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石基础帷幕灌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岩石基础帷幕灌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否则帷幕灌浆钻孔必须安排加密、自上而下分段的原则进行。现场监理工程师可根据情况通知测量监理对孔位进行抽检,或放样时进行旁站,以保证灌浆孔位的准确性。表1-2 三峡二期工程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压水试验采用压力 单位:MPa顶角大于5°的斜孔,其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5°,孔底偏差值可按表1-1的规定控制。

岩石基础帷幕灌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优化方案

一、钻灌的工艺流程

(一)帷幕灌浆钻孔工艺流程

现场作业准备→孔位测量放样钻机安装定位→开孔→埋设孔口管→钻进→取芯冲洗→终孔验收。

(二)帷幕灌浆自上而下分段灌浆工艺流程

钻孔第一段→冲孔、实测孔深→阻塞灌浆段→冲洗→压水试验→灌浆→埋设孔口管→钻进下一段→取芯冲洗、压水试验→灌浆……终孔后封孔。

二、钻灌施工顺序控制

(1)各类钻孔施工控制顺序为:抬动观测孔、物探测试孔、先导孔、帷幕灌浆Ⅰ序孔、Ⅱ序孔、Ⅲ序孔、质量检测孔。除设计文件另有规定,否则帷幕灌浆钻孔必须安排加密、自上而下分段的原则进行。

(2)帷幕钻孔灌浆必须按分序的原则进行。由三排孔组成的帷幕,一般应先进行下游排孔、上游排孔的钻孔和灌浆,然后进行中排孔的钻孔和灌浆;由两排孔组成的帷幕,一般宜先进行下游排的钻孔和灌浆,然后进行上游排的钻孔和灌浆。

(3)一个坝段或一个单元工程内,后序排上的第1序孔应在相应部位前序排上第Ⅲ序孔钻灌至15m深后才开始钻进。

同一排相邻的两个次序孔之间,以及后序排上第Ⅰ序孔与相应部位前序排上第Ⅲ序孔之间在岩石中钻孔、灌浆的间隔高差不得小于15m。

三、钻孔质量控制

(一)钻具

钻孔应采用回转式钻机和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钻进,严禁使用铁砂钻头钻进。

(二)钻孔平面位置

按设计图纸施放孔位,并在实地注明各孔序号与孔号。现场监理工程师可根据情况通知测量监理对孔位进行抽检,或放样时进行旁站,以保证灌浆孔位的准确性。孔位偏差不得大于10cm,实际孔位应有记录。

(三)钻孔孔径

除设计和合同技术规范另有规定外,物探测试孔、抬动观测孔、质量检查孔为φ76mm,先导孔孔口段φ91mm,以下各段为φ76mm,常规帷幕灌浆孔孔口段孔径为φ76mm、以下各段为φ56mm。

(四)钻孔孔深

(1)达到设计图纸或通知、文件规定的底线高程

(2)终孔段基岩透水率q≤1L且灌浆单耗小于20kg/m,否则应自动分段加深钻灌至同时满足上述两标准为止。

(3)终孔段遇性状较差、规模较大的断层、岩脉等地质构造时,应加深钻孔至穿过该地质构造下盘5m以上。

(五)帷幕灌浆钻孔分段

第一段(接触段)一般为2m,局部根据孔口管嵌入基岩深度要求可适当加长至3m;第二段为1m,第三段为2m,第四段及以下各段一般为5m。地质缺陷部位经监理机构批准可适当缩短段长。终孔段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加长段长,但最大段长不得大于10m。

(六)钻孔孔斜

(1)孔斜值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垂直孔或顶角小于5°的钻孔,其孔底偏差不得大于表1-1的规定。

表1-1 钻孔孔底最大允许偏差值

顶角大于5°的斜孔,其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5°,孔底偏差值可按表1-1的规定控制。

为保证孔向准确。一般宜埋孔口管,孔口管的方向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钻孔过程中应每10m进行一次孔斜测量,尤其应控制上部20m范围内的钻孔偏差。当发现孔斜偏差值超过表1-1的规定时,应指示施工单位及时采取纠偏等补救措施进行处理。处理无效时,应及时报告监理机构商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钻孔孔斜测量成果应反映在钻孔综合成果表中。

