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排版术语解析:封面、封底、隔页和版心

排版术语解析:封面、封底、隔页和版心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封一是封面或封皮的术语。封三是封底里的术语。隔页又称为篇章页、中扉页,一般占两个暗码。版面中间的文字、插图、表格等内容部分称为“版心”。版心的设置参见附录一[1]。图1-1书刊版面中术语位置图插页。方正书版排版语言是以本行字高至上行字高称为行。上行正文与下行正文之间的距离称为“行距”。用于对标题、正文或其他内容强制另起一面排版的术语。这两种排法是对排版内容回行后位置的要求。

排版术语解析:封面、封底、隔页和版心

(1)封一。封一是封面或封皮的术语。封面分为骑马订、平装(订)、假精装和精装等装订形式。封面内容包括书籍的种类、书名、著译者名、出版社名以及标识书籍内容的图标等。封面内容的位置用尺寸(mm)标注。

(2)封二。封二是封里的术语。封里分为印有内容和没有内容两种形式,期刊杂志一般印有内容,书籍一般没有内容。封里的版心可以与正文版心的大小不同(可以超出正文版心或者出血)。

(3)封三。封三是封底里的术语。印刷的内容和版心同封二。

(4)封四。封四是封底的术语。封底右下角印有书名、定价;封底左上角印有责任编辑、责任校对等;封底右下角印有条码。

(5)书脊。封一和封四订口一侧的联结处,也称为书背(后背),精装书有圆背和方背两种形式。书脊宽在5mm以上的印有内容。在排版或校封面校样时以书籍厚度尺寸为准,注意不要以字号宽度为准。

(6)勒口。平装封面的一种形式,封一和封四切口一侧向内折过的部分,宽度在5cm左右。分为印有内容和没有内容两种形式。

(7)扉页。扉页又称为内封、副封面,扉页内容与封面相同,但是扉页内容排版的字号要小于封面,扉页的位置在封面后正文前。

(8)衬页、环衬。封面和扉页、封底和书芯之间的空白页称为“衬页”(纸的品种可以不同),一张的称为衬页,两张的称为“连环衬页”环衬。

(9)隔页。隔页又称为篇章页、中扉页,一般占两个暗码。如果隔页印刷的墨色或用纸与正文不同,隔页按无码处理。隔页是书籍标题(一级)排版位置的一种形式,因为隔页上的内容一般是篇、章的标题,所以也称为“篇章页”;它又是书名下的第一层标题,所以也称为“中扉页”;它又对书籍阶段性内容起到隔离作用,所以称为“隔页”。

(10)版面。版面是书刊一面的幅面,成品开本尺寸的大小。版面中间包括版心中的文字、表格和插图等内容及版心四周的白边,是计量书籍内容数量的单位。

(11)版心。版面中间的文字、插图、表格等内容部分称为“版心”。版心是书籍内容的排版位置,没有特殊情况内容不能超出版心排版。版心的设置参见附录一[1]。

(12)版口。版心的四周称为“版口”,分为上版口、下版口、右版口和左版口,左版口为默认版口。

(13)订口、切口。版心的里口称为“订口”,版心的外口称为“切口”。也可以说是订联的一边称为“订口”,刀裁的一边称为“切口”。

(14)天头、地脚。以版心而言,上版口的位置是“天头”,下版口的位置是“地脚”。以版面而言,版心上版口距版面成品的边称为“天头”;版心下版口距版面成品的边称为“地脚”(见图1-1)。

图1-1 书刊版面中术语位置图

(15)插页。排版内容超出版面的印页。插页上的内容如果是表格称为插页表,如果是插图称为插页图。插页不排页码(属于无码)。排版内容尽量不排插页,采取其他版式处理方法,如做对照页。因为如果做插页,印刷、装订都需要另外加工。

(16)无码、暗码。本面的内容不排页码也不占页面位置的称为“无码”。例如:排版内容前的页码是“88”,排版内容后的页码是“89”。本面内容不排页码,但占页面位置的称为“暗码”。例如:排版内容前的页码是“88”,排版内容后的页码是“90”。

