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谏君画谏术:夏朝传密件,东方朔呈上谏诤画

古代忠臣谏君画谏术:夏朝传密件,东方朔呈上谏诤画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画谏,又称图谏,一般是将所谏之事绘入画中,以丹青悟君。 以画谏君,或附言辞,或题诗句,或呈奏章,或寓嘲隐,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的谏诤画卷。画谏,往往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那些卑污的灵魂以极大的震撼力。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郑侠心生一计,诡称是密件,交官驿的马递传朝廷。东方朔不紧不慢从怀中掏出一块白色帛画,双手恭恭敬敬地呈上。

古代忠臣谏君画谏术:夏朝传密件,东方朔呈上谏诤画

   画谏,又称图谏,一般是将所谏之事绘入画中,以丹青悟君。

   以画谏君,或附言辞,或题诗句,或呈奏章,或寓嘲隐,勾勒出一幅别开生面的谏诤画卷。画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形象性,帝王们正是从视觉观赏中领悟其画意,得以警醒,改正过错。画谏,往往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那些卑污的灵魂以极大的震撼力。

   画配话

   画谏最早见于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据《尚书》记载,夏朝的最后君王桀是一个暴君,嗜欲既多又怠于政事,曾设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供三千人狂饮烂醉。大夫关龙逢看在眼里,忧在心间,于是捧着黄图进宫朝见桀王,劝谏道:古时人君,都是爱民节用,所以国运长久。请看这黄图所画的历代君王,哪一位不是克勤克俭,尽心理政,不敢告劳?我夏始祖跋山涉水,沐雨栉风,13年中胼手胝足地受尽辛苦,到了身为天子,也还是菲衣恶食,爱惜民力,方才得到四海拥戴。现在大王继位,应该思念先祖的艰难,继续前王的社稷,如何耗财如水,杀人如麻呢?从来残暴能亡国,未有荒奢不失民。大王若不改过,亡国日子不会太久了。关龙逢说罢展开黄图,指着上面描绘的古代帝王勤俭爱民的情形,边说边劝,泪流满面。

   北真宗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那年福建福清县人蔡伯俙,“四岁能诗,以神童举”,他参加童子科考试,能背诵真宗所写的诗,即赐进士出身,授秘书正字。不久被送进东宫为太子赵祯(即位后为仁宗)的伴读。他曾画了一幅图,表现荒凉的乡村农夫面黄肌瘦,十分惨恻。宋真宗看了,问是怎么回事?蔡伯恬回答说:“臣所居的破败村乡,所见的人都是如此。”宋真宗听后无限感叹。

   画配文。

   画图不能尽其意者,常附以奏章诠释之。

   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光州司法参军郑侠任满进京述职,改任开封行政官吏。他回想到从去年七月开始直到这年春天,长达八九个月亢旱无雨,农田颗粒无收,朝廷非但租税无减,反而勒索更甚,百姓流离颠沛,四出逃荒,家散人亡的惨状,于是根据目睹的实情,绘了一幅《流民图》,并附一篇奏疏,送交阁门使,却被拒受。郑侠心生一计,诡称是密件,交官驿的马递传朝廷。

   那奏疏写道:“去年大蝗,秋冬亢旱,麦苗焦槁,五种不入,群情俱死,方春斩伐,竭泽而渔,草木鱼鳖,亦莫生遂,灾患之来,莫之或御。愿陛下开仓禀、赈贫乏,取有司掊克不道之政,一切罢去。……窃闻南征北伐者,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斩桑坏舍,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仅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但经眼目,已可涕泣,而况有甚于此者乎!”

   郑侠“谏草数千言,自信丹青能悟主”。

   神宗览疏,心中不免有所触动,再三阅看附呈的画图,长叹数次,彻夜难眠,第二天下令开封府发还“免行钱”,司农开仓救困,三卫裁减熙河兵额,诸州体恤民艰,青苗免役。民间欢呼相贺。而郑侠却因将《流民图》冒充密急公文,犯了“擅发马递”罪,被御吏弹劾,谪英州为官。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当时滇闽方用兵,征调四出,又广开捐纳事例,时任御史的常熟人蒋莘田绘十二图以劝谏。一日《难民妻女图》;二日《刑狱图》;三曰《寒窗读书图》;四日《春耕夏耘图》;五日《催拜图》;六日《鬻儿图》;七日《水灾图》;八日《旱灾图》;九日《观榜图》;十曰《废书图》;十一日《暴关图》;十二日《疲驿图》,广泛涉及当时社会民不聊生的惨状,并且写了奏疏,极言其痛苦。康熙观看后,动容嗟叹,置诸左右。

   第二年,康熙东巡,道多饥民,他见了对近臣说:“这就是蒋莘田所绘的《流民图》。”