(七)钻孔取芯

有取芯要求的钻孔必须采取岩芯。岩芯应统一编号,及时填写岩芯牌装箱,妥善保存。对岩芯要求进行描述,并绘制钻孔柱状图。特殊地段的岩芯须摄影存档,对有水泥结石的检查孔和有特殊要求的岩芯应作长期保留,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业主。

(八)钻孔特殊处理

钻孔穿过松软岩层或遇有塌孔掉块时,应先进行灌浆处理,然后再继续钻进;如发现集中漏水,应立即停钻,查明漏水部位、原因,处理后再行钻进。

(九)特殊记录

钻孔过程中,当遇到孔口涌水、孔段漏水、掉块、卡钻、钻进突然加快、岩性变化等情况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向监理机构报送有关资料及处理意见。

监理工程师必须参加终孔检查验收。钻孔各种指标必须满足设计要求。检查时必须有完整的钻孔原始记录,对于取芯钻孔(先导孔、检查孔),应督促承建单位及时完成“岩芯相关表”和其他相关资料整编,并在必须时出示保存完整的岩芯。

(十)孔口保护

钻孔结束后,应及时将钻孔冲洗干净,并做好孔口保护直至灌浆完成。

四、钻孔冲洗质量控制

(1)灌浆孔在灌浆前应进行孔壁冲洗与裂隙冲洗,以提高灌浆效果。

(2)各类钻孔冲洗的具体方法为:每段钻孔结束后,应立即用大流量水将孔内岩粉、石屑等物冲出,直至回水澄清10min后结束,并测量、记录冲洗后钻孔孔深,钻孔冲洗后孔底残留物厚度不得大于20cm。

(3)灌浆孔第一段(接触段)钻孔冲洗结束后应进行裂隙冲洗,其余孔段一般不进行裂隙冲洗。

(4)对要求作裂隙冲洗的灌浆孔段,其单孔裂隙冲洗采用压力水脉动方式进行,对串通孔裂隙冲洗亦采用单孔裂隙冲洗方法进行,如冲洗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改用风、水轮换方式进行。

(5)冲洗压力。

1)水压:一般采用80%的灌浆压力,但若该值大于1MPa时,采用1MPa。

2)风压:一般采用50%的灌浆压力,但若该值大于0.5MPa,采用0.5MPa,使用风应通过油水分离器过滤。

(6)裂隙冲洗结束标准。

1)裂隙冲洗要求至回水澄清后10min为止,且总的冲洗时间要求单孔不少于30min,串通孔不少于2h。

2)对断裂构造、岩脉、裂隙发育等地质缺陷部位,裂隙冲洗回水难以澄清,冲洗时间达2h以上的可结束冲洗。

(7)裂隙冲洗应注意的事项。

1)当邻近的灌浆孔正在灌浆或灌浆结束不足24h时,不得进行裂隙冲洗。

2)同一孔段的裂隙冲洗和灌浆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中断时间间隔超过24h时,灌前应重新进行裂隙冲洗。

五、压水试验控制

(1)压水试验应分段进行,帷幕灌浆先导孔及质量检查孔的压水试验一般采用单点法,特殊部位采用五点法;一般灌浆孔各灌浆段的灌浆压水试验采用简易压水法。

(2)压水试验应在钻孔冲洗后24h内进行,否则灌前应重新进行孔内冲洗。

(3)压水试验压力(压力表控制压力)按表1-2控制。

表1-2 三峡二期工程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压水试验采用压力 单位:MPa

(4)压水试验稳定标准。

1)单点法及五点法压水试验。在稳定压力下,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连续四次读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的10%,或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1L/min时,即可结束,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岩体透水率q值的计算值。

2)简易压水试验。在稳定压力下,压水20min,每5min测读一次压入流量,取最终值作为计算岩体透水率q值的计算值。(www.xing528.com)

(5)压水试验成果计算,详见本章附录中之二。

(6)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先导孔进行灌前稳定地下水位观测,作为计算压力起算零线的依据。地下水位观测稳定标准:每5min测读一次地下水位,当水位升降速度连续两次均小于5cm/min时,可认为稳定,以最后观测值作为地下水位值。

六、灌浆施工质量控制

(1)帷幕灌浆前,监理工程师应对钻孔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签证,其内容包括:

