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历史文化印记,探访民间收藏

历史文化印记,探访民间收藏

时间:2023-08-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个下午, 我被他带进了一种氛围, 沉潜入历史之中, 进入到了文化的气场。浦汉清收藏的印章中, 有两枚清代驿站的官印, 一为伊林驿, 一为独石口驿。二连浩特现建有我国首家反映驿站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再现当年古茶叶之路的遗风和特色, 突出二连浩特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印记,探访民间收藏

我写了荆州律师孙国军收藏砚台的故事后, 荆州沙市作家协会主席万华伟邀我再去荆州, 说有个朋友收藏印章, 里面有不少故事。 刚好我这本《民间收藏纪事》的书中, 没有写到印章, 写一下这位收藏印章的朋友, 使得书的内容更丰富, 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就有了我的又一次荆州之行和采访。

收藏印章的朋友叫浦汉清, 湖北松滋县沙道观人,1959 年出生, 1976 年高中毕业后入伍, 在湖北枣阳当炮兵。 1981 年复员, 分配到沙市塑料二厂保卫科工作。 浦汉清1979 年在部队入党, 到工厂后, 他工作积极, 任劳任怨, 后来担任了保卫科长

浦汉清热爱学习, 他业余时间进修武汉大学法律专业, 1987 年获得了自修本科文凭, 1990 年参加全国律师资格考试, 获得执业律师资格, 1994 年从工厂辞职, 先在楚元律师事务所, 现在荆楚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他是荆楚律师事务所的党支部书记、 合伙人。

很有意思的是, 孙国军是律师, 收藏古砚台, 浦汉清也是律师, 收藏印章。 他们俩是同行, 收藏的砚台与印章, 从历史文化追溯, 很有些关联。

浦汉清说他搞收藏是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的, 先是收藏玉石, 主要是史前高古玉红山文化玉器和泛红山文化黑皮玉器。 他对造型奇特, 铁性十足, 遇磁即吸,表面通体乌黑, 边缘透绿色且具有金属晶点斑痕的黑皮玉情有独钟, 其收藏已达百件之多。 后来他喜欢书法,由书法而喜爱印章收藏, 从90 年代开始, 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不说他的玉器收藏, 只写他收藏印章的事。

中国秦代之前, 无论官印和私印都称玺, 秦统一天下后, 规定皇帝的印独称玺, 臣民的印只称印。 唐武则天觉得“玺”与“死”近音, 遂将玺改称为宝, 汉将印称为章。后来又历经演变, 印章被称为“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 印章中官印象征权力, 私印先是盖于封泥之上以防私拆, 并作信验。 印章用朱色钤盖, 除日常应用外, 又多用于书画题识。 印章文字篆刻, 始于先秦继及两汉, 明清以来, 随着各类印石的大量运用, 文人篆刻蔚然成风, 名家辈出, 流派纷呈,方寸之间尽显天地之美, 篆刻印章遂成中华艺术之璀璨瑰宝。 古代印材有铜、 银、 金、 玉、 琉璃、 牙、 角、 木、竹、 水晶, 元代之后盛行石章。 凡在各种印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称“金石”。

浦汉清因律师职业, 需要到全国各地出差, 四处觅寻他心目中的宝贝。 他迷上收藏印章后, 就读大量的有关印章方面的书籍, 二十多年来, 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用万华伟的话说, 他和孙国军两个当律师的, 赚的几个钱, 除了养家外, 一个用来买印章, 一个用来买砚台。 浦汉清只要是看准了的印章, 就要想方设法地买到手, 虽说卖家要价不低, 他也在所不惜。 不抽烟不打牌,余钱都用来买印章, 浦汉清的这个爱好高雅脱俗, 令我尊敬。

浦汉清收藏的各类印章近五百枚, 他对这些宝贝珍爱无限, 特地请人制作了铁皮保险柜保存。 浦汉清从家里大包小匣地运来了他自己认为有意义、 有内涵的印章几十枚, 摆满了我住的酒店的房间。