   画配诗

   以诗配画,诗为画的注脚,画显诗的意境,不失为画谏的妙招。

   唐末五代钱镠任吴越王时,西湖上的渔民每天须向朝廷缴鱼数斤,称之为“使宅鱼”。有的渔民捕的鱼不够交纳数额,必须到街市买鱼补齐。这个规定可把西湖渔民害苦啦!一次,在王府任职的诗人罗隐,陪伴钱镠闲坐,墙面上有一幅《磻溪垂钓图》,钱镠指着图要罗隐题诗,罗隐应声吟道: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知。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此诗前两句讲的是姜子牙在渭水直钩钓鱼,遇到周文王而得以施展治国之才;后两句说姜子牙若在西湖上钓鱼,少不了也得交纳使宅鱼。钱镠听罢大笑,于是免除了使宅鱼的征收。

   洪武年间,临海太学生赵某曾为一中贵题《蚕妇图》云:

   蚕未成时叶已无,鬓云撩乱粉痕枯;(www.xing528.com)

   宫中罗绮轻于布,争得王孙见此图。

   一天,明太祖朱元璋偶然到这位中贵家中,见到这画,心有触动。一次太祖在内宫看见宫女将丝绮丢弃在地,于是把嫔妃召来,计其蚕缫征税之费责斥她们,并诏谕今后再有不爱惜者受斩刑。

   这位赵氏压根儿没想到画上题诗会引得皇上纳谏。于是清代饶智元有诗咏云:

   寒窗午夜织流黄,辛苦年年贡尚方。

   宣到弃丝严切诏,太平天子重蚕桑。

   画配谜

   隐含不露的画谏,往往令人费解,不过这类嘲隐,又给画面平添几分神秘的色彩,幽默、谐趣,一经道破,恍然大悟。

   汉武帝时,曾任常侍郎的东方朔奉旨察访民情,走了三州四十八郡,回到京都长安,汉武帝召见问他这次私访如何?东方朔不紧不慢从怀中掏出一块白色帛画,双手恭恭敬敬地呈上。汉武帝接过帛画,展开一看,是一环套一环的圆圈儿,当中是个小点点儿。那图形很像现在射击用的靶环。汉武帝像猜隐语一样,猜了一阵子,终于摇了摇头。传递左右近臣,也无不摇头。汉武帝问:“爱卿这是何意?”东方朔指着图上的圆圈说,这叫层层盘剥图。陛下看见这个最大的圈儿了吗?朝廷从黎民百姓那里收敛来的本来就够多的了,可是,地方上扒一层,郡里扒一层,州里扒一层,府里扒一层,皇宫和朝廷扒一层,食邑的王侯还要扒一层,左一层,右一层,扒来扒去,最后到陛下这里,只剩下这一点儿了。接着,东方朔讲述了他在灾区荒野见到的庶民饥饿惨状。汉武帝看着东方朔指着的可怜的一小点儿,猛然醒悟,说:“愿听先生宏论。”

   洪武年间,民间有人画了一张图贴在城墙上,那图上画一个和尚,头戴一顶冠帽;一个道士头戴十顶冠帽,头发散乱;一座断桥,士兵与百姓们都站立桥头左右等待过渡。朝廷发现了这幅画,便下令教坊司解出画意,以实回奏。第二天,有官上奏太祖:那画中和尚戴冠帽,指的是有官(冠)无法(发);道士头顶十冠,指的是官(冠)多法(发)乱;军民拥挤桥头,暗指没法过。朱元璋听后沉默无语,面有愧色。“自后法网稍宽,盖以滑稽而谏者。”

   历史上还有一个相似的画谏典故。

   一次,明崇祯朱由检无意来到一座密殿,只见殿门紧锁,甚为奇怪,于是让人唤老太监打开,老太监说:“这是先朝所封,曾戒不得启动。”崇祯严命开启,老太监只得遵命。密殿内藏有古画数幅,其中一幅是一人头戴七顶进贤冠,题曰:“官多法乱”;另一幅是数人隔河对泣,题曰:“军民号泣”。这显然也是画谏的一种。

   清代王誉昌为此有感而发:

   密殿深沉密得无,古于此曰似相符。

   官多法乱军民泣,早展乾坤入画图。

   画显意

   画谏,妙在意寓画中,画显人意,明白无误,一目了然。南梁陶弘景,脱去朝服挂到神武门上,辞官而去,自号“陶隐居”,梁武帝屡邀不应。这年皇上派使臣登门催促,陶弘景提笔绘了两幅牛图,让使臣面呈梁武帝。梁武帝接过图一看,见画面上一头牛在青山碧水间悠然自在地吃草,另一头牛戴着金笼头,尾后有人执鞭驱赶它。梁武帝看后笑道:“此人想效仿曳尾之龟,怎么能邀聘到呢?”

   曳尾之龟典故出自《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意谓与其显身扬名于庙堂之上,位列卿相,还不如全生远害,像龟一样拖着尾巴在泥潭中爬行。

   北宋大臣曹翰遭贬汝州,有朝廷使者前来,曹翰流着泪对他说:“家口众多,生活贫困,无法生活,用包袱皮裹上这几件旧衣裳,当十千钱。”使者回朝后启奏皇上,宋太宗赵匡义打开包袱一看,却是一幅画幛,题名《下江南图》,图上绘的是曹翰一家老小流落穷乡僻壤的惨景。太宗很怜悯他,于是将曹翰召回了京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