1)孔向、孔斜、孔深及灌浆作业准备。

2)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

3)钻孔和压水记录。

4)灌浆管下入深度。

(2)灌浆孔的第一段(接触段)采用常规“阻塞灌浆法”进行灌浆,阻浆塞阻塞在基岩面以上20cm混凝土内。第二段及以下各段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法”灌注。

(3)帷幕灌浆孔口管的埋设。

1)孔口管须在第1段(接触段)钻孔、压水试验、灌浆结束后埋设。

2)孔口管采用φ73mm无缝钢管。

3)孔口管深度一般按深入基岩2m控制,地质缺陷部位及灌浆压力较高而上部盖重混凝土厚度较小,不能满足设计灌浆压力要求的部位视实际情况,孔口管嵌入基岩深度可适当加长至3.0m(接触段基岩灌浆段长与之配套)。

(4)各灌浆段灌浆时,射浆管管口距孔底不得大于50cm,射浆管的外径与钻孔孔径之差不宜大于20mm。采用钻杆作射浆管时,应使用平接头连接。监理工程师必须对射浆管口距孔底距离进行抽测,不合要求者须指令返工处理,同时发出违规警告。

(5)灌浆过程中应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射浆管。回浆管宜有15L/min以上的回浆量,以防射浆管在孔内因水泥浆凝固而造成孔内事故。

(6)灌浆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当发生地表冒浆,压力突然升、降,吸浆量突然增、减等异常现象时,应督促施工单位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妥善处理,作好详细记录,并报监理机构。

(7)灌浆孔孔口应妥加保护,严防污水、污物流入孔内。

(8)孔口无涌水孔段,灌浆结束后一般不待凝,即可直接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断层破碎带地质条件复杂的孔段,灌浆结束后应待凝24h后方再进行下一段钻灌作业。孔口有涌水孔段按本节之十一中的(5)执行。

七、灌浆压力的控制

(1)各灌浆孔段的灌浆压力在非特别指明的情况下,一般按表1-3控制。

表1-3 三峡二期工程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压力表 单位:MPa

注 1.表中灌浆压力系指安装在孔口回浆管上压力表所指示的压力值。
2.上述灌浆压力在设计图或设计文件中特别指定的,以设计图或设计文件为准。

(2)灌浆时应尽快达到设计压力,灌浆过程中注入率较大时,可采用分级升压或间歇升压法灌注使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相适应,其灌浆压力应严格按表1-4的标准控制,并应特别注意注入率大于10L/min时,灌浆压力不得超过5MPa。

表1-4 注入率与最大灌浆压力关系表

(3)灌浆压力以回浆管压力表读数为准,压力表读数以峰值为准,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应小于灌浆压力的20%,摆动幅度应做记录。使用灌浆自动记录仪记录的时段平均压力读数应按压力表读数峰值(即表1-3中灌浆压力)的90%控制。

(4)为便于现场操作控制,回浆管路上的压力表可安装在灌浆自动记录仪附近,但应注意回浆管路上的压力表距灌浆孔间的管路长度不应大于30m,以保证回浆管路上的压力表值能较准确反映灌段实际灌浆压力。

(5)特殊情况下不宜按规定灌浆压力灌浆时,除非设计另有规定,否则应事先报请监理机构批准。

八、浆液和变换的质量控制

(1)灌浆浆液以湿磨细水泥浆液为主。当灌浆孔段压水试验漏水量大于40L/min以及采用湿磨细水泥浆液连续灌注10min注入率仍大于30L/min时,可先灌注普通水泥浆液,待普通水泥浆液注入率小于10L/min后,再改用湿磨细水泥浆液灌注。

(2)浆液水灰比

1)湿磨细水泥浆液水灰比(重量比)采用2∶1、1∶1、0.6∶1三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2∶1。

2)普通浆液水灰比(重量比)采用2∶1、1∶1、0.8∶1、0.6∶1、0.5∶1五个比级,开灌水灰比采用2∶1。

(3)灌浆过程中,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水灰比。

(4)变浆标准,满足下述条件之一时,应变浓一级水灰比灌注:

1)注入量大于300L,且压力不变。

2)灌注时间大于1h,且压力不变。

(5)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视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水灰比。

