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国传丝公主画版》:双轴织机探秘

《东国传丝公主画版》:双轴织机探秘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中国新疆境内进行考古盗掘时,在和阗附近的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了一块《东国传丝公主画版》。图8-2赵丰先生复原的和田双轴织机图8-3湘西苗族地区的提压式卧机学术界对《东国传丝公主画版》也有些质疑声,阎文儒先生认为其画版不一定是关于东国传丝公主的传说。

《东国传丝公主画版》:双轴织机探秘

20世纪初英国探险家斯坦因(1862~1943年)在中国新疆境内进行考古盗掘时,在和阗(今和田地区)附近的丹丹乌里克遗址中发现了一块《东国传丝公主画版》(图8-1)。在这块画版上中间是一名贵妇,左边是一名侍女手指贵妇的头饰,右边第二个人似乎是一头四臂神灵,右边第一个是一名侍女,前面放置一架不完整的织机。这幅画版与《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麻射僧伽蓝及蚕种之传入》所介绍的故事、人物基本相符,所以学术界广泛认为这幅画版是东国公主将丝织业传播到西域的故事[1]

图8-1 东国传丝公主画版

赵丰先生根据右下角不完整的织机信息,结合当今新疆一带还在使用的双轴织机将其复原出来(图8-2),并认为这部织机是双轴织机。虽然新疆和田双轴织机已使用杠杆,也用互动型综竿开口,但它并没有脚踏机构进行提综,还是用手提综,所以它还是双轴织机。不过它是介于双轴织机与踏板织机之间的织机形态[2]

图8-2所示的和田双轴织机着实让人不解,因为它与当今湘西苗族使用的提压式卧机(图8-3)有些相似,让人怀疑和田双轴织机复原缺少脚踏机构。其实不然,和田双轴织机巧妙地运用互动型综竿开口,与后文要介绍的互动式双综双蹑织机有点相似。图8-2中杠杆并不是固定的,但两个杠杆却通过两根横棍或一根横棍(图8-2中是一根横棍)连接在一起,通过拨动横棍,可使两个杠杆在Y型支架上的横杆上前后运动。杠杆前后两端的综线连接Y型支架前后的两个综竿,而两个综竿的综线分别控制着织物的奇数根经纱和偶数根经纱。其操作:将杠杆前端向后移至Y型支架上的横杆上(图8-4上图),Y型支架上横杆前面的综竿带动综线提升,形成梭口,然后可引纬、打纬;而将杠杆后端向前移至Y型支架的横杆上(图8-4下图),Y型支架上横杆后面的综竿带动综线提升,形成梭口,并且完成经线的换层操作,然后引纬、打纬。这样就完成了简单的平纹织物织造过程。

图8-2 赵丰先生复原的和田双轴织机(www.xing528.com)

图8-3 湘西苗族地区的提压式卧机

学术界对《东国传丝公主画版》也有些质疑声,阎文儒先生认为其画版不一定是关于东国传丝公主的传说。因为从画版中人物的形象来看,四人都有项光。而从调查各地的石窟来看,凡是佛、菩萨、八部护法才有“项光”,佛画艺术中对人界中的人物都没有加“项光”的。由此可见,这四人都应该是神、佛形象,应该是佛教故事,显然是斯坦因不懂佛教艺术而加以胡乱的猜测[3]。如果《东国传丝公主画版》并非是货真价实的传说,那么画版右下角Y型支架物是否为织机,研究者就不能妄加推测了,因为右下角画版过于残缺,加之画版主旨不与东国传丝公主的传说相关的话,那画版右下角的织机就十分可疑了。

图8-4 和田双轴织机操作侧面示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