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湾水电站工程拱坝坝肩开挖稳定性分析

小湾水电站工程拱坝坝肩开挖稳定性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每一步开挖完成后,该开挖表面施加锚杆支护,而上一步开挖的表面则施加预应力锚索。图1-11-12小湾开挖边坡有限单元网格轴测图初始地应力场采用本章第二节的分析成果,通过本篇第六章第四节介绍的方法转换到计算网格的高斯点上。在第13步开挖到高程1245m时发现弹粘塑性迭代不收敛,得不到计算结果,说明如果不采取加固措施,边坡在开挖过程中是不稳定的。

小湾水电站工程拱坝坝肩开挖稳定性分析

一、坝肩开挖稳定条件

影响坝基开挖边坡的主要结构面是近SN向的缓倾节理、近SN向的陡倾结构面(如近SN陡倾节理、蚀变带等)和近EW向的陡倾结构面(如Ⅲ级断层F3、F11等)。它们相互切割、组合,构成不利块体。

左岸坝基上游侧开挖边坡呈弧形,开挖深度在高程1170.00m以上地段为37~55m,以下地段为95~112m。在建基面高程1010.00~1140.00m范围内,边坡开挖将触及饮水沟堆积体。根据开挖体形和地形地质条件,边坡可能失稳的主要边界条件和结构面组合形式如下:

(1)向基坑内的倾倒破坏。

(2)沿顺坡中缓倾角结构面向基坑和河床方向的平面型滑移破坏。

(3)坝前河边陡坡的崩塌和坡顶的浅层平面型失稳。

二、分析条件

1.计算范围

坐标原点取为大地坐标系的(13000,36000,0),东西方向坐标值从-400m到1200m,南北方向坐标值从200m到1200m,底部边界的高程为700.00m,顶部直到两岸边界的坡顶,高程约为1600.00m。X轴指向正东,Y轴指向正北,Z轴垂直向上。图1-11-9所示是计算模型内的主要结构面及开挖面平面图

图1-11-9 计算模型的结构面及开挖面平面图

2.开挖模拟

开挖过程大致按20m一个台阶模拟,共划分成28个开挖步,开挖后形成的高程线如图1-11-10所示。

图1-11-10 边坡开挖后的表面等高线

3.锚固布设

图1-11-11和表1-11-4~表1-11-6所示的是最终加固布置方案。按该布置方案,系统锚杆共6万多根,应力锚索共8000多根。在每一步开挖完成后,该开挖表面施加锚杆支护,而上一步开挖的表面则施加预应力锚索。

图1-11-11 最终方案加固布设示意图

表1-11-4 最终方案加固分区

表1-11-5 最终方案预应力锚索参数

表1-11-6 最终方案系统锚杆参数

其中,预应力锚索和系统锚杆的方位都按垂直于坡面下倾15°考虑。

4.有限单元网格

三维有限单元网格如图1-11-12所示,共剖分为32533个结点,29638个单元。模拟了不同类型的岩层和影响开挖边坡稳定的主要断层与蚀变带,并采用本篇第三章介绍的模型模拟了岩体中比较发育的3组节理面。

5.力学参数(略)

6.渗流场与地应力场

渗流场采用本篇第一章第四节介绍的有限单元法计算。

图1-11-12 小湾开挖边坡有限单元网格轴测图(www.xing528.com)

