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瓷器:历史、制作与收藏

中国瓷器:历史、制作与收藏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餐具博物馆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瓷器。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早在东汉晚期已有外销记录。此前瓷器虽然已成为受欢迎的昂贵收藏品,但只是用于盛放甜品,直到1800年全套的瓷器餐具才进入宫廷。这套餐具完成于1814年,是加急制作而成的。但维也纳的金银餐具已在抗击拿破仑的战争中被熔化,因此皇室加紧订购了这套瓷器。有维也纳皇家购买的特制瓷器,有欧洲别国王室的馈赠,也有附属国上缴的贡品。

中国瓷器:历史、制作与收藏

餐具博物馆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瓷器。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早在东汉晚期已有外销记录。但直到15世纪晚期,中国瓷器才来到欧洲,当时被称作“白色的金子”。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后,中国外销瓷数量大增,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前面提到,欧洲人由此开始研究瓷器制造技术,并造出本土的瓷器。

瓷器不仅是一种日用器皿,它的造型、纹饰和釉色还被用来区别使用者的身份高低与贵贱。奥地利皇家餐具博物馆的瓷器数量巨大,件件精美俏丽,象征着奥地利皇室的富有和高贵。其中既有伟岸浑厚的大型器皿,也有小巧玲珑的娇艳细作;既有绚丽多姿的各色彩瓷,也有连环故事般的系列瓷器;既有本国皇室的专用瓷器,也有购自东方的外销瓷器和其他国家馈赠的礼品。它们都与奥地利皇室的朝野大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人的眼光来鉴赏这些瓷器,难免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欧洲人早期烧制的瓷器仍保留着浓重的模仿意味。

馆内最早的欧洲本土瓷器是梅森套件(Meissen Service),制作于18世纪初期(图8-12)。那时销往欧洲的瓷器价格昂贵,很多欧洲工匠都在探索制造这种“白色金子”的方法。萨克森公国的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King Augustus II of Poland)聘请了一个名叫贝特格(Johann Friedrich Böttger)的炼金术士,破解了东方人的制瓷配方,经过反复试验,生产出欧洲的第一件硬瓷器。1710年,他们在萨克森开设了欧洲第一家梅森皇家瓷器厂(Royal Meissen Manufactory)。

图8-12 镂空的梅森餐具(上)

图8-13 全景画系列餐盘(下)

梅森生产的瓷器价格贵如黄金,但绝不愁销路。它们几乎完全被欧洲各国的皇室和贵族包揽了。这让欧洲的王公们很羡慕,都想在本国开厂生产瓷器。但奥古斯特把瓷器厂看作会下金蛋的母鸡,他不但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还加强内部管制,看管周密,严防技术外泄。但严密的制度抵不住金钱的诱惑。1717年,奥皇查理六世(Emperor Karl VI)的外交官杜帕曲尔(Claudius Innocentius du Paquier)用重金买通技工,将烧制瓷器的秘诀带到了维也纳

图8-14 黄金镀金系列

1718年,在奥皇查理六世的支持下,维也纳创立了奥格腾瓷器厂(Augarten Porcelain),修建了第一座烧瓷窑炉,不久就烧制出精美的瓷器,在欧洲各国行销。创立者杜帕曲尔获得了25年的经营权。1744年经营期满,女皇玛丽娅·特蕾莎(Empress Maria Theresia)将瓷器厂收归皇家所有。此后该厂的每一件瓷器都被打上钴蓝色皇冠徽章作为标记。女皇非常喜欢瓷器,大力支持瓷器的研制和生产,烧制出一种被称为洛可可风格的瓷器。最精美的瓷器首先供给维也纳皇家使用,同时也受到欧洲各国王室和贵族的热捧。

馆内收藏的仅次于梅森系列的古老瓷器,就是维也纳生产的全景画瓷盘大系(Panorama Plates,图8-13)。此前瓷器虽然已成为受欢迎的昂贵收藏品,但只是用于盛放甜品,直到1800年全套的瓷器餐具才进入宫廷。这还要归功于战争时期,金银器皿都被熔化做成了钱币

