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谏君,以史为鉴

古代忠臣谏君,以史为鉴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史谏,是一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稽古喻今,以史为鉴的谏术。 晏子谏景公,用的是先君丁公宽大仁惠的例证。 姚贾劝秦王,用的和以上相似的史谏:一次,韩非在秦王面前攻讦姚贾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为盗,又曾在赵国被逐,这样的人不该用。

古代忠臣谏君,以史为鉴

   史谏,是一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稽古喻今,以史为鉴的谏术。

   在进谏中,适当引证历史典故、名人名言,可以打消对方轻率的态度,增强谏者的说服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而历史掌故,典型事例凝结着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是文化的精粹,生活权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博引广征可使言谏更富感染力。

   齐景公种竹子,派官吏看守。景公外出,经过竹林附近,发现有人砍伐翠竹,于是把伐竹的人拘捕起来,准备处罚。晏子对景公说:“陛下听过先君丁公的行事吗?”景公摇摇头。

   晏子说:“丁公打曲沃,攻克城池后下令,不得运送财物出城,百姓可以自由进出。”一天有人抬着死人出城,丁公觉得怪异,叫人开棺检验,发现里面全是金玉。官吏建议杀了他们。丁公却说:‘用军队攻占别人的城池,借着人多势众,来取得别人的财物,是不仁道的。况且治理百姓的父母官,应该宽大仁惠,慈爱众人,更不能随便杀人。’于是,命令官吏放了他们。

   景公听了说:“很好。”就令人放了砍竹人。

   晏子谏景公,用的是先君丁公宽大仁惠的例证。“卧薪尝胆”典故中的文种劝吴王,则是讲述励精图治的史例。

   吴王夫差允许越国求和,命令越王勾践夫妇到吴国。越王离国之前,认为自己千里而作浮囚,此行有去日无归日矣!不觉双眼流泪。越大夫文种劝说道:昔日汤被囚于夏台,后来成为商朝君主;文王被囚于差里,后来建立周朝齐桓公奔到莒,晋文公出奔到翟,后来一举成为霸主。看来人经历忧患,就更能自励,祸患反倒变成福。

   勾践听从文种的劝告,到吴国后忍辱负重,韬光养晦,终于复国。

   楚灵王厌恶进谏的忠臣,想方设法阻止白公子张的进言,但白公子张仍然苦口婆心地劝谏,他列举殷王武丁求贤若渴,从谏向善,终于成为一代明君;齐桓公、晋文公采纳忠言,时时自我戒惧,终于成为春秋霸主这些历史上的实例,讽喻灵王应见贤思齐,改恶从善。灵王把忠言当作耳边风,最终落得身死乾溪的可悲下场。

   《史记·魏世家》:一天,秦昭王对左右说:“如今韩国魏国的国力与他们开国时相比如何?”左右答道:“现在不如开始时强大。”秦昭王又问:“如今如耳、魏齐与孟尝、芒卯相比较,谁更有才干?”左右答道:“前两位不如后两位有才干。”秦昭王得意地说:“嘿,当年孟尝、芒卯率领韩国、魏国的精兵强将进攻秦国,也刘·我们奈何不得,何况今天以如耳、魏齐无能之辈率领弱小的韩国、魏国军队来进攻秦国?我们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左右笑迎道:“对,对!”

   一个叫中旗的臣子正在弹琴,听后将琴推开,应声道:“大王这样评说天下大事差矣。请大王想一想,当年晋国有六个大臣,其中知氏最为强大,他消灭了范中行,又率韩、魏的军队将赵襄子包围在晋阳,还决开晋水来淹灌晋阳城,水已经快要涨到城头上了。当时,知氏行舟于水上,魏桓子和韩康子站在他旁边作陪。知氏得意地说:“我起先并不知道开决河水可以灭亡别国,而今明白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听了心惊胆战。今后,知氏如果灭了赵,岂非也要开决汾水来淹灌魏的都城安邑,开决绛水来淹灌韩的都城平阳吗?于是魏桓子用手肘捣了捣韩康子,韩康子用脚踢了踢魏桓子,他俩已经达成默契:不能让知氏的称霸阴谋得逞。结果,知氏不但没有灭掉赵,自己的领土反被魏、赵瓜分了,本人身死了,为天下人所耻笑。

   如今秦国虽然强大,但还不能超过当年的知氏,韩国与魏国眼下虽然弱小,可是比当年的实力要强。现在不是他们做手脚对付您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太看轻他们!”

