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再优化方案探讨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再优化方案探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7-17边界条件设置在优化工具栏下找到“Optimize→Optimize!”,打开“Local Optimization”对话框,单击“Start”,开始重新优化。图7-19光斑点列图因此,将透镜后表面的厚度边缘光线求解,改为变量,进行再次优化。图7-21全波长点列图光斑对本例中的单透镜而言,可优化的变量有限,仅有一个有效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变量,这是难以达到更高的成像效果的,而透镜厚度变量是一个弱变量,它在优化时不能有效改变评价函数结果。

单透镜优化结果分析与再优化方案探讨

查看单透镜初次优化的结构是否合理,执行命令“Analyze→Cross-Section”或者“Analyze→System Viewers→3D Viewer”,如图7-16 所示。

从图7-16 的结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初次优化后的透镜非常厚,已经成为一个圆柱形,对简单的单透镜而言,实际的生产加工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设置优化目标时,要对透镜的厚度进行限制,这样可以避免很薄或很厚的镜片产生。先来修正评价目标,在默认评价函数中将透镜厚度边界条件加入具体的限制值。本例中,设置透镜最小中心厚度和边缘厚度均为2 mm,最大中心厚度为10 mm。

第9 步:重新优化单透镜。

(1)边界条件设置

打开“Optimize→Merit Function Editor”,并找出默认评价函数对话框“Optimization Wizard”,将边界条件“Boundary Values”中的“Glass”勾选,并设置“Min”的值为“2”,“Max”的值为“10”,“Edge”的值为“2”,如图7-17 所示。(2)重新优化

图7-16 优化后的结构图

图7-17 边界条件设置

在优化工具栏下找到“Optimize→Optimize!”,打开“Local Optimization”对话框,单击“Start”,开始重新优化。

第10 步:查看重新优化后的单透镜结构图和像差。

(www.xing528.com)

图7-18 边界条件设置

打开重新优化后的结构剖面图,如图7-18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个透镜的结构是比较合理的。在透镜结构合理后,打开光斑图来看成像效果。选择查看中间波长0.587 μm的3个视场点列图,如图7-1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3个视场的RMS光斑分别为:16 μm、54 μm、95 μm,从光斑逐渐变大的趋势来看,可以想象到像面位置应该处于第一个视场聚焦点,由于场曲的存在,使第二、第三个视场的光斑越来越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分析系统可知,在一开始初始结构设置时,曾使用了一个边缘光线高度求解类型,这就限制了像面位置只能在近轴焦平面处,所以极大地限制了光斑的优化。

图7-19 光斑点列图

因此,将透镜后表面的厚度边缘光线求解,改为变量,进行再次优化(该面的曲率半径F 数求解是设计要求,本例中不能为变量)。优化后的点列图结果如图7-20 所示。优化完成后,光斑变为60 μm、32 μm、49 μm,有了稍微提高。

图7-20 光斑点列图改善

在前面的章节中讲过光学设计基础像差的表示形式及解决办法,由于本例中的系统波长为可见光,肯定存在色散。如图7-21 所示,给出了全波长的光斑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这个单透镜系统具有三种主导像差:像散、场曲和色散。

图7-21 全波长点列图光斑

对本例中的单透镜而言,可优化的变量有限,仅有一个有效的曲率半径和厚度变量,这是难以达到更高的成像效果的,而透镜厚度变量是一个弱变量,它在优化时不能有效改变评价函数结果。所以,本单透镜的设计到目前为止就结束了,想要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可增加镜片或使用非球面,这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逐步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