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电埋件的制作及埋设方法优化案例

机电埋件的制作及埋设方法优化案例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机电埋件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记录。对施工单位现场埋件制作进行检查,发现埋件不符合要求时,要求及时进行整改。每根电缆管的弯曲部位不应多于3个,直角弯头不得多于2个,不允许S形。2)电缆管弯制后应无裂纹或显著的凹瘪。电缆管口应平齐呈喇叭形,无毛刺及尖锐棱角。4)在穿过混凝土伸缩缝时应将电缆管断开,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作过缝处理。

机电埋件的制作及埋设方法优化案例

一、工作内容

(1)材料验收。对机电埋件材料,施工单位应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验收记录。

(2)现场制作检查。对施工单位现场埋件制作进行检查,发现埋件不符合要求时,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3)现场检查和验收。加强对施工现场作业的检查,收到承建单位送来的施工质量终检合格(开工、仓)证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进行认证,并签发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合格证

二、电气埋件

(1)接地埋件。

1)所有接地网均应按设计要求埋设、焊接及作过缝处理,外露部分作防锈处理并以红油漆标识。

2)接地埋件一般采用接地扁铁或圆钢搭接焊,搭接长度见表10-33。

表10-33 接地线搭接长度

3)接地线过缝:过缝钢筋及过缝扁钢应作过缝处理,外包一层油纸,二层麻,层间涂沥青,处理长度为分缝线两边各150mm。

(2)电缆埋管。

1)电缆管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径的10倍。每根电缆管的弯曲部位不应多于3个,直角弯头不得多于2个,不允许S形。

2)电缆管弯制后应无裂纹或显著的凹瘪。电缆管口应平齐呈喇叭形,无毛刺及尖锐棱角。

3)电缆管连接时以外径稍大、长度不小于其外径2.2倍的套管可靠焊接,并保证内壁平滑连接。对口错牙不超过壁厚的20%且小于或等于2mm,严禁采用对接焊,以免管内壁焊缝毛刺割伤电缆。

4)在穿过混凝土伸缩缝时应将电缆管断开,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作过缝处理。接头处外套管连接,电缆管接头间隔约20mm,接头管长小于或等于200mm,其端头在套入电缆管后应填入沥青或棉纱等柔软物质。

5)设计图上要求并列埋设的电缆管应尽量平行,管口排列整齐。

(3)基础件埋设及制作。

1)铁板凳

①凳面采用整块钢板制作,外表面须平整,锚筋与钢板之间焊接牢固,焊缝无裂纹且焊接截面积不应小于6倍的锚筋截面积。铁板凳焊接后,应清除钢板及焊缝表面的焊渣、焊皮、飞溅物、油渍等。

②安装时应与结构钢筋牢固焊接,表面紧贴模块,模板拆除后表面不应有混凝土覆盖。埋件中心线与设计图纸所标明的水平或垂直标注线的实际偏差不应大于5mm/m,最大累计偏差不得大于25mm,垂直埋件中心线方向的位置偏差不应超过5mm。

2)盘柜基础插筋:应按设计图纸所标注的位置、规格、数量及定位精度埋设。

(4)接线盒。预埋时盒内填满棉纱,与模板紧密贴合以防堵塞。与接线盒相连的电缆管管口应封堵,接线盒两侧的电缆管之间须以接地线牢固焊接。

三、消防、给排水及暖通空调埋件

(1)消防、给排水埋件。

1)预埋件制作:

管子弯头的制作:管径小于DN80时,采用可锻铸铁管路连接件的成品弯头或采用弯管机现场弯制,弯曲半径不小于管径的3倍。管径大于或等于DN80时,弯头应采用焊接弯头或压制弯头,焊接弯头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管径的1.5倍;压制弯头热弯时,管道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3.5倍;冷弯时,不应小于管道直径的4倍。

②管道弯制后应无裂纹、分层、过烧、显著凹瘪等缺陷。弯管内侧波纹褶皱高度不大于管径的3%,波距不小于4倍的波纹高度。弯曲处管道截面的最大与最小外径差,不应超过管径的8%。

③90°的焊接弯头,其分节数不少于4节。焊接后轴线角度应与样板相符,且其轴线应在同一平面上,偏差不大于2mm。

④焊接三通的支管垂直偏差不大于其高度的2%,两管的轴线应正交。

⑤管道切口表面应平整,局部凸凹一般不大于2mm,管端切口平面与中心线的垂直偏差不大于管道外径的2%,且不大于3mm。

2)管件埋设:

①每段管道的端口伸出混凝土面不应小于300mm,其位置偏差不应大于10mm。埋设的穿墙套管的两端可与混凝土墙面平齐或略伸出墙面。

②管道对接时,应检查平直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允许偏差不大于1mm,全长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

③管道对接的两道环缝的间距以及对接缝与焊接弯头起弯点的间距应不小于100mm。

④管道在埋设前要支撑牢固并可靠地固定,以防止在浇筑混凝土期间发生位置偏离。支撑和固定不允许与侧面的模板联接。除为了支撑和固定管道的需要,不允许在管道上搭焊钢筋。

⑤预埋或明装管道的管口应用铁板进行临时封堵,防止混凝土及泥砂等杂物进入。铁板与管口的焊接应牢固可靠。

⑥水泵房吸管套管安装位置(坐标)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立管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5mm。

3)焊缝外观质量检查:(www.xing528.com)