   秦王听了十分害怕,再也不敢说轻敌的大话。

   秦昭王过高估计自己,过低估计别人,中旗以历史为鉴,使得昭王一改骄横之态。

   《史记》载:梁孝王刘武擢升大臣爵位,重出身,看门第,邹阳便以历史上出身卑微的名臣,劝说君王:伊尹曾经是有莘氏陪嫁的奴隶,商汤立他为三公之一,天下安定太平;管仲曾经是咸阳的小偷,别人认为是庸人匹夫,齐桓公得到他尊为仲父;百里奚曾在路上讨饭,被人用五张羊皮辗转相卖,秦穆公却把国政交付给他;宁戚曾是赶车人,他敲着车辕在大路上边走边唱,齐桓公却把国事委托给他;司马喜在宋国被砍掉双脚,最后却做了中山国国相;范睢在魏国被折断肋骨、扯脱牙齿,后来却在秦国被封为应侯;太公望曾被老妻赶出家门,当过朝歌城中屠夫的下手,在棘津驿站做过迎客仆役,70岁时辅佐周文王。这七位贤士,如果不是遇到明主,便会沦落为乞丐,好比连绵不断的葛藤一样,枯死在荒野。梁孝王说:“我听从先生的教诲。”

   姚贾劝秦王,用的和以上相似的史谏:一次,韩非在秦王面前攻讦姚贾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为盗,又曾在赵国被逐,这样的人不该用。姚贾以史谏君:太公望在齐国见逐于娄子,在朝歌做屠户卖不出去肉,在棘津做苦力又没有人雇佣,可是周文王找到了他,一举称王天下;管仲是商人,还是被逐出鲁国的囚犯,齐桓公用了他,一举称霸天下;百里奚在虞国要过饭,被人转卖给秦国才值五张羊皮,可秦穆公用了他,一举臣服西戎;还有晋文公举用中山大盗,也在城濮一举战胜楚军。这四个人,身有耻辱,天下所谤,可明主用之,莫不建功立业。

   秦王说:“对呀!”遂将韩非投入狱中。

   史谏,蕴蓄丰富的内涵,与后人颇有相似相通之处,以古证今,议论纵横,触类旁通,寓意深沉。

   楚庄王建筑高层楼台,民夫要到千里之外运石、百里之外装土,劳民伤财,民怨沸腾,大臣中劝谏此事的72人都被处死了。有个名叫诸御己的山野之民,入宫来见庄王。庄王问他:“你是准备进谏吗?”

   诸御己点点头,说:“君王自有规矩可用,自有法令可行,况且我听说,土受水就会平坦,木受绳就可取直,君王纳谏,就会圣明。君王建筑高台,千里运石,百里运土,百姓们得罪受.刑,鲜血铺成了大路,这样都没人敢进谏,我怎么敢进谏呢?不过我虽愚昧,也私下听说过去的事:“虞国不听宫子奇的劝谏而被晋国吞并;陈国不听子家羁的劝谏而被齐国吞并;吴国不听伍子胥的劝谏而被越国吞并;秦国不听蹇叔的话遭到覆没的危险,夏桀杀了关龙逢却让商汤得了天下;商纣杀了王子比干却让周武王得了天下;周宣王杀了杜伯而使周王室卑弱。这三位天子,六个诸侯,都是不能尊重贤人、信用辩士的话,因此身死国亡。”诸御己说到这里急步退出。(www.xing528.com)

   楚庄王立即让侍臣将他召回,说:“你别匆忙走开,我将采纳你的谏言。先前劝说我的人,他们的言辞既不能打动我的心,又把危险强加给我,所以都是来送死的。现在你的言谈能够打动我的心,又不把危险强加给我,我因此采用你的主张。”第二天,楚庄王下令说,“有能入宫劝谏的人,我将与他结成兄弟。”于是停建高台,并免除了百姓的劳役。

   作为布衣诸御己为什么胜过众多谏臣,使得楚庄王回心转意?打动庄王心的是沉痛的历史教训!