(17)行。正文加上正文下标注的行距称为“行”。横排书的版心高度(竖版心)、竖排书的版心宽度(横版心)以“行”为计量单位,计算机软件称为“行高”。例如横排书四行:如果行距宽度是字号的1/2,等于6个字高;如果行距宽度是字号的1/4,等于5个字高(见图1-2)。

方正书版排版语言是以本行字高至上行字高称为行。

图1-2 行

(18)倍。计量字数的单位,一个字就是一倍。一倍也称为“全身”或“全角”,一般“线”的长度或“边”的长度用倍表示,如排一条20倍长的花边,排一条40倍长的文武线(见图1-3)。

小于倍:称为“开”或“分”,如1/2(对开、二分、半身、*2);1/3(三开、三分、*3)……

大于倍:如20倍、30倍,就是20字、30字。

图1-3 倍

(19)行距。上行正文与下行正文之间的距离称为“行距”。方正计算机排版语言定义是以本行的字高至上行的“基线”为行距。行距可以根据书籍的性质变换“宽度”(见图1-4)。行距参数见附录一[2]。

图1-4 行距

(20)基线。计算机排版的定义,即大字号和小字号在一行排版,以底部对齐的,底部的一条直线称为“基线”;大字号和小字号在中部对齐的,中部对齐的假想线称为“中线”。

(21)字距。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距离称为“字距”。正文正常排版文字与文字之间没有字距,疏排或者标题文字与文字之间就需要有不同的字距,如: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四分、三分、二分、一个字、两个字……字距参数见附录一[3]。

(22)版式。版式就是排版的格式(规格、标准、规范)。排版时版式是否符合工艺标准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质量。版式有两层含义。

对整篇(页)而言,版式是排版的位置或者是排版的样式(见图1-5)。

图1-5 排版的样式

对局部而言,版式是排版的格式,如标题、正文、页码、书眉、表格、数学式、化学式等格式。

另外,版式根据书籍内容的特点还区分为三大类别。

出版印刷物:文艺理论科技、医药、工具书、外文书、古籍书等;

新闻印刷物:包括大报四开(正统性质)、小报八开(杂志性质);

社会印刷物:各种证券、说明书、各种零件表格。

出版印刷物和新闻印刷物属于示性印刷物,供读者阅读;社会印刷物供读者使用。排版、校对还要注意这一特点。

(23)另页起、另面起。用于对标题、正文或其他内容强制另起一面排版的术语。

另页起又称为大另起、单页起,指排版内容必须由单页码开始;前面正文双页码结束,由下一面开始排版;前面正文单页码结束,下一面是空白,由再下一面开始排版。

另面起又称为小另起,指排版内容可以由单页码、双页码开始。

(24)双页起。排版内容必须由双页码开始。如合页表格、合页插图、跨版标题等内容。

(25)齐肩排、齐口排。这两种排法是对排版内容回行后位置的要求。

(示例的实线代表版面,点线代表版心,下同)

齐肩排:又称为“齐字排”,指自然段的第二行及以下各行,回行与上行除去序号的“字”对齐排(见图1-6)。

齐口排:又称为“顶格排”,回行“齐版口”(见图1-6)。

图1-6 齐肩排和齐口排(www.xing528.com)

(26)行序、字序。指正文“行”和正文“字”的排列顺序。

行序:横排由上至下;竖排由右至左。

字序:横排由左至右;竖排由上至下。

目前,横排书和竖排书的字序和行序,计算机排版软件能自动生成。但是有的排版内容还需要排版操作人员调整顺序,如插图、表格等内容,在排版和校对时要特别注意(见图1-7)。

图1-7 横排、竖排插图的顺序

(27)左翻本、右翻本。是横排书和竖排书的两种翻法(见图1-8)。设置左、右翻本见附录一[4]。

左翻本:又称为西式翻身,横排书的翻法。书籍的订口在左边,书籍的切口在右边。

右翻本:又称为中式翻身,竖排书的翻法。书籍的订口在右边,书籍的切口在左边。

图1-8 左、右翻本

(28)大横开本、小横开本。是横排书的两种开本形式,用于不同性质的排版内容。通常的图书一般都是采用小横开本,大横开本则适用于统计表格、机械制图等需要横版心宽的图书(见图1-9)。设置大小横开本见附录[5]。

