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类型:电力系统同步振荡的现象

基本类型:电力系统同步振荡的现象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产生机理的不同,因此不同类型次同步振荡现象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解决措施也不同。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次同步振荡的研究都以涉及机电相互作用的次同步振荡为主。本书中,也主要介绍这方面次同步振荡现象的机理、分析方法、抑制措施等内容,而对异步发电机效应只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基本类型:电力系统同步振荡的现象

通常,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可分为异步发电机效应、轴系扭转相互作用、暂态扭矩放大作用以及装置引起的次同步振荡[25]

异步发电机效应一般发生在含串联补偿的输电系统中,由电气部分LC谐振产生,不涉及转子轴系动态过程。而轴系扭转相互作用、暂态扭矩放大作用和装置引起的次同步振荡则存在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的相互作用,不仅电气量发生振荡,同时会激发转子轴系的等幅或者增幅扭转振荡,造成轴系疲劳寿命损伤的累积和轴系的损坏。

由于产生机理的不同,因此不同类型次同步振荡现象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解决措施也不同。异步发电机效应只涉及电气部分谐振,因此其数学模型中轴系可以用单刚体表示,不需要采用多质量块模型,一般采用异步发电机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在抑制措施方面,异步发电机与串联补偿等特定的运行条件有关,可以通过运行方式、操作规程的安排来避开这样的运行条件;当监测到异步发电机效应发生时,也可以通过迅速改变系统网络拓扑来消除;另外,相关设备的过电压、过电流保护装置也自然地成为了异步发电机效应的后备保护,因为当异步发电机效应导致设备电压、电流越限时,这些保护装置会自动切除这些设备,从而破坏了异步发电机效应的发生条件。(www.xing528.com)

而当振荡涉及电气部分和机械部分的相互作用时,次同步振荡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解决措施都要复杂得多,尽管国内外电气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其动态机理、分析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例如,虽然复转矩系数分析法已经成为次同步振荡最有效的分析方法,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有效的应用,但是对其成立条件、适用范围,仍然有待讨论和研究[26-28]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对次同步振荡的研究都以涉及机电相互作用的次同步振荡为主。本书中,也主要介绍这方面次同步振荡现象的机理、分析方法、抑制措施等内容,而对异步发电机效应只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