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谏君的奇特策略与成功秘诀

古代忠臣谏君的奇特策略与成功秘诀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贺谏,是以道贺的名义进谏。而古人贺谏奇就奇在反常态、反常情、反常理恭贺,有贺灾、贺丧、贺贫、贺贱甚至莫名其妙地祝贺。贺者借用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就是引起对方的惊奇,进而逐渐露出诤谏的真实意图。

古代忠臣谏君的奇特策略与成功秘诀

   贺谏,是以道贺的名义进谏。一般来说,对方有了喜事才去道贺,这是人之常情。而古人贺谏奇就奇在反常态、反常情、反常理恭贺,有贺灾、贺丧、贺贫、贺贱甚至莫名其妙地祝贺。贺者借用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就是引起对方的惊奇,进而逐渐露出诤谏的真实意图。

   齐景公闲来掏小鸟,见小鸟太幼弱,所以又放回窝里。晏子知道这件事,不等景公召见,便去拜见,齐景公惊怕得出汗。晏子徘徊了一会,走上前拜了又拜,祝贺说:“陛下您有圣王的德行了。”景公大惑不解,问他此话从何说起。晏子说:“陛下您掏小鸟,见小鸟幼弱又放回它,这就是帮助幼小成长,陛下的仁爱能施加于禽兽身上,何况对于百姓呢,这就是圣王的德行啊!”晏子一席话说得景公如坐针毡。

   齐景公掏鸟,见窝里的鸟还小,就把它放回去了。这本是一件小事。晏子听说了,“再拜而贺”,说齐景公有“圣人之道”。晏子的举动,乍看似乎有些于玩笑,其实不然,他引导君主走向正道。齐景公怜恤小鸟,表现了他有仁慈的心肠。让他把这种仁慈心肠推广,用于爱民,这是晏子一贯倡导的治国的根本方针。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载:齐景公在正午时候,披散着头发,用六匹马驾车,让妇人赶着,要从正门出宫,守门人刖跪用棍子打马给拦回去了,并且说:“你不是我的国君。”齐景公很惭愧,不好意思上朝了。晏子进入后宫见到齐景公,景公就把此事对晏子说了,最后不无气愤地辩白道:“我凭着先生您和各位大夫的辅佐,得以领着百官守着祖宗留下的国家,如今被刖跪所辱,使国家蒙受羞辱,我还可以与其他诸侯平起平坐吗?”晏子回答说:“您不要烦恼,我听说,下面没有直率的语言,那上面一定有糊涂不明的君主;百姓说话有顾虑,国君一定有骄傲行为。古代贤明的国君在上面,下面就多敢直言;君主好行善事,百姓说话就没有顾忌。如今您行为失于检点,刖跪直言阻止,这是您的福气呀!所以我来向您祝贺。请您给他赏赐,用以表明您喜欢好人;对他礼貌相待,用以表明您接受了谏言。”齐景公笑着说:“可以吗?”晏子说:“可以。”于是下令给刖跪增加俸禄,免除赋役,许他可以随时入朝,不再做守门的活计了。

   齐景公明明有错,晏子还来道贺,这样不但解除了景公心理上的负担,可以轻松上朝,而且鼓励了直言之士。

   《管子·小称》载: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戚四个人一起饮酒,饮到畅快的时候,桓公对鲍叔牙说:“为什么不起身为寡人祝酒呢?”鲍叔牙捧杯而起,祝道:“请桓公不要忘记出奔莒国时的情形,让管子不要忘记在鲁国被捆缚的情形,让宁戚不要忘记在车下喂牛的往事!”桓公离开座席拜了两拜说:“寡人与两位大夫能够不忘夫子的话,那么国家社稷就一定没有危险了。”

   鲍叔牙为齐桓公,管仲、宁戚三人祝酒,祝颂辞颇为奇特,要他们居安逸思艰危,时时策励自己,保持原有的品节和清醒的头脑,才能自立于不败之地。这是“社稷不危”的要诀。

   《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齐景公在麦丘巡游,问当地的封人说:“多大年纪啦?”封人回道:“小人八十五岁了。”齐景公说:“好啊!请先生为我祝祷。”封人说:“希望您的年纪比胡公还长,对国家有利。”齐景公说:“好啊!请先生再祝祷一次。”封人说:“祝您的后代,年寿都和我相近。”齐景公说:“好啊!请先生再祝祷一次。”封人说:“祝您不要得罪了百姓。”齐景公说:“说是平民百姓得罪国君还可以,哪有国君得罪百姓的呢?”晏子说:“您错了!与您疏远的人有罪,由与您亲近的人来治罪,地位卑贱的人有罪,由地位高贵的人来治罪;您如果得罪了百姓,那由谁来治罪呢?请问,夏桀和商纣,是国君杀的呢,还是百姓杀的呢?”齐景公说:“我太固陋了。”(www.xing528.com)

