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络筒工序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络筒工序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百管断头的主要原因是细纱质量不好,其次是络筒机机械、工艺设定和操作的原因。(三)毛羽增长率试验1.试验目的通过测试可了解管纱经过络筒工序后,对纱线外

络筒工序试验方法与结果分析

(一)百管断头次数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试,可及时发现络筒时由工艺操作、机械等方面而引起的断头原因,以便采取措施降低断头,为提高络筒效率创造条件。

2.试验周期 1332MD型络筒机,各品种每周至少测一次;全自动络筒机,每台设备每周测试两次(试验周期可根据企业情况调整)。

3.测试方法 对1332MD型络筒机,测试方法如下。

(1)分品种在任意机台上至少测定100只管纱,从开始插上到络完为止。

(2)发现断头立即记录下来并分析断头原因,有突出问题时应留出样品,提供给有关部门进行详细分析,测试结果记录在表2-9中。

(3)试验前后分别记录靠近试验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表2-9 1332MD型络筒机百管断头率原因分析表  纱线品种和线密度:

对全自动络筒机,可以直接从络筒机上抄录数据,再经过折算求出百管断头数,记录表格见表2-10。

表2-10 全自动络筒机百管断头率原因分析表  纱线品种和线密度:

4.试验结果计算

式中:Ad——络筒百管断头,次/百管;

Dn——断头次数,次;

Ds——测定管纱只数,只。

所得结果中需保留一位小数。

5.测试结果分析 测试时,应将断头原因及时记录在表2-9和表2-10中,以便分析。

(1)百管断头的主要原因是细纱质量不好,其次是络筒机机械、工艺设定和操作的原因。

(2)若个别锭子断头高时,先检查张力盘的轴心、张力盘底部或张力杆是否起槽,锭子状态是否良好。

(3)若某种纱发生较长时间断头高,根据断头原因分析;在其他断头一项所占比例较多时,则可检查络筒工艺是否合理,如张力装置和清纱器所设参数是否符合工艺规定。

(二)络筒卷绕密度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试卷绕密度来衡量络筒的卷绕松紧程度,进而了解经纱所受张力是否合理,并可计算出络筒最大的卷绕容量。

2.试验周期和取样 各品种每季至少测一次,翻改品种时必须试验。取样时任取筒纱,数量不少于5只。

3.筒子卷装体积计算方法 圆锥形筒纱和圆柱形筒纱卷装尺寸如图2-1和图2-2所示。

图2-1 圆锥形筒纱

图2-2 圆柱形筒纱

(1)圆锥形形筒纱的绕纱体积:

式中:D——圆锥形筒纱满筒大端直径,cm;

D1——圆锥形筒纱满筒小端直径,cm;

d——圆锥形筒管大端直径,cm;

d1——圆锥形筒管小端直径,cm;

H——筒纱上的绕纱高度,cm;

h——圆锥形筒纱绕纱底部锥体高度,cm。

(2)圆柱形筒纱的绕纱体积:

式中:D2——圆柱形筒纱的满筒直径,cm;

d2——圆柱形筒管直径,cm;

H——筒纱上的绕纱高度,cm。

4.筒子绕纱质量的测量 称空筒子和满筒子的质量,两者之差即为绕纱质量G。

5.求筒子的卷绕密度 筒子的卷绕密度:

6.影响卷绕密度γ的因素

(1)同一纱线密度时,张力越大则卷绕密度γ越大,反之γ越小。

(2)络筒机类型和车速高低对卷绕密度也有影响。同一机型,车速快,γ要大一些。

(3)棉纱特数越大,则卷绕密度越小,卷绕密度也随纤维类别、纱线特数大小不同而不同,表2-11为不同棉纱特数的卷绕密度范围。

表2-11 络筒卷绕密度参考范围

注 同样特数涤棉混纺纱的卷绕密度一般要比纯棉纱高0.04~0.06g/cm3。因为涤/棉纱线弹性好,卷绕成筒子后纱线略有收缩,造成卷绕较紧。

(三)毛羽增长率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测试可了解管纱经过络筒工序后,对纱线外观质量的影响,并为改善络筒工艺和设备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络纱质量。

2.试验周期 每台络筒机每月至少测一次。

3.取样方法 每个品种随机取10只管纱和筒纱,满管纱去掉100m左右,满筒纱去掉1000m左右,连续测10次,最后求平均值。

4.试验方法

式中:M1——筒子纱毛羽数,个;

M2——管纱毛羽数,个。(www.xing528.com)

5.影响毛羽增长的因素

(1)槽筒是影响毛羽增长的主要因素,而槽筒的材质、表面光洁度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采用金属槽筒,其表面加工精度高,因而毛羽增加要比采用胶木材料的槽筒要少一些。