这是秋日一个静静的下午, 房间里就我与浦汉清两人, 他向我如数家珍般地介绍他带来的这些印章。 这些印章他是怎么收来的? 这些印章是哪朝哪代干什么用的? 这些印章的材质是什么? 他都细细道来。 这一个下午, 我被他带进了一种氛围, 沉潜入历史之中, 进入到了文化的气场。 我见到了铜制官印, 我见到了袖珍精致的竹根印, 我见到了小巧如指甲盖的田黄冻章, 我见到了木头雕刻的红色年代苏维埃的方形印, 我见到了清末著名篆刻家徐三庚刻的藏书印, 等等。

我把浦汉清的印章归了一下类, 遂决定选出四组(枚)印章写一写。

浦汉清收藏的印章中, 有两枚清代驿站的官印, 一为伊林驿, 一为独石口驿。 伊林驿印长7.8 厘米, 宽4.9 厘米, 高10.4 厘米, 印台厚2 厘米; 独石口驿印长7.8 厘米, 宽4.9 厘米, 高10.4 厘米, 印台厚2 厘米。两印都是铜质, 形状大小相同。 两印背上均有上小下大的椭圆形印钮。 印钮的变化也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替,到明代直钮由两宋方形板状钮变成椭圆柱状, 才真正形成了后世俗称的“印把子”。 从印文看, 清代官印最常见的是满文、 汉篆, 汉满文同时出现在印面上, 是清代官印的最大特点。

伊林驿印文为“伊林驿记”, 满文汉篆并排, 印背有“礼部制”字样, 印台左侧有“嘉字一千七百五十四号”字样, 印台右侧有“嘉庆二十五年六月 日”字样。

伊林驿印

伊林驿站在现在的内蒙古二连浩特市。 二连浩特是一个很小的边境城市, 常住人口大约只有五六万人, 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沟通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口岸。 从张家口出发, 内地茶叶运到乌兰巴托、 俄罗斯和欧洲, 都要从二连浩特出境。 驿站是古时候在交通要道上, 设置的接待来往官员客商住宿饮食, 补给物资的中转站。 伊林驿站设于清朝嘉庆二十五年(1820 年), 是古茶叶之路的必经驿站。二连浩特现建有我国首家反映驿站文化的专题博物馆, 再现当年古茶叶之路的遗风和特色, 突出二连浩特的历史文化。 博物馆整体建筑具有北方风格, 采用现代建材进行外观复古, 再现古驿站的建筑个性和原始风貌。 二连浩特的国家地质公园, 被称为是恐龙墓地, 据中德、 中瑞、 中苏、 中加、 中比联合考察队的考察, 这里是恐龙的故乡

这么古老与历史悠久的地方, 这么重要的经济交流的口岸, 清政府设立驿站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驿站称“伊林”, 蒙语为“纪元、 初始”之意。 遥想当年来往驿站的官员, 中外商贾, 贩夫走卒, 络绎不绝, 车辚辚马萧萧人声喧哗, 那是多么热闹而沸腾的场景。 可是你知道么? 当年能掌管控制这一切的“印把子”, 今天在湖北荆州一个叫浦汉清的人的手里。 不过这“印把子”今天掌管控制不了伊林驿站的一切了, 它成了珍贵文物。 根据浦汉清手里“伊林驿记”印台右侧的铭文, 此印制于“嘉庆二十五年六月”, 伊林驿站也是这一年设立的, 这是古伊林驿站的第一枚官印无疑。

浦汉清给我看的第二枚官印是独石口驿站印, 印面文字为“独石口驿记”, 汉篆满文并行直排, 印背有“礼部制”字样, 印台左侧有“康字一千三百七十五号”字样, 印台右侧有“康熙三十二年三月 日”字样。

独石口驿站与杀虎口、 喜峰口、 古北口、 张家口统称漠南蒙古五路驿站, 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喜峰口与杀虎口驿站建成, 古北口、 独石口和张家口三驿站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 年)建成。 清代的五路驿站以京师为中心,通过五路驿站, 可通往漠南蒙古的各个盟旗。 独石口是宣府镇长城隘口, 为今张家口市赤城县独石口镇独石口村,以“塑方屏障”驰名。 郦道元水经注》记有“孤石孤生, 不因阿而自恃”, “其周围才百余丈, 高不及二丈, 与园囿中假山相似”。 独石口以“突兀孤秀”“一石飞来”的巨石而得名。