   魏文侯的府库发生了火灾。文侯穿上白色衣服避开正殿五天。群臣都穿上白色衣服前来慰问,只有公子成父一人不来慰藉。待到魏文侯回到正殿,公子成父快步人殿祝贺,说:“君王的府库遭灾,这是天大的好事!“魏文侯变了脸色,十分不悦地说:“御库是收藏宝物的地方,这次发生火灾,众大臣都穿白衣前来慰问,你不但不安慰,反而幸灾乐祸,向我祝贺,这是为什么?”公子成父说:“我听说,天子的收藏在四海之内,诸侯的收藏在社稷之内,大夫的收藏在家庭之中,平民的收藏在箱匣之中。不是该他收藏的东西,即没有天灾,也必定有人祸。现在幸好没有人祸,只有天灾,岂不是好事吗?”魏文侯感慨地说:“讲得好!”

   重耳即历史上的晋文公。当初为了躲避晋献公爱妾骊姬的迫害而流亡国外19年。在避难期间,狐偃等一批有才干的大臣始终跟随着他。重耳饱受流离颠沛之苦,后来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得以重返故国。重耳站在船头,望着奔流而去的黄河水,动情地说:“苦难的日子就像滔滔河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终于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宏愿了!”这时,狐偃闻言走上来,跪拜说道:“恭贺主公的成功,主公成功了,卑臣也该告退了。请允许我解甲归田,安享余年。”狐偃担心重耳归国即位后,会排斥追随自己的部属,便趁机提出辞退要求。重耳明白了狐偃的话意,说道:“爱卿怎么能这么说呢,我若不与你们共患难同甘苦,必遭河神惩罚。”说完,解下佩戴在身的玉璧,投入黄河,向河神盟誓。

   秦惠王将女儿嫁给燕国太子,这一年,恰好燕文侯去逝,太子登基,成为燕易王。燕易王刚即位,齐宣王就趁燕国国丧之际出兵攻燕,占据了十座城。燕易王要苏秦出使齐国。讨回被侵占的十座城。苏秦见到齐宣王,一拜再拜,先低头庆贺,然后仰头哀掉。齐宣王好生奇怪,问是怎么回事?苏秦说:“我听说饥饿的人之所以不到鸟嘴里抢食,是因为吃了与饿死没有什么两样。现在燕国虽然弱小,君王却是秦王的女婿。大王您贪图燕国的十座城,却与强大的秦国结仇,就好像当燕国的雁阵,却没想到秦国躲在背后。袭击燕国,招来天下的精兵,这不等于是饥饿的人吃下鸟食一般吗?”齐王听后忙问该如何办?苏秦说:“古时候善于处置事情的人能转祸为福,反败为胜。大王如果真心听我的话,就应该立刻归还燕国的十座城。燕国收回失地一定十分高兴。秦王如果知道因为看在他的面上,也一定十分高兴。这种做法就能使齐国号令天下。完成霸业。”齐宣王点头称是,于是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池。

   《通鉴》载:“汉武帝依法处决了作恶多端的外甥昭平君,心情十分悲哀。这当儿,侍诏东方朔前来为皇帝祝寿。汉武帝百思不得其解。东方朔说:“我听说圣明的帝王执掌国政,该赏的,纵是仇人也得赏,不能回避;该杀的,即使是近亲也得杀,不能排除。《尚书》上说‘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这两条是帝王所重视,也是难行的。陛下您做到了,天下之幸运,微臣举杯,冒着死罪,连拜两拜,敬祝您万岁长拜!”汉武帝转怒为喜。

   一次,魏征在朝廷上与唐太宗争得面红耳赤。太宗拂袖而去,在后宫愤愤地自言自语道:“总有一天,我非杀了这个乡巴佬不可!”长孙皇后忙问这个乡巴佬是谁人,太宗说:“当然是魏征。他总是当着众臣的面侮辱我,使我实在难堪。”长孙皇后听了立即退了下去,换了一身上朝的礼服,走到太宗面前叩首道贺。太宗十分惊讶,忙问原因,皇后说:“我听说,明君之下才会有忠直的臣子。现在魏征敢于直言进谏,是因为陛下贤明之故,我怎能不庆贺呢?”史书说魏征“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可谓忠义之臣。唐太宗一时感情用事,差点杀了他,多亏长孙皇后谏言有道,挽救了魏征的性命,不久,他被擢升为宰相。

   宋哲宗听宫内讲席讲读完毕后,赐侍讲学士坐,按惯例赐扇。文彦博见哲宗手中却独用一把纸扇,马上率群臣跪于阶下向哲宗称贺。当晚宣仁太皇后听说这件事,高兴地说:“陛下知道群臣称贺之意吗?用纸扇是君主的俭德,君主俭约,国家才能富足,国家富足,百姓才能富裕而有寿。大臣们不仅是贺陛下,更是为百姓庆贺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