(2)纱路曲度对毛羽增长也有影响,一般直线型纱路毛羽增长比曲线型毛羽增长少。这是由于直线型纱路减少了作用于纱线上的摩擦和附加张力,这就减少了对纱线的磨损,减少了毛羽的产生。

(3)络筒工艺参数如络纱速度,络筒张力对毛羽增长率有很大影响,应根据加工纱线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工艺参数。

(四)管纱回潮率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可以了解管纱回潮率的大小,使管纱回潮率控制在工艺要求范围内,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间接地考核空调设备的运转情况,作为调节温湿度以及计算产量的依据。

2.试验周期 每品种每月测试一次。

3.试验方法

①从车间管纱存放处的管纱上取样,每个品种取三个样品,样品重量为2g左右,每个样品中均放入纸条,记录品种。

②将样品放入取样容器小铁筒内。

③在试验室用电子天平称取每个样品的湿重G1

④把样品放入烘箱,烘燥1~2h后,将样品放入干燥器15min,称取样品干重G2

⑤计算回潮率:

4.管纱回潮率对生产的影响 管纱回潮率的高低,不仅影响筒纱的卷绕密度,还能影响纱线的质量即络筒的断头率。管纱回潮率高,筒纱的卷绕密度偏大,反之卷绕密度偏小。管纱回潮率偏高,纱线的伸长增加,络筒时断头会增加,影响筒纱的质量和络筒机的效率。若管纱回潮率偏低,络筒时静电较多,毛羽增长率大幅度增加。

5.影响回潮率因素 影响管纱回潮率的主要因素是车间温湿度和纤维种类,不同纤维种类的纱线在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其回潮率也不同。

(五)好筒率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可以全面了解筒纱的质量,并可以了解每个挡车工的产品质量,作为挡车工的质量考核依据,以达到提高筒纱质量,从而稳定整经生产,提高效率和经轴质量。

2.试验周期 每季度不少于一次,品种翻改时必须检验。

3.检验方法 按络纱好筒率考核标准进行考核。检查时在整经车间与织造车间随机抽查筒子各50只,总只数不少于100只(同品种纱线),倒筒抽查不少于50只。

4.计算方法

5.络纱好筒率考核标准及造成筒子疵点的原因 好筒率考核标准见表2-12。

表2-12 络筒好筒率考核标准及造成坏筒的原因

续表

(六)电子清纱器正切率和清除效率试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既可以检验电子清纱器质量好坏,又可以了解电子清纱器效率和检测系统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2.试验周期 每月每台络筒机测试至少一次,品种翻改时随时测试。

3.试验方法

(1)正切率试验方法。

①每一次工艺试验,各锭清纱器的试验长度不少于10万米。

②分锭采下被清纱器切断的全部纱疵(包括空切的纱线)。

③将采下的纱疵逐根与该清纱相适应的纱疵样照和清纱特性曲线对照,确定正切根数。

④分锭计算正切率,然后求出算术平均数,即为该套清纱器的正切率。

(2)清除效率试验方法。

①确定倒筒的清纱设定。倒筒时设定长度保持不变;设定粗度规定为:以直径设定的清纱器应比原清纱设定值减少20%,以截面积设定的清纱器应比原清纱器设定值减少40%。

②把已经清过纱的筒子放在原锭上倒筒。对于灵敏度低的锭子不要在原锭上倒筒,应将该筒子放在本套清纱器中灵敏度正常的锭子进行倒筒。

③分锭取下被切断的纱疵(空切的可不取下),再对照纱疵样和清纱特定曲线确定漏切数。

④分锭计算清除效率,然后求平均值,作为该套清纱器的清除效率。

4.计算方法

(1)正切率:

(2)清除效率:

式中:B——正切率;

Z——正确切断根数,根;

W——误切根数,根;

P——清除效率;

L——漏切根数,根。

5.结果分析 正切率和清除效率反映了电子清纱器检测系统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正切率和清除效率高,则说明纱疵被漏切的少,因而络纱的质量较高,有利于提高后道工序质量和织物质量。一般要求正切率和清除效率要大于85%;若小于85%,则就不能保证络纱质量,就要停止使用该套清纱器。

在使用电子清纱器时,必须选择最佳的清除范围,如设定的灵敏度太高,就会增加回丝和接断头次数,降低络筒效率和增加劳动强度。如果灵敏度设定太低,则难以保证筒纱质量。因此,应根据原纱质量和后道工序的要求,对照纱疵样照,合理选择清除范围,从而提高电子清纱器的正切率和清除效率。

(七)无接头纱捻接质量检验

1.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可了解纱线捻接质量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并以此来评价捻接纱线质量和捻接器质量的好坏,为提高捻接纱质量和改善捻接器性能提供依据。

2.试验仪器 Y361-3型单纱强力仪(可采用现有型号单纱强力仪)。

3.试验周期、方法及计算方法 试验周期、方法及计算方法见表2-13。

表2-13 捻接纱质量试验周期和计算方法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