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正确接地与抗干扰:室内外接地的对称连线

如何正确接地与抗干扰:室内外接地的对称连线

时间:2023-06-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室内环形接地母线与室外接地网应有4根对称连线相连,室外接地网应至少经两点与主地网相连。4)计算机系统内的逻辑地、信号地、屏蔽地均应用绝缘铜绞线或电缆接至总接地铜,达到“一点接地”的要求。5)继电器柜、操作台等与基础不绝缘的机柜,不得接到总接地铜排,可就近接地。③ 信号接地宜采用并联一点接地方式。④ 在二次设备的屏柜上应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与接地网相连。

如何正确接地与抗干扰:室内外接地的对称连线

(1)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接地应满足的要求

1)不设置独立的接地网。

2)应在室内围绕机房敷设环形接地母线。在室外地面下应围绕建筑敷设闭合环形接地网。室内环形接地母线与室外接地网应有4根对称连线相连,室外接地网应至少经两点与主地网相连。

环形接地网一般采用截面不小于90mm2铜排线或120mm2镀锌扁钢,与主地网的连接一般采用40×4的镀锌扁钢。

3)计算机系统应设有截面不小于100mm2的零电位接地铜排(总接地板),以构成零电位母线。零电位母线应仅由一点焊接引出两根并联的绝缘铜绞线或电缆,并于一点与最近的交流接地网的接地干线(如控制室电缆夹层的环形接地母线)焊接。计算机零电位母线接入主接地网的接地点与大电流入地点沿接地导体的距离不宜小于15m。

4)计算机系统内的逻辑地、信号地、屏蔽地均应用绝缘铜绞线或电缆接至总接地铜,达到“一点接地”的要求。

(2)逻辑接地系统接地线应符合的规定

1)逻辑接地线应采用绝缘铜绞线或电缆,不允许使用裸铜线,不允许与其他接地线混用。

2)逻辑接地绝缘铜绞线或电缆的截面应符合以下规定:

