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省力的平地脱机电源方法

省力的平地脱机电源方法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如图4.1.10 所示。当触到较高的跨步电压时,双脚会抽筋而倒在地上。跨步电压的大小决定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距离越远,跨步电压数值越小,在远离接地点20 m 以外处,电位近似为零。

省力的平地脱机电源方法

由于氮化物薄膜及其异质结结构是在衬底上外延得到的,所以衬底的种类、质量和性质直接影响着外延薄膜的质量。合适的衬底材料是获得高结晶质量外延层薄膜的保障。衬底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衬底材料本身的质量、衬底材料与外延材料之间晶格常数和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衬底材料的尺寸、成本等因素。在特定的应用中,还要考虑针对该应用的特殊因素。例如,微波器件应用中要选取具有良好微波介质性质的半绝缘材料;激光器应用中要选择易于解理的衬底材料,以便于形成腔面等。一般情况下,对衬底材料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1)衬底材料需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外延材料的生长通常都在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如果衬底化学稳定性不好,例如在高温下发生分解,其分解的原子可能成为外延材料的掺杂源,影响外延材料的性质。因此,衬底材料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是高质量外延的基础。

(2)衬底材料与外延材料之间的热失配和晶格失配要尽量小。晶格失配是指衬底材料和外延材料晶格常数的差异;热失配是指两者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如果失配度大,会在外延薄膜中引入大量位错,导致外延薄膜质量差,甚至无法满足器件应用的要求。

(3)衬底材料尺寸尽量大,成本尽量低。为了大规模商业化生产,材料和器件的成本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除了衬底材料自身的成本以外,衬底的尺寸决定了外延薄膜的尺寸和一个外延薄膜上制作的器件的数量和集成度,因而大尺寸的衬底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也能降低成本。

目前,Ⅲ族氮化物半导体外延的最常用的衬底材料包括GaN、蓝宝石、碳化硅(SiC)、Si等[22-23],下面一一加以介绍。

图4.1.9 错误投掷方法

3)注意事项

触电者触及断落在地面上的带电高压导线时,抢救人员不能接近断点8 ~10 m 范围内,防止跨步电压伤人。触电者脱离带电导线后亦应迅速带至8 ~10 m 以外后开始急救

3.脱离跨步电压触电的方法(www.xing528.com)

1)跨步电压触电形式

当电气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流散,在地面上形成分布电位。这时若人们在接地短路点周围行走,其两脚之间(人的跨步一般按0.8 m 来考虑)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

由跨步电压引起的人体触电,称为跨步电压触电,如图4.1.10 所示。人体受到跨步电压作用时,人体虽然没有直接与带电导体接触,也没有放弧现象,但电流是沿着人的下身,从一只脚经胯部到另一只脚,与大地形成通路。

触电时先是感觉脚发麻,后是跌倒。当触到较高的跨步电压时,双脚会抽筋而倒在地上。跌倒后,由于头脚之间的距离大,故作用于身体上的电压增高,触电电流相应增大,而且也有可能使电流经过人体的路径改变为经过人体的重要器官,如从头到脚或从头到手,因而增加触电的危害性。人体倒地后,电压持续2 s,人就会有致命危险。跨步电压的大小决定于人体离接地点的距离,距离越远,跨步电压数值越小,在远离接地点20 m 以外处,电位近似为零。越接近接地点,跨步电压越高。

图4.1.10 跨步电压触电

2)脱离方法

当一个人发觉跨步电压威胁时,应赶快把双脚并在一起,然后马上用一条腿或两条腿跳离危险区,也可增设接地极改变跨步电压。增设垂直接地极对于降低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一是垂直极的引入,降低了地电位,而接触电势和跨步电压均与地电位升有着直接的关系;二是因为增设垂直极后,大部分故障电流通过垂直极流入大地,相应减少了水平导体的散流量,因此地表面的水平方向电流密度大大减小,造成水平方向电场强度大大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