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气候变化不是水灾害增加的主要原因

气候变化不是水灾害增加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气候变化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主要原因还是社会脆弱性增加所致。水灾害的加剧,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但在目前,这并非主要原因。在气候变化与灾害的关系方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二工作组已经展开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这表明灾害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和财产等承灾体的暴露性。因此,避免灾害的最佳方法是减少灾害易发区的人口以及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不是水灾害增加的主要原因

灾害风险常用下式表示(Davis,1978):

灾害风险(R)=危害程度(H)×脆弱性(V)

换言之,灾害风险是外部危害程度与脆弱性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自然灾害而言,外部危害程度源于大自然的破坏力,而脆弱性则源自人类社会本身。一些研究认为,社会的脆弱性又可分解为一些最基本的社会承灾能力,如经济结构、组织机构、防灾减灾教育、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急准备等。因此,灾害风险又可表示为如下形式:

图2 从1980~2006年间地球大陆因灾害死亡人数分布图

自然灾害风险(R)=自然危害程度(H)×社会脆弱性(V)/承灾能力(C)

自然灾害风险(R)=自然危害程度(H)×社会脆弱性(V)×暴露性(C)(www.xing528.com)

前者受到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联合会的倡导和采用。此处,承灾能力意味着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以及应急准备。后者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洪水管理关联项目(APFM)提出的。与应对能力不同的是,承灾体的暴露性(exposure)是指因缺乏足够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等而可能受到危险因素威胁的所有人和财产,譬如那些不能受到坚固的建筑物、防浪堤或水库保护的人群及财产。此改进表达式有助于更为清晰地将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作用进行量化。不过,这种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的具体量化可能使得人们过于自信,从而在突发的严重灾害中导致更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取决于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与社会的脆弱性。从长远来看,地震火山喷发并没有增加,但灾害的破坏程度却在加剧,这是由于社会的脆弱性增加了,譬如人口增长、贫穷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另一方面,由于气候变化的加剧,加之社会脆弱性的增加,气候灾害也在日益加重。由于自然破坏力的增大以及社会脆弱性的增加,水灾害也在不断加剧。

然而,气候变化究竟对灾害频次的增加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事实上,气候变化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主要原因还是社会脆弱性增加所致。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其他的变化,整个社会正经历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经济财产更加集中、生活方式频繁更替、经济活动日益扩展、坡地以及低湿地的开垦利用等。如此一来,一旦遭受灾害极端事件的袭击,灾害破坏的几率和程度(潜在的损失)将日益加剧。此外,居民的老龄化、因人口流动而导致的灾害经验继承性中断、社会团结性的弱化等,同样可能加剧灾害破坏程度。水灾害的加剧,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但在目前,这并非主要原因。

在气候变化与灾害的关系方面,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二工作组(IPCC 2007 WGII)已经展开了一项有意义的研究。根据美国的Choi and Fisher(Choi和Fisher,2003)所作的案例研究结果来看,82%的灾害损失是由于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密度过高造成的,而危害程度仅占7%。这表明灾害的破坏程度主要取决于人口和财产等承灾体的暴露性。因此,避免灾害的最佳方法是减少灾害易发区的人口以及人类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