文献记载, 独石口驿站建成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 浦汉清手上的“独石口驿记”印台右侧铭文, 此印制于“康熙三十二年三月”, 浦汉清手上的这枚官印, 也是独石驿站的第一枚官印无疑。

只是独石口驿站比伊林驿站要早建一百二十七年。

独石口印

浦汉清回忆, 大约是2000 年的秋天, 他出差北京,办完正事后, 特地留了一天时间逛古玩市场。 那天上午他在潘家园市场到处蹓跶, 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一个街边的地摊上, 有好几个人围着两个蒙古族的摊主, 就几枚铜官印在讨价还价。 浦汉清围上去, 蹲下来, 静静地看着, 听那几个人讨价还价。 可能摊主出价过高, 也可能是那几个人并不太识货, 他们的生意没做成。 当那几个人走了后, 浦汉清才上前看那几枚铜官印。 蒙古人与他打了招呼, 介绍自己是从内蒙古赤峰市来, 他的这些货都是地道的真东西, 绝无假货。 浦汉清看准了其中的一枚伊林古驿站的官印, 但他却一次次地把玩着另外几枚印, 与摊主聊着天, 问个实价。 摊主并不是外行, 咬定的价格不下降,最后, 浦汉清在摊主答应减价两千元的情形下, 花一万三千元买下了伊林驿站的官印。 与蒙古人告别时, 浦汉清还拜托他说, 今后如有此类的古官印, 希望给他留着。 浦汉清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了那个蒙古人。

半年后, 浦汉清又因一件官司去北京调查。 办完事,他又去了潘家园古玩市场。 那是星期天的下午, 浦汉清在半年前他买伊林古驿官印的地方, 又碰到了那个蒙古人。蒙古人还认识他, 见面热情地打招呼。 蒙古人说, 他半年前留下的电话号码自己不小心弄丢了, 无法联系到他。 浦汉清问是不是有好东西了? 蒙古人说, 他刚好搜到了一枚古驿站的官印, 与浦汉清上次买去的那枚差不多, 他特地留着呢!

蒙古人说完, 从身后的帆布提包里掏出了一个纸盒,递给浦汉清。 浦汉清打开一看, 是独石口古驿站的官印。浦汉清将印把玩察看了一番, 是真货无疑。

一回生二回熟, 这次两人没有过多的讨价还价, 买家识货, 卖家内行, 所以成交的价格也就合理合情。

浦汉清说, 他获得这两枚古驿站的官印, 是种缘分。收藏中确实有缘分或说机遇吧, 要不然那远在千里之外的物件, 有许多机会被人拿走而没有被人拿走, 都偏偏要留着你去获得, 这就是你修得的缘分。

浦汉清的印章收藏中, 有一组三枚由徐三庚篆刻的“归安陆心源”的藏书校书印, 印体均为寿山石人与物的造型。 这三枚印章从篆刻者, 印文中的陆心源以及材质,都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

徐三庚, 清末著名篆刻家, 书法家, 浙江上虞人, 生于1826 年, 卒于1890 年, 字辛谷, 又号袖海。 其篆刻取法于汉碑额篆与天发神谶碑, 刀法苍劲, 体态飘逸, 与当时的吴让之、 赵之谦齐名。 其摹刻金石文字, 所刻吴皇象书天发神谶尤佳。 刻印力追求秦、 汉, 能于邓石如、 吴熙载诸家之后, 别树一帜。 据说徐三庚出生贪苦农家, 稍长外出谋生, 在一座道观中当杂工。 道观中有道人擅长书法篆刻者, 徐三庚得其真传, 其篆书被誉为“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www.xing528.com)

浦汉清收藏徐三庚的三枚印章分别是寿山石高山黄冻观音印章, 高23 厘米, 印面椭圆, 直径6.5 厘米,印文为“归安存斋校书”, 边款为褎海; 寿山石艾叶绿弥勒佛印章, 高16 厘米, 印面椭圆, 直径7 厘米, 印文为“归安陆心源藏书”, 边款为上虞徐三庚制; 寿山石朱砂冻人生如意扁形章, 长13 厘米, 高6.5 厘米, 厚1.4厘米, 印文为“归安陆氏藏金石之印”, 边款为褎海制于沪上。

