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谏君谋略,宋真宗时期固谏多次劝君王

古代忠臣谏君谋略,宋真宗时期固谏多次劝君王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固谏,故名思义,一而再,再而三固执地谏诤。 进谏可能是反复的、多次的,这取决于谏臣的态度和君王的开明度。事实上,肯于固谏劝君王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辽国结好于宋,天下安宁,朝廷奸邪阿谀之臣,纷纷主张祥瑞封禅,用以欺骗君主。 固谏,可以针对同一件事反复进谏,也司以针对同一个人多次规劝。晏子一日三谏君即是后者做法。

古代忠臣谏君谋略,宋真宗时期固谏多次劝君王

   固谏,故名思义,一而再,再而三固执地谏诤。史书有称复谏,即反复进谏。

   进谏可能是反复的、多次的,这取决于谏臣的态度和君王的开明度。固执为什么能列为谏诤的簧略之一?有位哲人说过:“准备说服某个人之前,不要认为对方是理性的动物,而应该体谅对方是一个充满偏见和成见的感性动物。”正因为人的这一特性,进谏者不厌其烦地向对方陈述自己的意见、主张,有时也能收到金石为开的效果。

   据《汉书·朱云传》载,汉成帝时,槐里令朱云请斩汉成帝的师傅安昌侯孙禹,以儆戒谄媚之臣。成帝大怒,要杀朱云。御史忙拉朱云下殿,朱云攀住栏杆不放,一而再,再而三向汉成帝进言非杀孙禹不可,把栏杆都扯断了。成帝为他的冒死直谏而感动,不仅免了他的罪,还下令保存折断的栏杆,“以旌直臣”。为此,有一位叫臧懋循的后人感叹说:“多少廷臣上封事,还谁折槛劝君王!”事实上,肯于固谏劝君王的还是大有人在的。

   北齐文宣帝高洋朝欢暮乐,不恤政事。有时与宫妃歌舞通宵达旦,有时身着花里胡哨的衣服四出游乐,还有时光着膀子涂脂抹粉,不带鞍勒,骑上牛、驴任意奔驰。不管炎热夏天还是严寒冬天,他照样不穿上衣。文宣帝想开心取乐,就把娼妓召来,剥去衣服,令侍臣任意戏弄。自己淫兴欲发时,就令娼妓杂卧床上,肆意奸污,稍有不从,拔刀杀之。

   朝中大臣李集目睹皇帝污行秽事,就面谏说:“皇上比夏商的桀、纣还无道!”文宣帝听了大为恼火,令人将他抛到御花园池塘里,捺到水里沉了一阵儿,再召上殿来,文宣帝问他改不改口,李集非但坚不改口,言辞更加激切。如此三沉三浮,三召三问,李集依然坚辞不改。待到第四次拖出水来,文宣帝没等他再谏,便遭腰斩了。

   《唐会要》记载封禅之事,从贞观五年开始直到贞观二十一年,三起三落,以魏征为首的谏官才终于打消了唐太宗的封禅心愿

   唐敬宗李湛也是一个游戏无度,不务朝政的皇帝。只要见到略有姿色的宫女,便不肯放过,当着太监的面胡作非为。为了玩乐,他招募了一些力士,常在中和殿和飞龙院同宦官击球厮斗。他还有一种爱好,即“打夜狐”,就是在夜间捕捉狐狸

   谏官左拾遗刘栖楚对于敬宗这种溺情酒色,糜烂奢侈的作法甚为忧虑。在一次朝会后,以头叩击地面,血流不止,声闻阁外。他规谏敬宗帝说:“皇上正是身强体壮的时候,怎么能图安逸、恋女色,以至很晚还不上朝呢?先帝的灵柩还没有葬人地宫,歌舞之声已经喧嚣于外,我怕这样下去,社稷不会长久。”

   敬宗看到栖楚,血流满面,长跪不起,连忙示意宰相李逢吉上前劝阻,李逢吉会意,扶起刘说:“你不必再叩头,皇上已经知道了。”刘栖楚站起来,擦了擦头上的血,又对敬宗谈起宦官专权的事儿,没等说完话,敬宗不耐烦了,连连摆手,不让他往下讲。刘栖楚气愤地说:“皇上不听臣的谏言,我就把头叩碎!”

