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SV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分析方法

SV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分析方法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众多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中,静止无功补偿器曾得到较早的研究,T.H.Putman和D.G.Ramey等学者最先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这种方法[2],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仅包括TCR的SVC装置在当时被称为动态稳定器或调制电感稳定器。1979年,IEEE的次同步谐振工作组在总结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措施中,将SVC作为推荐措施之一[3]。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的SanJuan电厂进行了SVC抑制SSR的工程实施。

SVC抑制次同步振荡的分析方法

众所周知,静止无功补偿器是在机械投切式并联电容和电感的基础上,采用大容量晶闸管代替断路器等触点式开关而发展起来的。分立式SVC包括可控饱和电抗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Thyristor Switched Capacitor,TSC)和晶闸管控制/投切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Switched Reactor,TCR/TSR),它们之间或与传统的机械投切式电容/电感结合起来构成组合式SVC[1]。这种并联补偿设备可以向系统注入电流或改变系统导纳矩阵的对角元素,因此可以方便地发生或从系统中吸收无功功率,进而可以控制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间接地调节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这种快速控制的并联补偿设备也可以通过快速控制系统的潮流变化来提高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改善电力系统的动态特性。

在众多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技术中,静止无功补偿器曾得到较早的研究,T.H.Putman和D.G.Ramey等学者最先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这种方法[2],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种仅包括TCR的SVC装置在当时被称为动态稳定器或调制电感稳定器。1979年,IEEE的次同步谐振工作组在总结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措施中,将SVC作为推荐措施之一[3]。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的SanJuan电厂进行了SVC抑制SSR的工程实施。在我国,2008年针对国华锦界电厂SSR问题开展了这一模式的工程研发,并成为目前国际上成功应用和在电力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典型案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