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制造系统性能指标及目标

制造系统性能指标及目标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与产品相关的性能指标生产率。这是指单位时间内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数量。通常它是一个随机变量,需要求得平均等待队长。企业级制造系统的柔性是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有效响应的能力。这是指制造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交互、信息共享及数据传递畅通的程度。这是指制造系统各子系统所承担任务的松紧程度。生产均衡是衡量制造系统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还无量化指标。

制造系统性能指标及目标

现代制造系统的性能描述可分为3种情况:①定性表示,是指用词语描述,如易操作性、易维修性等;②直接定量表示,如在制品数、生产率等;③经过分析或评价可定量表示,如柔性、可靠性、集成度等。下面将从产品、设备、复杂性和制造能力等方面介绍制造系统的一些性能指标。

1)与产品相关的性能指标

(1)生产率。这是指单位时间内制造系统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率既可以表示某一台设备生产某种产品的情况,也可用于描述一个车间或工厂生产某些产品的情况。经济学上狭义生产率是指产出与投入之比,主要包括:劳动生产率,即单位工时的产品数量;原材料生产率,即单位材料消耗的产品数量;能源生产率,即单位能耗的产品数量。广义生产率是指系统对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通过时间。这是指零件从进入系统直到加工处理完毕离开系统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是指一个零件在某个加工系统中的平均通过时间,如一个零件在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内的平均通过时间。

(3)等待队长。这是指某一时刻在进入某加工系统进行加工之前等待加工的工件数。通常它是一个随机变量,需要求得平均等待队长。

(4)等待时间。这是指工件在等待接受加工服务的队列中所逗留的时间。通常它也是一个随机变量,也需要求得平均等待时间。

(5)在制品数。这是指投放车间进行生产但尚未完成的零件数。在制品数多时,不仅增加了存储费用及输送费用,而且增加了磕碰损坏的可能性,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因此通常希望压缩在制品数。

2)与设备相关的性能指标

(1)生产能力。这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的数量。(www.xing528.com)

(2)设备利用率。这是指设备的实际开动时间占制度工作时间的百分比。制度工作时间是指在规定的工作制度下,设备可工作的时间数。

(3)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机器在出现两次故障之间运行的平均时间间隔。

(4)平均修复时间。机器修复并恢复运行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3)与复杂性相关的性能指标

(1)柔性。这是指制造系统适应环境和过程改变的能力。柔性本质上是和变化及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的。企业级制造系统的柔性是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有效响应的能力。它有内外之分。外部柔性来自市场的要求,内部柔性来自工艺过程的技术革新。人们曾把柔性作为制造系统的决策属性之一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许多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人们已经认识到,以设备柔性为目标的内部柔性受限于传统的制造技术,而敏捷制造、快速重构制造等模式能够解决制造系统的外部柔性问题。因此,不再把柔性作为决策属性。

(2)可靠性。这是指制造系统随时间变化保持自身工作能力的性能。工作能力是在保证给定参数处于技术文件规定范围以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是产品或系统的主要质量特性,它是与寿命或工作时间联系在一起的。设备的可靠性与其设计、制造或使用均有关系。

(3)集成度。这是指制造系统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交互、信息共享及数据传递畅通的程度。集成的主要对象是信息。目前人们大多以定性的语义去表述集成的程度,对系统集成度的判断本质上是模糊的,需要用一个量化的指标去描述集成的程度。

(4)生产均衡性。这是指制造系统各子系统所承担任务的松紧程度。它要求制造系统的投料、生产及产出都能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生产均衡性体现在三方面:①时间方面。要求在合理的时间间隔内完成相应的生产任务。②空间方面。要求产品的各种零件的投料、生产应均衡。③设备方面。要求任务分派也应该均衡。生产均衡是衡量制造系统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还无量化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