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市空间结构内涵探析

城市空间结构内涵探析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如前所述,空间结构视角是本节的重点。城市空间结构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密度、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形态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与城市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最后,城市形态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整体描绘,或对前两者的综合体现。

城市空间结构内涵探析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内涵

如前所述,空间结构视角是本节的重点。城市空间结构具体包括城市空间密度、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空间形态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与城市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城市密度是城市发展水平的体现,是经济实力的体现,是城市魅力的体现,它包括城市的人口密度、企业密度、建筑物密度、商业网、路网密度、教育机构密度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反映了这座城市集聚经济效应的大小。本章第二节城市发展规模中已经讨论过密度、聚集效应问题,指出人口密度是实力的体现。其实其他指标也是。只不过人口密度相对于其他密度有它的特殊性:对交通、对人的心理会有负面影响。城市布局指城市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分布,带有行政和规划色彩,如果这样的话,布局与密度的性质就不完全相同。密度是发展的结果,而布局多少带有政策或行政干预的味道,于是就增加了布局不合理的可能性。反之,合理的城市布局可获得外部效应。最后,城市形态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一种整体描绘,或对前两者的综合体现。城市空间形态早就存在,城市诞生之日就占据了一定的地表空间,并在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下,形成一定的用地轮廓。城市空间形态可以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两大类(参见上文我国现代城市七种空间结构),前者如平原地区,后者如山区或丘陵地带,前者有集中发展的条件,后者使得城市发展不能保持连续的块状形式。其中集中式又分团块状、带状和星状三种形式,分散式指城市由几片互不相连的土地组成。各种形态各有利弊,集中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和环境恶化,分散会带来高建设成本。但一般来说,就城市发展而言,集中要好于分散。

(二)西方解释城市发展的三种结构理论(www.xing528.com)

一是同心圆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伯吉斯(E.W.Burgess)于1923年提出同心圆地带理论。按照他的理论,大城市的地域空间结构会演变表现为城市区域的外延扩张,城市结构形式并非如一般人所相信的是三个圆形地带,即城市中心、城围及城外,而是由五个同心圆形所组成,第一层是中央商务区,第二层是过渡区,第三层是工人居住区,第四层为良好住宅区,第五层是通勤区。二是扇形地带理论。霍伊特(Homer Hoyt)根据有关方面对美国200多个城市结构的研究,结合自己对美国64个城市的实地调查,提出了城市扇形结构理论。该理论否认了伯吉斯城市由市中心向外均匀发展的观念,认为同心圆理论不能成立。反过来其认为城市居住区和城市内产业会沿主要交通干线自城中心向城外地区延伸;城市的发展也会沿着主要交通要道从城中心向外放射。三是多中心理论。1945 年城市地理学家哈里斯(C.D.Harris)和乌曼(E.L.Unman)教授根据城市土地利用形态分析,认为城市地域结构大都不光是一个中心,而是围绕有若干距离的多个中心,这就是多中心理论。而且根据对美国50万人口以上城市结构的研究,发现这些中心区域或以车站为中心,或以桥梁为中心,或以工厂为中心,或以教堂为中心,从而成为中央商务区、批发商业及轻工业区、住宅区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