①管道接头或焊接弯头应根据管壁厚度选择适当的焊接坡口形式和尺寸,壁厚不大于4mm时,一般选用“I”形坡口;壁厚大于4mm时,应采用70°角的“V”形坡口,对口间隙及钝边均为0~2mm。对接错口不应超过壁厚的20%,且最大不超过2mm。

②焊缝表面应有加强高,其值为1~2mm;遮盖面的宽度,“I”形坡口为5~6mm,“V”形坡口须每边搭接约2mm。

③焊缝表面应无裂纹、夹渣和气孔等缺陷。咬边的深度应小于0.5mm,长度不超过焊缝长的10%,且小于100mm。

④焊接工艺及焊缝质量符合GBJ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

4)过缝及防腐处理:

①管道穿过混凝土伸缩缝时,其过缝措施可采取以下方式:

a.DN<100的钢管:缝两侧1.5~2m范围内,管道表面包扎麻布、沥青,面层包油毡,总厚度25~30mm。

b.DN>300的钢管:缝两侧1.5~2m范围内,管道外套一根大1~2号的套管,套管两端外侧100mm用沥青麻片包扎,内侧200mm用棕绳包扎,两端必须严格进行密封处理。

c.对100≤DN≤300的钢管可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之一执行,具体做法按图纸要求施工,若图纸无具体要求,由施工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选定。

②管道的防腐图纸若有特殊要求应遵照执行,否则按下述规定进行:

a.管沟内敷设的管道,可在除锈后先涂防锈漆一道,再涂刷沥青漆二道。

b.明装(或预埋管件明露部分)镀锌钢管或镀锌无缝钢管表面涂面漆一道(镀锌层破坏部分及管道螺纹露出部分除锈后涂刷防锈漆一道,面漆一道),明装(或预埋管件明露部分)焊接钢管除锈后涂刷防锈漆一道,面漆二道。明装(或预埋管件明露部分)给水铸铁管表面清理干净后涂面漆一道。

c.混凝土内预埋管道表面清理干净后涂水泥砂浆一道。

5)水压渗漏试验:根据标书及设计要求,每段管道安装完毕并对焊缝外观进行“三检”合格后,在浇筑混凝土覆盖前均应进行水压试验检漏。

①供水管道上接有减压阀时必须从减压阀处断开分段试压,无减压阀时按减压阀前管段的试压标准,试验压力按以下公式确定:

a.减压阀前管段的试压标准:坝顶供水干管(水源来自左岸高程243m高位水池)及其所接支管试验压力为:

F=(243-试压用压力表所在高程)×1.5/100MPa

坝内供水干管(水源来自左岸高程160m低位水池)及其所接支管试验压力为:

F=(160-试压用压力表所在高程)×1.5/100MPa

b.减压阀后管段的试压标准:减压阀后所接为生产生活供水管时的管段试验压力为:

F=(减压阀所在高程-试压用压力表所在高程+5)×1.5/100MPa

减压阀后所接为消火栓供水管时的管段试验压力为:

F=(减压阀所在高程-试压用压力表所在高程+12)×1.5/100MPa

当按上式所定压力小于0.6MPa时,试验压力定为0.6MPa。以保压10min,压降不大于0.05MPa,外观检查无渗漏为合格。对分段埋设的较短管段试压时,若上式所定压力小于1.0MPa,其试验压力一律定为1.0MPa;消防水喷雾干支管试验压力一律定为1.0MPa。

排水管道应作灌水试验,灌满水后保压十分钟不渗不漏为合格。凡经水压试验焊缝有渗漏者,均放水补焊后重新试压,合格后方准予开仓。

6)给排水埋件管径的标注:

①管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

②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不镀锌焊接钢管、铸铁管、硬聚氯乙烯管、聚丙烯管等,管径以公称直径DN表示(如DN150)。

③耐酸陶瓷管、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陶土管(缸瓦管)等,管径应以内径d表示(如d380)。

④焊接钢管(直缝或螺旋缝电焊钢管)、无缝钢管等,管径应以外径×壁厚表示(如D108×4)。

(2)暖通、空调埋件。空调埋件主要为穿墙套管及排水管,其技术要求可参见前文;暖通埋件以风管为主,技术要求如下。

1)风管的制作:风管应平直、内部光滑,其与法兰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2mm,外径D或外边长A允许误差:当D(或A)≤300mm时为-1mm;当D(或A)>300mm时为-2mm。若设计无明确规定,每节风管制作长度不应超过2m。弯头、三通若设计无明确规定可按《全国通用通风管道配件图集》制作。制作的各节风管应编号并作明显标记。预埋风管水平边长大于800mm时,应采取焊加强肋等加强措施。

2)风管的安装:

①通风管埋件安装,其横管水平度允许偏差为2mm/m,全长不大于20mm,立管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mm/m,且全长不大于20mm。

②预埋风管在穿越混凝土沉降缝或伸缩缝时必须按图示要求作过缝处理,无特殊要求时可在缝两侧各1m范围内依次包扎(涂)石棉布,油毡,沥青,包扎厚度δ=30~50mm。

四、机电一期埋件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1)各检查项目均应符合相应标准的合格规定,80%及以上的抽查点其实测值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范围”内,评为合格。

(2)符合相应标准优良规定的检查项目占50%及以上,且90%及以上的抽查点其实测值在相应的“允许偏差范围”内,评为优良。

(3)相关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