① 零电位母线(铜排)至接地网之间:应不小于35mm2

② 屏间零电位母线间的连接线:应不小于16mm2

3)逻辑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采用焊接,不允许采用压接。

4)逻辑接地线的布线应尽可能短。

(3)主机与外设的接地方式

1)主机和外设机柜应与基础绝缘,对地绝缘电阻应大于50MΩ,并与钢制电缆管、电缆槽道等绝缘。

2)集中布置机柜的接地,应用绝缘铜绞线或电缆引接至总接地铜排。

3)距离主机较远的外设(如I/O通道、CRT控制台等)的接地,应用绝缘铜绞线或电缆直接引接至总接地铜排。

4)打印机等电噪声较大的外设,可通过三孔电源插座的接地脚接地。

5)继电器柜、操作台等与基础不绝缘的机柜,不得接到总接地铜排,可就近接地。

(4)计算机信号电缆屏蔽层的接地方式

1)当信号源浮空时,屏蔽层应在计算机侧接地。

2)当信号源接地时,屏蔽层应在信号源侧接地。

3)当放大器浮空时,芯蔽层的一端宜与屏蔽罩相连;另一端宜共模接地(当信号源接地时接信号地;当信号源浮空时接现场地)。

(5)二次设备接地

① 计算机监控系统设备的信号接地不应与安全保护接地和交流接地混接。

② 交流接地和安全接地可共用一个接地网。

③ 信号接地宜采用并联一点接地方式。

④ 在二次设备的屏柜上应有接地端子,并用截面不小于4mm2的多股铜线与接地网相连。

⑤ 有电源输入的屏柜必须有接地线接到交流电源所在的接地网上。

⑥ 向二次设备供电的交流电源应有中性线(零线回路,中性线应在电源处与接地网相连。

(6)装有电子装置的屏柜应设置专用的、与柜体绝缘的接地铜排母线,其截面不小于100mm2,并列布置的屏柜柜体间接地铜排应直接连通。

(7)当屏柜上布置有多个子系统插件时,各插件的信号接点均应与插件箱的箱体绝缘,并分别引接至屏柜内专用的接地铜排母线。

(8)当采用没有隔离的串行通信口从一处引接至另一处时,两处须共用同一接地系统,若不能实现则需增加电气隔离措施。

(9)所有屏柜柜体、外设打印机等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

(10)各种用途接地线的截面选择

各种用途接地线的截面选择见表20-15。

表20-15 各种用途接地线的截面选择

978-7-111-46217-0-Chapter20-49.jpg

注:1.表中接线采用绝缘铜绞线或电缆。

2.计算机系统地包括逻辑地、信号地、屏蔽地。

例题1:火力发电厂发电机额定功率600MW,额定电压20kV,cosφ=0.9,发电机承担负序电流的能力:长期允许(稳态)I2为80%,允许过热的时间常数(暂态)为8s。发电机额定励磁电压418V,励磁电流4128A,空载励磁电压为144V,空载励磁电流1480A,试计算下列(1)~(4)题。

(1)请说明发电机定子绕组对称过负载保护定时限部分的延时范围,保护出口动作于停机、信号还是自动减负荷?正确的整定值为下列哪项?

(A)23.773kA (B)41.176kA (C)21.396kA (D)24.905kA

答案:[C]

解答:根据《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 684—2012)第4.5.1a)条及式(37)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0.jpg

所以C正确。

保护延时动作于信号或动作于自动减负荷。

(2)设发电机的定子绕组过电流为1.3倍,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允许发热时间常数为40.8,请计算发电机定子绕组对称过负荷保护的反时限部分动作时间为下列哪项?并说明保护出口动作于停机、信号还是自动减负荷?

(A)10s (B)30s (C)60s (D)120s

答案:[C]

解答:根据《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 684—2012)第4.5.1b)条及式(38)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1.jpg

所以C正确。

保护动作于解列或程序跳闸。

(3)对于不对称负荷,非全相运行及外部不对称短路引起的负序电流,需装设发电机转子表层过负荷保护,设继电保护装置的返回系数Kn为0.95,请计算发电机非对称过负荷保护定时限部分的整定值为下列哪项?

(A)1701A (B)1702A (C)1531A (D)1902A

答案:[D]

解答:根据《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 684—2012)第4.5.3a)条及式(42)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2.jpg

所以D正确。

(4)根据发电机允许负序电流的能力,列出计算过程并确定下列发电机转子标称过负荷保护的反时限部分动作时间常数哪个正确?请回答保护在灵敏度和时限方面是否与其他相间保护相配合,为什么?

(A)12.5s(B)10s(C)100s(D)1250s

答案:[D]

解答:根据《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计算导则》(DL/T 684—2012)第4.5.3b)条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3.jpg

所以D正确。

在灵敏度及动作时限方面不必与相邻元件或线路的相间短路保护配合,保护动作于解列或程序跳闸。

例题2:某电网企业110kV变电站,两路电源进线,两路负荷出线(电缆线路),进线、出线对端均为系统内变电站,四台主变压器(变比为110/10.5kV);110kV为单母线分段接线,每段母线接一路进线,一路出线,两台主变;主变高压侧套管CT变比为3000/1A,其余110kV CT变比均为1200/1A,最大运行方式下,110kV三相短路电流为18kA,最小运行方式下,110V三相短路电流为16kA,10kV侧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接近,为23kA,110kV母线分段断路器装设自动投入装置,当一条电源线路故障,断路器跳开后,分段断路器自动投入。

请解答下面(1)~(3)题。

(1)如果主变压器配置差动保护和过电流保护,请计算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倍数为下列何值?(可靠系数取1.3)

(A)2.38 (B)9.51 (C)19.5 (D)24.91

答案:[D]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第69页式(20-9)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4.jpg(www.xing528.com)

所以D正确。

(2)如果110kV装设母线差动保护,请计算110kV线路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倍数。(可靠系数取1.3)

(A)2.38 (B)17.33 (C)19.5 (D)18

答案:[C]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第69页式(20-10)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5.jpg

所以C正确。

(3)110kV三相星形接线的电压互感器,其保护和自动装置交流电压回路及测量电流回路每相负荷均按40VA计,由PT端子箱到保护和自动装置屏及电能计量装置屏的电缆长度为200m,均采用铜芯电缆,请问保护和测量电缆的截面计算值应为( )。

(A)0.47mm2,4.86mm2 (B)0.81mm2,4.86mm2

(C)0.47mm2,9.72mm2 (D)0.81mm2,9.72mm2

答案:[D]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第103页式(20-45)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56.jpg