1803年,弗兰茨皇帝为皇家宴会定制了120件瓷器,其中包括60件绘有图案的甜品盘,24件别具一格的“全景画汤盘”。盘中的绘画,是爱国主义浪漫主义的结合。盘子外侧镀以金边,中间是火山冰川和宏伟的维也纳建筑,每个盘子都有三幅表现奥地利、瑞士和意大利城市景观的绘画,它们是根据旧时的版画,由当地最好的瓷器画家画上去的。制作这套作品整整耗时五年。

维也纳出产的餐具还有黄金镀金系列(Gold Service,图8-14),堪称典范之作。在瓷器上镀金与镶金是奥格腾皇家瓷器厂的绝技。他们将一些高档瓷器镀上24K黄金和铂金,经过海沙与玛瑙石抛光后,显得格外光亮。他们还在大件的壶把、盘沿、钵底等部位镶嵌黄金雕塑小品,以彰显皇家独有的富贵。这套餐具完成于1814年,是加急制作而成的。1814年弗兰茨皇帝访问巴黎,各国决定在维也纳举办签署战争协议的国际会议。但维也纳的金银餐具已在抗击拿破仑的战争中被熔化,因此皇室加紧订购了这套瓷器。由于通体镀金,瓷器看起来仿佛由金银制成,这样至少在国宴上能有一套金光闪闪的餐具。

该馆最具个性的瓷器是奥地利皇室特制的哈布斯堡家族全套餐具(The Habsburg Service,图8-15)。其中每一款都有皇家成员的肖像。这套瓷器制作于1821年至1824年间,是弗朗茨一世皇帝为他的次子弗朗茨·卡尔的婚礼定制的。卡尔的新娘是巴伐利亚的公主索菲。根据皇室成员的地位和长幼顺序,画匠在大小不同的餐具上绘制了皇帝、皇后、王子、王妃与王孙们的肖像。这套餐具颇具哥特式风格,既彰显了皇家的地位和权势,也体现了曾经的神圣罗马帝国的显赫。它们深受皇室成员喜爱,在婚宴上使用之后,又在日常的家宴甚至国宴上多次使用。

图8-15 绘有皇家成员肖像的瓷器

图8-16 朱庇特与朱诺(左)和海洛与利安达(右)主题瓷盘

餐具博物馆还收藏有许多欧洲名牌瓷器厂的展品。有维也纳皇家购买的特制瓷器,有欧洲别国王室的馈赠,也有附属国上缴的贡品。其中包括德国梅森瓷器厂、法国赛夫雷斯瓷器厂、英国明顿瓷器厂和匈牙利海兰德瓷器厂等名牌厂家的精品。若是不看瓷器的标记,仅从外观很难区分它们的出处。

有些盘子绘制着寓言神话图案,有些绘有欧洲的风景名胜和动物花卉,还有一些直接将名画绘制在瓷器上(图8-16)。它们的造型和画面精巧艳丽,不仅需要出色的绘画技巧,还需要高超的烧制技术。不同的颜料和图案,要求不同的温度和烧制程序。有些瓷器需入窑六七次之多。瓷器越是精美,就越需要经过更多的加工、打磨和烧制。

有个椭圆形大花盘,上部描绘着法国凡尔赛宫,下边配以花园和法国的贵族群像(图8-17)。它可能是奥地利皇室在法国订购的。为了不伤害本地工匠的感情,进口的餐盘多需要秘密订购,因此难以知道它们出自哪些厂家。

图8-17 凡尔赛宫景观瓷盘(左上)(www.xing528.com)

图8-18 明顿系列餐具(右上)

图8-19 绿带瓷器盖碗(左下)

图8-20 苹果绿系列盖碗(右下)