   据《宋史》载,宰相赵普曾经向宋太祖赵匡胤奏荐某臣任要职,太祖不听。第二天赵普又奏荐,太祖还是不答应。第三天赵普照样奏荐这人,太祖发火了,撕碎了赵普的奏折扔在地上。赵普脸色不变,跪下捡起破碎的奏折回去了。第四天赵普带上补好的奏折再一次面谏太祖,太祖这才醒悟,终于任用了赵普力荐的良臣。

   后来,有一大臣理应擢升,太祖却一向讨厌这人,执意不批。赵普再三请求,太祖就是不允,生气地说:“我就是不提拔他们,你能把我怎么样?”

   赵普说:“刑罚是用来惩罚罪恶的,赏赐是用来奖励功劳的,古今一个道理,再说刑赏是天下的刑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赏,难道能用一个人的喜怒来决定刑赏吗?”

   太祖更加生气了,起身就走。赵普就在后面跟着太祖进了后宫。赵普就站在后宫门口,很长时间也不走开,一番软缠硬磨,太祖终于恩准了赵普的奏请。(www.xing528.com)

   北宋名臣寇准任虞部员外郎时,有一次谏议殿中之事,与宋太宗赵光义想法相抵触,太宗拂袖而去。寇准几次拉住太宗的衣服,让他重新坐下听谏,将此事决断后才告退。另有一次,寇准为一事与皇上抗辩,皇帝警告了他,但到第二天仍争辩不已,宋太宗无奈,只好大骂其固执。寇准两次任相,两次罢相,前后时间相加不过两年有余。

   宋真宗景德、大中祥符年间,辽国结好于宋,天下安宁,朝廷奸邪阿谀之臣,纷纷主张祥瑞封禅,用以欺骗君主。谏官孙爽力排众议,一次又一次谏诤皇上,此事不可为。

   清代沈葆桢任两江总督时,因为水灾奏请皇上减免钱粮,调发财物赈济灾民。第一次奏请,未能得到恩准;第二次奏请,接到圣旨严厉告诫不准;沈葆桢仍然上书直言,奏章中有一句名言:“朝捧雷霆之诏,自省愆尤;夜闻风雨之声,难安枕席。”第三次奏请终于求得皇帝的开恩。

   鬼谷子《反应篇》中指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由上不难看出,李集、刘栖楚、魏征、赵普、寇准、孙爽、沈葆桢这些耿直忠义之臣,折服贪残无道、刚愎自用的君王,令他们由冷淡变热情,由排斥到接纳,缘于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就是通常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固谏,运用须辨是与非,只有为扬清抑浊,匡扶正义而作百折不挠地进击才有价值;若是为嗜利敛财,贪贿弄权而固执己见,胡搅蛮缠,只会与言谏者的意愿背道而驰。

   固谏,可以针对同一件事反复进谏,也司以针对同一个人多次规劝。晏子一日三谏君即是后者做法。

   有一天,齐景公和群臣到公阜这块地方游玩,见这里鸟语花香,蜂飞蝶舞,景公感叹人生苦短。晏子闻言后,接过景公的话头说:“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景公不解地追问:“那又为什么呢?”晏子说:“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手,而陛下您也只能头戴竹笠,手拿锄头终日在田里干活,怎么还能率领群臣到处游玩呢?”

   中午时分,远处出现了一辆六匹马拉的大车,烟尘滚滚而来。景公得意地对晏子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驾驶的马车奔得多快!朝中文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了。”晏子进谏说:“梁丘据算不上好的臣子。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实的臣子,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色,拍马奉承,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夜色降临,景公忽见一颗流星从头顶疾驰而过,吓得面如土色,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唤人设上香案祷告。晏子赶去劝阻,对景公说:“我担心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晏子去世后,景公在吊唁时痛哭流涕地说:“那天相国在公阜三次给朕指出过错,这样忠心耿耿的贤臣,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