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厚油层空间结构特征

解析厚油层空间结构特征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单相输出交-交变频电路组成如图5.14 所示。它由具有相同结构的两组晶闸管整流电路反向并联构成,其中一组整流器称为正组整流器(P 组),另外一组称为反组整流器(N 组)。这种两组整流器任何时刻只有一组整流器工作,在两组整流器之间不存在环流的控制方式,称为无环流控制方式。

解析厚油层空间结构特征

通过对储层沉积单元的细分与对比,进行砂体骨架精细解剖,建立起东西向2 条和南北向2 条共计4 条砂体精细划分与对比基干剖面和若干平行剖面。在此基础之上,充分认识砂体可能成因类型、组合样式,并结合砂体的平面组合样式,在现代河流和古代露头沉积模式的指导下,按照地质思维来合理地建立砂体的剖面和平面结构模型。

1.取芯井厚油层结构特征分析

详细观察和描述了研究区所有目的层取芯井的岩芯资料,对取芯井的岩芯观察和描述着眼于3 个方面的问题:取芯井厚油层内部各级结构面的识别;厚油层内部结构面的产状特征;取芯井厚油层单成因砂体的划分。以岩芯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濮检3 井的单井结构剖面(图2-7)。

图2-7 濮检3 井单井结构分析图

图2-7 濮检3 井单井结构分析图(续)

濮检3 井是2002 年10 月完钻的一口取芯井,分析化验资料较全。取芯段主要厚油层砂体所处层位为沙二下,属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

(1)结构面类型及产状

濮检3 井厚油层内部的结构面共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单河道底部冲刷面(图2-8),另一种是泥质结构面(图2-9)。岩芯观察的结果表明,六级泥质结构面和七级泥质结构面的产状主要为水平状,而六级含砾砂岩结构面(冲刷面)则除了具有水平产状外,还有一部分呈低角度状产出,这说明六、七级结构砂体的主体以垂向充填沉积为主,厚油层内部六级结构体在空间上具有“纵向切叠、横向叠置连片”的空间特征。

图2-8 结构面类型及产状特征(冲刷面)

图2-9 结构面类型及产状特征(泥质面)

(2)厚油层结构特征

以濮检3 井沙二下5 砂组1 小层厚油层为例,该厚油层位于井深2 701.80~2 709.81 m,主体岩性为褐色油浸粉砂岩、棕色油斑粉砂岩等,由上而下由三段粉砂岩构成的正粒序段纵向叠合而成,其内部两段低渗段为灰色粉砂质泥岩、紫红色泥岩沉积,底部为冲刷-充填沉积,代表每期河道滞留沉积作用,为第六级结构面,粉砂岩内部见交错层理、平行层理。以第六级结构面为界,可以将51 厚油层砂体纵向上划分为三期水下分流河道,即该厚油层是由三期水下分流河道纵向切叠构成(图2-10)。

岩芯分析结果表明,高渗段出现在厚油层中下部,从下往上渗透率逐渐降低,显正韵律特征。另外,也注意到,该厚油层下部剩余油饱和度低,从下往上剩余油饱和度逐渐变大。这正是正韵律油层的注入水易从下部高渗段流动,上部低渗段波及效果差的结果,导致砂体上部剩余油富集。

图2-10 厚油层砂体结构特征(濮检3 井)

2.对子井厚油层结构分析

重点选取了南区沙二下濮53 块7 组对子井2 个小层51、64 进行了研究,平均井距为165 m。薄夹层的横向延展范围难以确定,但对子井小井距的特点正好为研究不同级次结构面的空间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外,这种小井距的特点也更便于研究砂体的横向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这7 组对子井在51、64 小层共钻遇河道砂体70 个,其中这些河道砂体在对子井间尖灭的有35 个,占50%;共钻遇不同类型结构面(夹层)42 个,其中这些结构面在井间尖灭的有9 个,占21.43%(表2-2)。统计数据说明,厚油层内部结构有两个重要特点:六级结构体(单河道砂体)较窄,横向变化较快,拼合性特征明显;不同级次结构面横向变化较快,具有一定的随机分布特征。这实质上充分说明了厚油层内部复杂的结构非均质性。

表2-2 对子井厚油层和夹层特征统计表

3.厚油层剖面结构分析(www.xing528.com)

厚油层单成因砂体剖面结构的建立过程主要包括3 个部分的内容:单成因砂体的空间组合;单成因砂体内的夹层空间组合分析;单成因砂体空间结构组合结果的检验。在各沉积单元储层对比的格架内,在地层构造、沉积展布等条件约束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沉积体的韵律变化规律和横向变化特点,在相控条件下实施不同单成因砂体的识别、对比、划分及组合,进而建立厚油层砂体结构剖面(图2-11、图2-12)。

图2-11 51 小层厚油层砂体结构要素剖面(1)

图2-12 51 小层厚油层砂体结构要素剖面(2)

通过结构剖面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①顺物源方向厚油层结构要素剖面的单成因砂体(六级结构体)的横向连续性好于垂直物源方向。

②厚油层砂体并不是由于一期河道作用形成的,几乎所有的厚油层砂体都是由多条水下分流主河道相互切割,叠置连片而形成的。

③厚油层砂体内部不同级次结构面具有随机分布特征,并且多以低角度相互斜交的方式产出。

4.厚油层平面结构分析

研究南区沙二下不同小层三角洲前缘厚油层砂体平面结构表明,厚油层砂体是由多期水下分流河道在纵向切叠和横向叠置连片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三角洲的演化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叠加特征(图2-13)。解剖夹层结构表明,由水道、水道间到前缘砂及远砂,随着砂层的逐渐变差,夹层厚度、分布范围逐渐变大(图2-14 和图2-15)

5.厚油层内部结构模式

采用传统的地层及砂体划分和对比方法研究南区沙二下厚油层时,厚油层多呈横向成片分布的特点,但通过厚油层内部结构解剖之后,不难发现其内部复杂的结构非均质性。基于厚油层内部结构立体解剖成果,建立了其内部结构模式(图2-16)。

图2-13 濮53 块沙二下51 小层平面结构演化图

图2-14 濮53 块沙二下64 小层平面结构演化图

图2-14 濮53 块沙二下64 小层平面结构演化图(续)

图2-15 濮53 块沙二下51、64 夹层平面结构演

图2-16 厚油层内部结构模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