图1-9 大、小横开本

大横开本:横版心长,竖版心短。

小横开本:横版心短,竖版心长。

(29)页、面。计量图书的单位,一页称为两面,两面称为一页。

(30)对照页。对照页是处理图书内容超出版心的一种方法,两个版面看成一个版面合排成一个内容,如表格或插图。对照页又称为合页、双跨单、和合页、蝴蝶页。对照页的第一面内容必须由双页码开始。

(31)破栏。在双栏以上版面上的插图或表格,本栏排不下,需要占到另一栏的位置称为“破栏”(跨栏)。

另外,报刊的版式上,以基本栏为基础,变换各种栏型(栏宽度),也称“破栏”。如:三破二、四破三、八破五等。

(32)串文。串文又称为“盘文”,为使版面紧凑,在插图旁或表格旁串排文字。

(33)印张。印张是计量书籍印刷篇幅的单位。以书籍内容印满大纸的一面为一个印张。如32开本32个页码为一个印张,64个页码为两个印张。16开本16个页码为一个印张,32个页码为两个印张。两个印张用一张全开纸。

(34)版权。版权页是出版者的权利和作者的权利页,同时也是图书出版的记录页。包括:开本、印张、字数、版次、印次、印数、定价以及标准书号等内容。

(35)毛条、毛条样。毛条也称“毛坯”,排版内容未经过排版版式的处理称为“毛条”。

毛条样是排版内容未经排版直接输出打印的校样称为毛条样。校毛条样不校字体、字号以及格式。

(36)红样、核红样。

经过校对后的校样称为“红样”。

核红样也称为“付印样”,是最后发到印厂的校样,只是把其中有错误的校样改正后与“校样”进行核对。

(37)接排、另行、回行。

接排是指在原稿另段的情况下与上行连接排版。

另行是指在原稿接排的情况下另行排,也称“另段排”。

回行是指另行的第二行对排版格式的指定要求。

(38)上空、下空,前(左)空、后(右)空。

上空、下空是指排版内容距上或距下排版的距离。一般以“行”为单位。

前(左)空、后(右)空是指排版内容距左版口或右版口排版的距离。一般以“倍”为单位。

(以下内容出版、校对专业必读)

(39)补白。全书的一级标题要求另页或另面排版的,但正文又不允许转页排,正文最后一面如果余有空白,为使版面美观,按空白位置补充适当独立的小段文章称为“补白”。

(40)誊样。一份稿件排完版以后,要求输出若干份校样(供有关人员分校)。校完校样以后将各份校样的差错抄在一份校样上称为“誊样”,也称“并样”。

(41)修订本。修订本指对原书的内容有重大修改,又重印的版本称为“修订本”。

(42)版本。同一部书因编辑、传抄、刻版、排版、印刷或装订形式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本子,称为“版本”。形成各种版本的因素很多,如成书时间,书的版次,正文的字体,内容的增、删、修改等。

(43)洁本。需要出版有参考价值的书刊,其内容有淫秽或荒诞之处,经审读删节后重印出版的本子。

(44)节本。图书篇幅较大,为适应某一层次读者需要加以删节后印刷发行的版本。

(45)孤本。独一无二的图书。某书的某一刻本,只留传于世一份的叫“孤本”。又如未刻印的手稿和碑帖的旧拓本,仅有一份的,也称“孤本”。

(46)善本。在几种版本当中,经过精加校勘,错讹较少的,称为“善本”。

(47)百衲本。百衲,原指用多块布拼缀成的僧衣,这里指用不同版本的残卷、零页配合后汇印而成的一部完整的书籍。

(48)珍本。指珍贵的书籍、资料。凡罕见的、难得的,以及有历史意义和科学艺术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与革命文献等都属珍本。

(49)凡例。作者向读者介绍图书内容编写的个例规范,以便读者更便捷地学习、参考图书的内容。

(50)体例。对图书版式的总体要求和个例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