978-7-111-46217-0-Chapter20-57.jpg

对于保护回路的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3%,即ΔU=3;对于用户计费用的电能表,其电压回路电压降不宜大于0.25%,即ΔU=0.25。

所以,对于保护回路:

978-7-111-46217-0-Chapter20-58.jpg

对于测量回路:

978-7-111-46217-0-Chapter20-59.jpg

所以D正确。

例题3:发电厂有1600kVA两台互为备用的干式变压器,DYn11,6.3/0.4kV,Ud=6%,低压侧自起动电动机的总容量WD=960kVA,则过电流整定值为( )。

(A)4932.9A (B)5192.6A (C)7676.4A (D)8080.5A

答案:[A]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第696页式(29-213)及第693页式(29-187)有

978-7-111-46217-0-Chapter20-60.jpg

所以A正确。

例题4:110kV断路器合闸线圈电流为5A,小母线电压为220V,则继电器电流自保持线圈的额定电流及线圈压降分别为( )。

(A)2.5A、11V (B)2.5A、22V (C)5A、11V (D)5A、22V

答案:[A]

解答:根据《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 5136—2001)第9.1.4.2)条、第9.1.4.3)条有

5×50%=2.5A

220×5%=11V

所以A正确。

例题5:某新建110/10kV变电站设有2台主变,单侧电源供电。110kV采用单母分段接线,两段母线分列运行,2路电源进线分别为L1和L2,两路负荷出线分别为L3和L4,L1、L3接在1#母线上,110kV电源来自某220kV变电站110kV母线,其110kV母线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源20kA,最小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为18kA。本站10kV母线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电流为23kA。线路L1阻抗为1.8Ω,线路L3阻抗为0.9Ω。

(1)请计算1#母线最大短路电流是下列哪项数值?

(A)10.91kA(B)11.95kA(C)12.87kA(D)20kA

答案:[C]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式4-20、表4-1:

Sj=100MVA

978-7-111-46217-0-Chapter20-61.jpg

(2)请计算在最大运行方式下,线路L3末端三相短路时,流过线路L1的短路电流是下列哪项数值?

(A)10.2kA (B)10.91kA (C)12.87kA (D)15.69kA

答案:[B]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式4-20、表4-1:

Sj=100MVA

978-7-111-46217-0-Chapter20-62.jpg

(3)若采用电流保护作为线路L1的相间故障后备保护,请问,校验该后备保护灵敏度采用的短路电流为下列哪项数值?请列出计算过程。

(A)8.87kA(B)10.24kA(C)10.91kA(D)11.95kA

答案:[A]

解答: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4.6.1.3:110kV线路的后备保护宜采用远后备方式。

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式4-20、表4-1:

Sj=100MVA

978-7-111-46217-0-Chapter20-63.jpg

(4)已知主变高压侧CT变比为300/1,线路CT变比为1200/1,如果主变压器配置差动保护和过流保护,请计算主变压器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电流倍数最接近下列哪项数值?(可靠系数1.3)

(A)9.06 (B)21.66 (C)24.91 (D)78

答案:[A]

解答: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一次部分)式4-20、表4-1:

Sj=100MVA

978-7-111-46217-0-Chapter20-64.jpg

根据《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电气二次部分)式20-9:

978-7-111-46217-0-Chapter20-65.jpg

(5)若安装在线路L1电源侧的电流保护作为L1线路的主保护,当线路L1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请解释说明下列关于线路重合闸表述哪项是正确的?

(A)线路L1本站侧断路器跳三相重合闸三相,重合到故障上跳三相。

(B)线路L1电源侧断路器跳三相重合闸三相,重合到故障上跳三相。

(C)线路L3本站侧断路器跳单相重合闸单相,重合到故障上跳三相。

(D)线路L1电源侧断路器跳单相重合闸单相,重合到故障上跳三相。

答案:[B]

解答:根据《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 14285—2006)5.2.4.1:线路L1采用三相一次重合闸方式,选择B。

例题6:某企业电网110kV母线接有轧钢类钢铁负荷,负序电流为68A,若110kV母线三相短路容量1282MVA,请计算该母线负序不平衡度为下列哪项数值?

(A)0.61% (B)1.06% (C)2% (D)2.5%

答案:[B]

解答:根据《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15543—2008)附录A式A.3:

978-7-111-46217-0-Chapter20-66.jpg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