丰富多彩。(同前)秘色瓷是越窑生产的一种有独特价值的青瓷。[2]中国陶瓷的久负盛名,特别是瓷器的举世闻名,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它的质地和色泽的异采纷呈,不同于众,可以说,它们的的变化不断地把陶瓷制造推向高、精、尖的水平,使陶瓷在长达数千年的里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瓷器质地与色泽的丰富多彩

质地和色彩的不同,是陶瓷器物外形精彩纷呈、美不胜收的关键,也是区分陶瓷不同类属的重要依据。

陶器质地色泽

陶器从最初的素面陶,到有了色彩和纹饰,在艺术发展史乃至人历史上,第一次施彩于器物的一种标志,是人类美意识的萌芽,是原始文化的特殊体现。陶色既是工艺条件造成的,又是时代和文化发展决定的,和地理环境和人们的心理因素都有关系。比如石器时代黄陶和白陶的分布就有地区性;红褐陶、红陶、灰陶、黑陶的普遍出现,就具有某种时代性。陶色、特别是彩陶在此后发展变化中,不仅反映着工艺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反映着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这一点,比它的造型体现地更为直接和集中。

陶器呈现的颜色,比较常见的有红、黄、灰、黑、白、褐等几种,还有些呈过渡性的颜色。

按照陶器的颜色和质感区分,有粗陶、灰陶、红陶、黑陶、白陶、釉陶、粗挞蛋壳陶、暗纹陶,以及砖瓦(画像砖)和琉璃(铅釉陶)等。

素陶是相对于纹饰而言,即无纹饰的素面陶。

粗陶,又称砂陶,是以夹砂或掺和其它物质的陶器。

印纹陶,是用特制的工具在陶胎上印压出纹饰的陶器,压印如同盖图章一样。它可以区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两类,前者年代相对较早。印纹软陶火度较低,印纹硬陶火度较高。它主要盛行于我国的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汉代都有印纹陶器。

红陶是仰韶文化及其以前的主要陶类,其表面呈红色。

灰陶是在仰韶文化时代出现的,以后逐渐增多,到龙山时代已取代红陶居于重要地位。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主要以赭、红、黑和白等色绘饰的陶器,是这一时代最具有艺术价值和原始文化意味的陶器。彩陶的纹饰所使用的颜色随地域、时代的变化而有变化。蛋壳陶是言其陶质之细腻,胎体之薄如蛋壳,制作之精巧无比。一般蛋壳陶的厚度仅为1毫米左右,只有达到这个标准才可称其为蛋壳陶。它是史前陶器中的特种工艺绝技,早已失传。蛋壳陶只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很短的时间里昙花一现,发现的数量较少。

黑陶是在烧制过程中,采用渗炭工艺而制成。黑陶大约出现于仰韶时代,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陶器。

白陶是指胎质和器表里外呈白色和接近白色(白度不纯)的一种陶器。它的化学成分接近高岭士一类的成分,但它在陶器的火候下烧成。加彩陶是把陶器烧成后再加彩绘的陶器,它的工艺与彩陶相反(彩陶是先上彩绘,然后烧制出来的绘彩陶器)。(www.xing528.com)

釉陶是在陶器表面施上一种玻璃质的低温铅釉的陶器,它出现在原始瓷器之后,但属于陶器。这种釉陶的工艺对此后陶塑、陶模型的生产都产生过重要影响,举世闻名的三彩就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

瓷器质地色泽

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不仅在于它的造型,还在它的器表质地、装饰和款式的特殊和丰富多彩。就瓷器的质地色彩来说,有原始青瓷、青瓷、黑瓷、白瓷、五花瓷、彩瓷、秘色瓷、彩绘瓷、花釉瓷、黑釉瓷等。

原始青瓷,如前所说,是从陶到瓷的一种过渡。它用瓷石做原料,但是火候不到瓷器的温度。它是瓷器的初级阶段。

青瓷,是最早的瓷器。六朝已有青瓷生产。青瓷是唐代瓷器的一个主要产品,到了宋代烧出了粉青和梅子青釉,把青瓷提高到新水平。青瓷是中国陶瓷的主流。

黑瓷所用的色釉与青瓷的化学成分相同,以釉中的氧化亚铁的含量来掌握,在青瓷釉中加大其比重,就会烧出黑釉瓷。

白瓷在北朝末期烧成,是继青瓷、黑瓷以后的一种重要产品,为以后的青花、五彩、粉彩等精细瓷器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青瓷与白瓷的差别是,青瓷胎色较重,釉呈青色,白瓷的胎色洁白,釉色白净。这些特征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胎、釉的成分,一方面则与烧制的温度相关,它“主要取决于胎、釉化学组成中的铁、钛含量和烧成时的窑室气氛。铁、钛含量高者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色,铁钛含量低微者则成白色。”(同前)

秘色瓷是越窑生产的一种有独特价值的青瓷。其特点是胎体细腻,胎色灰白,釉面光滑,造型端庄优美。因为“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故云秘色。”[1]

花瓷指黑釉带乳白色或乳白中呈现针状蓝色斑的瓷器,器形主要有壶、罐、拍鼓等。

青花瓷器是我国古代陶瓷中最富民族特色的优秀品种之一。它是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青花瓷是以钴为着色剂,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它的特点是: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蓝色的图案花纹;用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

此外,还有彩瓷(彩釉瓷)、花釉瓷、彩绘瓷等。彩绘瓷出产在明代,是主要为出口外销而烧造,其绘彩有的以红彩为主,加以青花和绿彩,有的则用红线勾勒轮廓。

总的来说,“中国瓷器的发展,在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则品种众多,瓷器生产呈现出百花争艳的景象。元代景德镇白底蓝色的青花瓷烧制成熟后,情况就起了急剧变化。从14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5世纪前期,大约仅仅经过七十年,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就占据了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2]中国陶瓷的久负盛名,特别是瓷器的举世闻名,一个重要原因正在于它的质地和色泽的异采纷呈,不同于众,可以说,它们的的变化不断地把陶瓷制造推向高、精、尖的水平,使陶瓷在长达数千年的里程中不断推陈出新,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其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