徐三庚为陆心源所刻三枚印形体

归安陆心源藏书印

徐三庚又号袖海, 而浦汉清三枚印章中有两枚边款落字为“褎海”, “褎”与“袖”在古文中为同字。 仔细察看浦汉清收藏的三枚徐三庚的印章, 观音、 弥勒佛、 卧如意形象生动, 再看那篆刻文字, 也确是“刀法苍劲, 体态飘逸”, 为徐三庚的作品无疑。

我们要再说说拥有这三枚印章的原主人陆心源了。

陆心源, 字刚甫, 号存斋, 归安(今浙江湖州)人, 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 其皕宋楼与瞿氏铁琴钢剑楼、 丁氏八千卷楼、 杨氏海源阁并称为晚清全国四大藏书楼。 陆心源咸丰九年(1859 年)乙未举人, 官至福建盐运使。 太平天国战乱之后, 故家藏书纷纷散出, 陆心源因任盐管资财日富,他低价搜罗, 仅从上海宜稼堂一家就购得藏书四万八千多册。 另有江南数十家藏书都流入陆心源之手, 他建“皕宋楼”“十万卷楼”“守先阁”三处藏书楼, 藏书达十五卷之多。“皕宋楼”是陆心源珍藏宋代善本珍本的地方, 此楼藏有宋版珍本书两百余部, 这在当时是令天下惊讶的, 所以就有了“皕宋楼”之名。 陆心源生于1834 年, 卒于1894 年。

徐三庚长陆心源八岁, 一个是当时的名篆刻家, 一个是当时的名藏书家, 名篆刻家为名藏书家刻几枚印章, 这是很合情合理的事, 也应是当时的雅事。 三枚印章中, 一枚为藏书章, 一枚为校书章, 一枚为藏金石章。 藏书章是用在陆心源的藏书上, 藏金石章是陆心源收藏金石时用的吧! 陆心源懂医, 他一生有关藏书与医学的著述甚多, 这些书稿成后要刻板印刷, 校书章可能是用在校正书稿的时候吧!

浦汉清告诉我, 这三枚徐三庚篆刻的印章, 是他在江西南昌买得。 那是2008 年夏天, 他出差南昌办完事, 就一个人在古玩市场转悠。 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摆的摊子上, 他发现了这三枚印章。 浦汉清与年轻人聊天, 年轻人告诉他这三枚印章是从婺源的一个老人那里买到的, 那老人当过老师。 浦汉清最后以四千五百元的价从年轻人手中买到这三枚印章。

浦汉清有个愿望, 是能从陆心源留传下来的藏书上看到盖有徐三庚篆刻的“归安陆心源藏书”的印章。

浦汉清的这个愿望很难实现了。 陆心源的“皕宋楼”和“十万卷楼”的藏书已经被其子陆树藩卖给了日本人。二十世纪初, 日本发明了人造丝, 倾销东南亚, 苏杭丝厂纷纷倒闭。 陆树藩的丝厂破产, 陆树藩变卖了不动产和古籍来解困。 日本人以当时的日币十一万八千元购买了陆家的全部藏书。

当然, 浦汉清可以到日本去寻找他想看到的东西。

浦汉清收藏中有一组辛亥革命时期的印章。 四枚长6.5 厘米, 宽6.5 厘米, 厚2 厘米的正方形木章, 每章一字, 组成“军政府示”四字。 四个字为楷体, 厚朴端正,有正气威严。 每枚方章背后有两凹孔, 经分析是有一长木板, 木板上有凸楔, 四枚方章可装在木板上, 这样使用起来才方便。 我在细究这四个方块字的确切含义时, 浦汉清拿出一张照片。 照片拍摄的是一本辛亥革命历史文献, 文献上有一张武昌起义后, 武昌起义军政府发布的告示, 这告示当时是张贴在武昌的大街小巷, 是起义军政府向市民发布的信息。 而文献上告示的顶头四字, 字形字体正是浦汉清收藏的“军政府示”四字。 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在武昌阅马场的红楼, 可以想见, 那些告示是由红楼这里发出去的。

