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车:省力的出租车解析

马车:省力的出租车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42年4月1日,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为补充城区公共交通工具的严重不足,开设了官办马车行——重庆驿运服务所,紧急制作马车,招收商马,开始经营上清寺至化龙桥马车客运线路。抗战期间,重庆城共有客运马车148辆,每辆为一匹马、两轮、六座,需经申请并检查合格后,发给牌照和营业证方可经营,车身标有代表线路和车号的数字编号。

马车:省力的出租车解析

马车作为老重庆的另一种“出租车”,在重庆城里出现比较晚,而且比1929年出现的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还要晚,但是把马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载客,清宣统二年(1910年)就出现在重庆南岸了。

早年重庆到贵州没通公路,渝黔往来货物主要靠马驮运,从南岸海棠溪的山道爬上黄桷垭,然后经老厂、三百梯、鹿角、界石等地到綦江,再入贵州境。因为隔着长江很不方便,这些驮马不进重庆城,卸了货以后,马夫和驮马都住在南岸老厂、龙门浩一带开设的骡马店。

骑马上坡的男子

南岸骡马店的老板受到启发,试着把马作为客运交通工具,揽客、载客。这种载客的马,由马夫牵着,得得得地慢慢走,很悠闲的样子,南岸人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溜溜马”。

溜溜马的出现,大大方便了南岸当地居民,成为一种主要的客运工具,在老厂、黄桷垭、长生桥、鹿角、龙门浩、野猫溪、弹子石、南坪一带,随处可见。1915年,骑溜溜马从老厂至黄桷垭收费200文、至龙门浩400文、至南坪700文、至弹子石一吊。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沦陷,重庆成为国内物资运输枢纽,汽车运力明显薄弱,汽油又短缺,交通部为此设置重庆驮运管理所,统筹全国人力兽力运输事宜,以弥补汽车运力的不足。

在这个大背景下,1939年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沙坪坝商人戚鹤年在化龙桥开设了重庆城区第一家客运马车行,马车作为城区公共交通工具的一种,合法经营化龙桥至上清寺的客运业务。(www.xing528.com)

1942年4月1日,交通部驿运总管理处为补充城区公共交通工具的严重不足,开设了官办马车行——重庆驿运服务所,紧急制作马车,招收商马,开始经营上清寺至化龙桥马车客运线路。经过一个多月的试办,受到市民的称赞,6月1日起,线路延伸至沙坪坝小龙坎,8月1日发展到山洞。为方便学生进城,10月10日线路延伸到歌乐山,全程28公里,全条线路有马车84辆,早晨5点发车,晚上10点收车,日均运送乘客1500人次以上,周末日均达2200人次。

马车

重庆驿运服务所开办的当年10月,有客运马车102辆,兽力货运板车40辆,骡马200多匹,车型有轿式、蓬式和大型车多种,分别在化龙桥、新桥、山洞设置车棚、马棚,在化龙桥设马车修理所并训练马夫,提高驾驭技术。1942年4月至1943年4月,开办一年时间,运送乘客91万多人次、货物1200多吨,客货收入分别为400万元与50多万元。

抗战期间,重庆城共有客运马车148辆,每辆为一匹马、两轮、六座,需经申请并检查合格后,发给牌照和营业证方可经营,车身标有代表线路和车号的数字编号。1944年,马车票价为每人每公里5元,旅客自带行李包裹每5公斤每公里为0.4元。新桥至歌乐山线路坡度太大,每人每公里另加收0.5元的拖坡费。

抗战胜利后,重庆驿运服务所停办,留有的117辆客货运马车自主经营,政府也停止定额补助,重庆城的客运马车也逐渐减少,驮马和马车以承接中长线货运为主要业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