其中一套1870年生产的英国餐具明顿系列(Minton Service),是伊丽莎白皇后,也就是茜茜公主,送给丈夫弗兰茨·约瑟夫皇帝的礼物(图8-18)。这套餐具由威廉·科勒曼(William Coleman)设计,上面绘有自然主义昆虫、鸟类、海鱼和植物等图案。

另一套壮观的展品是来自法国皇家的赛夫雷斯瓷器套件(Sèvres Service)。历史上奥地利与法国交往频繁。两国的关系错综复杂,时而是冤家对头,拼死厮杀,时而又是姻亲好友,水乳交融。餐具博物馆收藏了几百件法国的赛夫雷斯瓷器,都是法国波旁王室送给奥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贵重礼物,主要包括两大系列。

图8-21 法国王室馈赠的带盖汤盆

其一是绿带瓷器,是法王路易十五送给奥地利女皇玛利娅·特蕾莎的礼物。1770年,特蕾莎的小女儿玛利·安托瓦内特嫁给法国王储(即后来的路易十六)。路易十五为了送给亲家一份厚礼,特向创办于1734年的法国赛夫雷斯皇家瓷器厂定制了一套精美的绿带瓷器,包括185件瓷器餐具和38件装饰餐桌的陶雕造型,另有116件其他瓷器。这些瓷器造型各异,用途多样,但采用了统一的装饰,即法国皇室平时装点衣物的绿色缎带贯穿其中。瓷器中间部分根据弗兰索瓦·布热的洛可可绘画描绘出爱情、诗篇、音乐、绘画和雕塑等多种寓意,包含了从荷马莫里哀的世界文学元素。这些瓷器后来被人们称为“绿带瓷器”(Dinner and dessert service with green ribbons,图8-19),象征着波旁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战后的和解。

其二是带盖的金色穗状大盖碗(Gold “Sheaves of Corn” Tureens)与苹果绿系列晚餐瓷器套件(图8-20、图8-21)。1777年,奥皇约瑟夫二世前往法国看望妹妹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妹妹赠送给他五百多件精美瓷器,其中最精美的就是这套汤盆。盆子周身带有描金,盆面上绘有水果、蔬菜、谷穗和花草,象征着丰产与富饶。除了这四件华丽的汤盆,还有一套苹果绿系列的晚餐用具。

图8-22 有中国人形象的瓷盘(左)

图8-23 维多利亚女王送给奥皇约瑟夫一世的茶具(右)

餐具博物馆还辟有一间东方餐具室,展出中国和日本的瓷器。其中最早的是洛林的查尔斯·亚历山大公爵(Duke Alexander of Lorraine)在18世纪初期购买的,他是弗朗茨一世的兄弟和玛丽娅·特蕾莎女皇的姐夫,非常崇拜东方文化,通过各种途径购买东方的瓷器。

这些东方瓷器被称为伊万里瓷器(Imari porcelain),有烛台、花盘、花瓶、茶碗、盖罐、糖果盒、酒具套件和餐桌摆件等。它们造型美观,纹案细腻,色彩柔润,因为通过日本的海港伊万里出口到欧洲而得名。

但仔细观察这些瓷器会发现,许多图案似乎都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多款瓷器上绘制着中国式的亭台楼阁和人物图像(图8-22)。有学者认为,这批瓷器大多产自17世纪早期。当时中国正处于明清易代之际,因为战乱和清政府实行的海禁制度,让中国瓷器的外销遭受重创(图8-24、图8-25)。

图8-24 伊万里瓷器(左)

图8-25 伊万里瓷器(右)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很早就使用中国瓷器。1616年,日本人在伊万里港口附近的有田发现了瓷土,开始烧制瓷器并大量出口欧洲,欧洲人称其为“有田烧瓷器”。日本与中国南方的漳州、泉州和景德镇的瓷器产地相距较近,会仿制中国的瓷器,甚至有些伊万里瓷器就产自中国。这些瓷器到达欧洲后,工匠们用银精心装饰,不仅让瓷器更加美观,还能将它们组合成适宜欧式就餐习惯的套装餐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