   晋、楚两国在郑国的邲邑交战,晋军大败。荀林父率领残部回师请求处以死罪,晋景公将要答应他。士贞伯进谏说: “不可。”当初晋楚城濮之战,晋国大胜楚国,晋文公面带忧色地说:“楚国令尹子玉还在,忧患还未消止。被围困的野兽都还要拼斗,何况是国相呢?”到楚王杀死子玉后,才高兴地拍手称快:“没有人能害我了!现在失败可能是给晋国一个警告。荀林父事奉君王,晋升时想的是为君尽忠,斥退时想的是弥补自己的过失,他是国家的捍卫者,眼下杀了他,这是加速楚国的胜利。”晋景公说:“很好。”仍让荀林父留任将军。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生母曾暗中助人发动叛变,事发后她被驱逐京城,始皇下令说:“有谁胆敢为太后的事来进谏,定斩不赦!”为太后劝谏而死的多达27人。茅焦请求入宫劝谏,秦王让侍从抬来热气腾腾的大鼎,准备烹死他。茅焦面无惧色,借夏桀、殷纣狂乱背理的行为来责备秦王,话还未说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三国志·魏书》:青龙年间(公元233——237年),魏明帝大兴土木,建造宫室,老百姓不能按照时令及时耕作。司空尚书陈群认为这是劳民伤财,因为天下尚未统一,加强战备与重视农业才是当务之急,便上书加以劝阻。

   明帝答复说:“统一大业和营造宫殿,可以同时并举。消灭吴、蜀等敌人后,自当停止武事,哪会再兴建什么工程?”

   陈群劝道:“从前汉高祖只与项羽一人争夺天下,项羽被消灭后,因已有的宫室惨遭毁坏,所以萧何要兴建武库,太仓,这些都是当时急着要办的大事,但汉高祖还嫌修缮得过于奢华。现在吴、蜀两个敌人还没有消灭,实在不应该同古人进行类比。一个人想做点什么事,都得找出理由,更何况是天下最高的主人,谁都不敢违令。您以前想拆掉武库,就不能不拆;后来陛下又想重建,又说不能不建,如果陛下稍加思索,回心转意,这也不是做臣子的力量所能促成。想当年汉明帝想建造德阳殿,钟离意加以劝谏,汉明帝当时就听从了他的话,后来又让人动工,德阳殿建成后,汉明帝对百官说:‘钟离意尚书如果还在,这个宫殿就建不成了。’做皇帝的难道害怕一个大臣?但心中总得考虑啊!如今我尚且不能让陛下静下心来倾听我说上片刻,我比之钟离意是相差一大截。”

   魏明帝听了,对大兴士木不得不有所节制。

   陈群谏阻魏明帝兴修宫殿,是运用古今对比法论证分析,讲得透彻而又耿直,实在使皇帝敬畏十分。

   史谏一般可分正谏和反谏。正谏即选用历史上正面例证谏君;反谏即择取反面例证劝人。正、反谏净,视人视事而定。大凡擅长史谏的人,无不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他们随手拈来,恰到好处,借人之言,己话他说,使得谏言显得尤为厚重而富有折服力。

   宋太祖在位期间,党项酋长李继迁时叛时降,经常侵扰西部边陲。有一天保安军禀奏皇上说,他们已经抓获了李母,宋太祖打算将她拖到北城外斩首,以惩戒叛逆的人。

   吕端知后入朝规劝皇上:“当初项羽打算油烹汉高祖的父亲,汉高祖传话项羽:“如果油炸了我的父亲,希望也分给一杯肉汤喝。”成就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不顾念他亲属的,何况像李继迁这样犯上作乱的人呢!陛下今日杀了他的老母,明天是否就能捉住李继迁呢?如果捉不到李继迁,白白地结下怨仇,反而越发坚定其叛逆之心。”

   太宗问:“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李母?”

   吕端答道:“以臣的愚见,最好将她安置在延州,好好地款待她,以此为诱饵来招降李继迁。即使他不立即投降,也可拴住他的心,因为李母的生死操在我们手中。”

   太宗听后拍着大腿连声说好:“要不是你及时提醒,朕差点误了大事。”

   后来,李母老死延州,李继迁去世后,他的儿子感念前恩,向宋朝俯首称臣。

   吕端大事不糊涂。当太宗腰斩李母之时,他以汉代刘邦向项羽索要生父肉羹一事,及时劝谏皇上从长计议,终使叛将之子归顺朝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