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河流域:文物古迹与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黄河流域:文物古迹与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黄河流域缺水,黄河断流频繁,而黄河流域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亟待提高,用水量必然增加,这是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黄河流域的问题本身就是生态失衡的表现,只有依靠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来解决这一矛盾。一切环境和生态的最终尺度是人,我们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自然景观、文化古迹都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为了我们明天的生态,这就是以人为本。

黄河流域:文物古迹与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自古以来人类都依水而居,兴建水库会淹没一部分文化古迹,有一部分在地表容易得到保护,有的可以原地保护,也有的可以迁移保护,都是容易做到的;有一部分埋在地下的,则应认真勘探,考古学家鉴定后进行发掘保护。如埃及阿斯旺水库古庙的搬迁,我国三峡水库的张飞庙、屈原祠以及白鹤梁的水下古迹,既保护了历史文物,又保护了民族文化。

上述列举了水坝工程形成水库对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我相信还不止这些。由此而引起的生态影响是可以用科学的手段和办法,尽力缩小或规避不利的一面,在工程的实践中应该不断地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提出相应的对策,但绝不是不可知的和无可作为的。这些也绝不可能构成不能建坝的理由。

水利工程本质上是要改善已经失去的平衡,保护良好的环境。一直困惑我国的、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是北方缺水和能源电力的紧缺。我国黄河流域缺水,黄河断流频繁,而黄河流域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质量亟待提高,用水量必然增加,这是一对难以克服的矛盾。黄河流域的问题本身就是生态失衡的表现,只有依靠大规模的调水工程来解决这一矛盾。长江流域有丰富的水资源,南水北调是最优的选择,而它的工程措施就是由一系列复杂的水利工程组成,这也是水利工程最重要的生态效应。

再从我国能源资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看,也存在着供需的不平衡,其中作为二次能源的电力是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现代生活几乎一刻都离不开电力,我国产生电力的一次能源资源主要依靠煤炭。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07年我国年产原煤25.3亿t,用来燃烧发电的煤量占了近1/2。煤炭是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从环境影响看,13亿t煤的燃烧要排放CO2近26亿t,还有造成酸雨的SO2、NO等有害气体,这对我国乃至全球的环境都是严重的污染。然而我国的资源情况决定了煤电是主力。同时我国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可开发的总储量有4亿kW,如果按每年运行4000h计,每年可发16000亿kW·h的电,相当于6.4亿t煤。水力发电是利用水的势能发电,不产生任何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这是最简单的原理。我国已开发1.5亿kW的水电,尚有2.5亿kW可开发。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要尽可能少烧一点煤,多开发水电是能源电力的大策。《京都议定书》等重要国际公约也都主张多开发水电,我国的能源政策是大力开发水电这是完全正确的。水电站的最重要的工程就是水坝工程,从这一点看就是水坝工程的生态效应。

一切环境和生态的最终尺度是人,我们保护自然界的一切生物、自然景观、文化古迹都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为了我们明天的生态,这就是以人为本。水利工程尤其是水坝水库工程的生态效应是巨大的,科学的规划、认真的设计、建造和规范的运行极其重要,是可以减少和避免生态的负面影响的。(www.xing528.com)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持续发展时期,在严酷的国际环境下,落后是要挨打的,我们没有理由捆绑住自己的手脚放慢我国发展的速度,我们没有权力不给人民得到清洁的水,没有权力不让我国大地光明起来,没有权力让山区永远贫困下去,没有权力保留处在原始人生活状态的居民,供我们这些已进入小康阶层的人去观赏,更没有权力让河流自由奔腾而不顾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我国的江河湖海还有大量的复杂的工作要做,这就是我们水利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我们建坝者已走过的路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值得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要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与“反坝者”建立和谐的关系,以科学务实作为我们的准则,依靠科学,做好我们的工作,为民造福。盲目的“铁杆反坝派”们是无知的,不要让伪科学和伪环保的错误观点干扰水利工程的正常健康的快速发展。

以人为本,维护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道路,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坚信人民的明天会更好,中国的明天会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