(6)灌浆过程中,应每隔15~30min测记一次浆液密度和回浆温度,浆液变换及灌浆结束亦应测记浆液密度,其测值应反映在灌浆综合成果表中。

九、灌浆结束标准

在同时满足下述规定情况下,可结束灌浆作业:

(1)在设计压力下,灌浆孔第1~3段注入率小于0.4L/min,第4段及以下各段注入率小于1.0L/min时,保持回浆压力不变,采用孔内循环的灌浆方式(大循环自动记录或接人工记录)延续灌注90min。

(2)灌浆全过程中,在设计压力下的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

十、灌浆孔封孔的质量控制

(1)帷幕灌浆全孔灌浆结束,监理工程师须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可进行封孔。

(2)帷幕灌浆封孔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

(3)封孔灌浆时间不少于1h,封孔灌浆压力采用该灌浆孔的最大灌浆压力。封孔必须使用新鲜的普通水泥浆液,水灰比采用0.5∶1的浓浆。

(4)已进行“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的灌浆孔,待孔内水泥浆液凝固后,若灌浆孔上部空余孔段大于3m时,应清除孔内污水、浮浆,采用“机械压浆封孔法”进行封孔;小于3m时可使用水泥砂浆封填密实。

十一、特殊情况处理

(1)灌浆过程中,灌浆压力或注入量突然改变较大时,应立即指示施工单位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处理。

(2)灌浆过程中,当发现回浆失水变浓(回浓一个比级)时,应指示施工单位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进行灌注,若效果不明显,延续灌注30min但总的灌浆时间不少于120min可停止灌注。

(3)灌浆过程中,如发现冒浆、漏浆时,根据具体情况可指示施工单位采用嵌缝、表面封堵、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注等方法处理。

(4)钻灌过程中发现串通时,应查明串通部位和串通量。如与混凝土结构分缝、仪埋设施、混凝土冷却水管等串通时,应立即停灌,并及时商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措施。如与其他灌浆孔串通,应在串通部位上方0.5~1m处将串通孔阻塞住,灌浆孔灌浆结束并待凝24h时,再进行串通孔的扫孔、冲洗、钻进及灌浆。

(5)对孔口有涌水的孔段,灌浆前应测记涌水压力和涌水量,根据涌水情况,可指示施工单位按下述方法处理:

1)相应提高灌浆压力,一般按设计灌浆压力+涌水压力作为实际灌浆压力控制;

2)灌浆结束后应采取屏浆措施,屏浆时间不少于1h;

3)闭浆待凝,灌浆管路系统拆除后应将孔内注满浆液,孔口封闭待凝,闭浆待凝时间视涌水压力和注入量决定,一般P<0.1MPa或单耗小于20kg/m时,待凝24h;P>0.1MPa或单耗大于20kg/m时,待凝48h。

4)涌水孔段经上述处理后,应重新扫孔至该段孔底,观测涌水情况。如无涌水,可直接进行下段钻灌;如仍有涌水,应再次测记涌水流量、涌水压力,并进行复灌。复灌前90min使用湿磨细水泥浆液灌注;90min后使用湿磨细水泥掺加水玻璃浆液灌注,浆液胶凝时间按不小于30min控制,其掺量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6)有涌水孔段计算基岩透水率时应计入涌水压力。终孔段有涌水的灌浆孔是否需要加深,根据地质条件和基岩透水率确定,其标准同本节之三。

(7)灌浆工作应连续进行,如因故中断应尽早恢复灌浆,恢复灌浆时,使用开灌水灰比的浆液灌注,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可改用中断前水灰比的浆液灌注。如恢复灌浆后,注入率较中断前减少很多,且在短时间内停止吸浆,应报告监理机构,作为事故孔补孔灌浆处理。

(8)对注入率大、累计灌入量单耗大于100kg/m的孔段,应指示施工单位对灌浆邻近的洞室、结构缝面、人工堆积、上下游边坡露头、积水等部位进行巡查,必要时采用示踪剂检查。若有外漏,应按本节之十一中的(3)处理;若无外漏,应按本节之七控制压力灌注,直至达灌浆结束标准为止。任何人为的灌浆中断、间歇、待凝等中断措施均应视为灌浆事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