“军政府示”四字严格说, 是四个活动方块字, 把它们拼在一起使用, 就像排字工人拣字排字一般, 拼好后,用油墨印刷, 大批的告示就印出来, 然后张贴在各地, 起到宣传和通报的作用。 从制作和所选木料坚硬的角度看,这四字说是印章也可以。 不论是印章还是活字, 这四枚单体字块都是文物, 其珍贵程度不言而喻。

军政府示印文

鄂省大都督印

浦汉清收藏的辛亥革命印章的另一枚是“中华民国军政府鄂省大都督之印”。 这枚大都督之印也是方形的, 长宽均为9 厘米, 厚为2 厘米。 这枚印章的材质与“军政府示”的材质相同, 木质坚硬而沉甸甸的, 油亮中黑里带红。 到底是何木质, 未请行家鉴定。 大都督印文是篆体,字体刚劲秀美, 刀法凌厉有力, 是难得的佳品。

这位军政府鄂省大都督是谁呢? 是黎元洪。 黎元洪乃湖北黄陂人, 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 经历过中日甲午海战, 深得湖广总督张之洞信任, 任新军暂编二十一混成协统领。 武昌起义成功后, 被湖北新军推为湖北大都督。 后中华民国成立, 黎元洪曾两度担任总统, 三次担任副总统。 黎元洪爱惜士兵, 一生位尊权不重, 在辛亥革命前, 间接为革命做过一些事情, 在当时名望较高。 武昌起义时, 孙中山、 黄兴等人都不在武昌, 起义军不能没有领头人, 因此鄂省大都督落在旧军官黎元洪头上, 其中的缘由, 世人解说多多, 演义多多, 我们不去说了。

中华苏维埃护卫印

浦汉清收藏的辛亥革命这组印章, 并未踏破铁鞋, 而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2010 年, 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的时候, 荆州城里举办了一次民间古玩文物交流会, 一位黄陂来的年轻人, 从部队转业回来, 到荆州参加交流会, 在年轻人带来的藏品中, 浦汉清买到了这组辛亥革命印章。

最后, 我们再来看看浦汉清收藏的一枚红色政权的印章。 这枚印章在浦汉清收藏的近五百枚印章中, 材质是最简单最普通的, 因为它只是一块普通木头刻制的。 这枚红色政权印章, 长7.8 厘米, 宽5 厘米, 厚3.3 厘米, 印文分三排, 第一排为“中华苏维埃”, 第二排为“瑞金县叶坪乡”, 第三排为“中央政府武装护卫(二)”, 在一二排文字的中间, 有一五角星, 五角星中间镂空, 刻镰刀斧头的党徽。 这枚印章文字长瘦, 线条刚劲有力, 笔画近于完美。

1931 年11 月7 日至20 日, 红军在江西瑞金叶坪乡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 出席会议的代表有六百余人。 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选出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等六十三人为中央执行委员, 毛泽东为主席, 项英、 张国涛为副主席。 设立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委员会, 朱德任主席, 王稼祥、 彭德怀任副主席。大会通过了宪法大纲、 土地法、 劳动法、 妇女法等, 规定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分配给贫农下中农。

中华苏维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红色政权。 瑞金叶坪乡现为红色旅游景区, 这里有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址等十几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多处革命旧址和纪念建筑物。

在十几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 有一处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 这是苏维埃政府肃反保卫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 浦汉清收藏的“中央政府武装护卫(二)”印章,应该出自国家政治保卫局, 此章编号为(二), 那么前面有(一), 后面可能有(三)或(四)。 这枚印章在当时中华苏维埃代表的是一支护卫队伍, 出入放行, 持有盖了此章的证件就可通行, 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可以想见。

这枚红色政权的印章, 浦汉清是从一个江西人那里买到的, 价格很便宜, 只四百元, 但其历史的价值却是不可低估的。

介绍了浦汉清印章收藏中的四组(枚)印章, 我发现浦汉清的印章收藏是有系列的, 而且重在发现印章的内涵, 及历史意义与文化意义, 从中可见出时代风貌历史变革以及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这种收藏观, 比那种仅从物质价格入手, 想盈利获利增值的收藏观是有天壤之别的。 收藏的意义在于价值而不在于价格, 收藏的意义在于发现和保存。

浦汉清每年代理五十余件官司, 还为弱势群体免费代理多件官司。 业余时间他收藏印章, 实际上是在收藏历史与文化的印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