初始地应力场采用本章第二节的分析成果,通过本篇第六章第四节介绍的方法转换到计算网格的高斯点上。

三、主要成果及结论

首先对不加固方案进行了分析。在第13步开挖到高程1245m时发现弹粘塑性迭代不收敛,得不到计算结果,说明如果不采取加固措施,边坡在开挖过程中是不稳定的。

根据最终加固布置方案的计算结果,整理了每个开挖阶段的位移、应力、点安全系数、屈服区等成果。图1-11-13~图1-11-15是典型的输出图形。

图1-11-13 开挖面屈服区分布

图1-11-14 高程1170.00m位移矢量

图1-11-15 高程1170.00m应力矢量图

1.位移

坝基部位四周向开挖面变形,上游侧的变形值一般比下游侧大,例如,在高程1190.00m,左岸坝基上游侧为2.8cm,下游侧为1.6cm,方向都指向基坑内部;右岸坝基由于受到电站进水口开挖的影响,在较高部位位移基本都指向上游,例如,在高程1190.00m,上游侧达到1.8cm,下游侧达到3.5cm,都基本指向上游。右岸电站进水口部位的变形为垂直于开挖表面并偏向上游,在高程1190.00m,位移达到8.6cm。右岸缆机平台所在的凹陷部位,由于受到上下游山体变形的影响,在深层为向山里变形,在表层则有被挤出的趋势。下游两岸水垫塘的开挖为表面卸荷,位移指向河床,但左岸的位移比右岸大,在高程1050.00m局部区域的位移达到9.8cm。

2.应力

在开挖表面,岩体卸荷后东西向的主应力迅速减小,而南北向的主应力减小较慢。岩体的卸荷深度可达到100m,凸出部位卸荷深,凹陷部位卸荷浅。在电站进水口上游侧的区域,应力水平较高。

3.点安全系数

从山体内部到开挖表面,安全系数逐步降低,断层附近区域的点安全系数比四周略低。接近坡面范围内的点安全系数一般在1.2~1.8之间。总体来看,加固后边坡的点安全系数基本能够达到要求。

4.屈服区分布范围

主要的屈服区域为:坝基左岸上游高程1070.00m附近凸出部位;左岸下游水垫塘高程1050.00m附近局部区域;右岸下游水垫塘高程1050.00m附近局部区域;右岸电站进水口上部高程1170.00m附近区域;右岸电站进水口与F7断层相交的凹陷部位。

下游坡面在开挖范围以外的局部区域也有屈服现象,说明在天然情况下边坡的稳定情况就比较差。下游两岸水垫塘开挖后大部分坡面还处于强风化层,力学参数比较低,因此有部分屈服区,但右岸的稳定情况好于左岸。

高程1070.00m附近左岸坝基的上游侧,受到坝基深挖的影响,呈凸出形状,岩体卸荷比较严重,上游又受到F7大断层的切割,故相对比较危险。此外,在右岸坝基和电站进水口之间的凸出部位、电站进水口的部分表面区域、电站进水口上游侧到缆机平台的山谷部位等,都存在局部失稳的可能性。

断层的屈服比较普遍,但由于多为垂直断层,且在天然情况下即已达到屈服,因此对边坡稳定基本没有影响。

5.爆破松弛影响评估

假定爆破松动与卸荷对岩体力学参数的影响可采取对弹性模量E和强度指标c、φ进行折减加以考虑,其中松动圈折减到60%,卸荷带折减到80%。

计算分析表明:与参数折减前的计算结果相比,位移和应力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但在量值上有一些变化。屈服区范围比折减前增大3%,主要表现在:下游水垫塘由于参数进一步降低,导致屈服区增大;右岸电站进水口开挖面表层屈服单元增多。在位移方面,考虑爆破松弛后,左岸横河向位移最大增幅为41%,右岸横河向位移最大增幅为42%。尽管有限单元计算仍收敛,但边坡的局部稳定问题将更为突出。

6.总体评价与建议

(1)坝肩开挖边坡总体是稳定的,锚固措施基本得当,能够保证边坡开挖顺利进行。

(2)由于天然情况下大部分坡面的点安全系数值并不高,因此开挖和加固应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3)对表层由于爆破引起的过于松动的岩石,以及位于强风化带的参数值太低的岩石部位应尽量予以清除。

(4)开挖表面应平整连接,避免陡坎和形成孤立凸出的山体。凹陷部位的整体稳定性好,但表层由于应力集中的缘故,容易发生松散剥离现象。

(5)锚杆和锚索应及时施加,防止岩体发生过大的变形,避免因岩体严重卸荷引起强度参数降低过多。

(6)电站进水口部位的支护应加强,同时加强施工期间的观测,出现情况及时处理。在此部位可考虑增加少量低吨位锚索。开挖时拟保留岩柱的应力情况较复杂,须小心施工。

(7)开挖引起的渗流场改变对边坡稳定的影响不大,但需注意在施工期间采取良好的排水措施,避免暴雨时渗流场突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